文化发展的理性选择 |
党的十五大将经济、政治、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有机整体,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了先进文化在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文化发展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政治竞争、军事竞争,还包括文化竞争。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必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从发展战略高度深入具体地研究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意义、战略决策、战略格局、战略实施、战略步骤、战略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的难点在于,文化发展不像经济发展那样具有明确的物质形态性,可以物化量化具体化。文化是一个包容量大、涵盖面广、尚无定论的概念,有广义文化、狭义文化之说。我认为,应把文化分为三个层面来界定,一是作为文化事业的文化,如图书馆、博物馆、群众文化馆等,这是需要政府作为公益事业加以扶持的;二是作为文化产业的文化,如演出展览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娱乐业、影视广播业、新闻出版业、文化信息业、创意策划业、体育竞技业、教育培训业等,这是完全可以走向市场,根据公众文化消费需要和引导提升文化审美水平而催生的文化产业;三是介于以上二者之间的中介性文化,既具有文化事业性质,又具有经营性特征,如文物鉴定、文学期刊、艺术创作、艺术评论等。 在对文化作如上三种划分之后,我认为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应遵循以下五项原则,实施六大战略。 一、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应遵循的原则 1.两个效益原则。文化的历史性、民族性及其意识形态性特质,决定了文化发展不能只讲经济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放弃社会效益、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必须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因此,可对文化层面、文化行业、文化品种进行分类,实行分级管理,对意识形态性不强的娱乐产业放开,对思想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产品加以有效管理和引导。 2.可持续发展原则。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资源丰富,在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地方及民族文化资源配置、文化与经济整合过程中,都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有序有利有节制地开发文化资源,树立生态文化、生态哲学思想,不能搞“文化大跃进”,一哄而起,重文化形式、表层现象而轻文化内涵、轻文化品质、轻文化精神,如果使文化仅仅成为一种点缀和摆设,必将最终损害文化,成为空洞和虚假的伪文化。 3.突出特色原则。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战略的根本命题。什么是中国特色文化?儒学、道学、佛学、多民族文化、地域文化、革命文化等,都属中国文化的范畴,但我以为根本的是在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中不能平均用力、四平八稳地发展,而应在世界文化发展格局中寻找中国文化发展的比较优势,包括地域文化特色、民俗风情特色、旅游文化特色、历史文化特色、体育竞技特色等。只有突出特色,才能有所突破,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市场导向原则。文化产业无疑要以市场需求和导向为原则,这里的市场不仅指国内文化市场,也包括世界文化市场。一方面,我们要研究现有文化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更要研究文化消费心理趋势,研究东西方文化碰撞融合所带来的新的文化消费走势,研究在文化产品中如何潜移默化地渗透民族文化精神,研发新的文化产品,培养、引导、提升文化消费者的审美意识、民族意识、思想道德意识。我强调市场导向是针对文化产业这一块讲的,对文化事业很难以市场导向来要求,这是需要加以区别的。 5.系统开发原则。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甚至渗透融合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文化内涵是异彩纷呈、多样形态的,必须在宏观视野、系统整合中研究文化形态、文化样式、文化符号、文化意味、文化价值,研究文化精神的关联性、互动性、整体性、系统性,绝不能孤立地狭隘地开发某一文化形态,造成文化短视和文化扁平化。各文化产业之间、文化事业之间、文化产业与信息业之间、加工业服务业等众多产业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有整合联动,才能形成文化强势,而且也只有产业联动、系统开发,才可能在交叉渗透、相互关联中催生新的产业品种、新的产业链,使文化的创造力、知识力、想像力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