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北省房县石堰中学 金开宏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课外阅读对促进作文教学的理论意义,简要分析了课外阅读的内涵与外延以及现阶段中小学生令人堪忧的阅读现状,主张应该加强课外阅读推动作文教学。
[主 题 词] 作文教学 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基础上,获得运用语文的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具体地说,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这一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写作训练。作文是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通过书面语言描绘多彩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更成为决定语文教学成败的
一个重要因素。所有语文教师都有深切的感受,就是在组织语文教学中,付出努力最多的还是在写作训练上,收效最慢的环节也是作文。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那么如何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呢?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多读书,才能多吸收,多借鉴、多积累,多运用,从而促进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看来,有效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沉淀,从而自然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产生和谐的美,真正让丰富的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写作中的一个亮点。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长上腾飞的翅膀。
一、加强课外阅读推动作文教学的理论意义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实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
自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如建房需要积累大量材料,要进行成功创作,首先得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这些素材从何处来?必须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来。毛泽东曾提出并强调了“现实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的科学论断。成功的写作者要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仅仅依靠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阅读大量书籍了解不同于自己时空的人和事。古今中外成功的作家和学者无不如此。中小学生要进行成功的写作业必须遵循这一原则,然而现在的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都比较重,整天置身于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中,
简单的生活模式几乎将他们与广阔的现实生活隔离开来,很少有机会去观察和感受鲜活的现实生活,因而,他们的生活积累非常贫乏,缺乏必要的创作素材,作文训练中的“无米之炊”是经常的事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语文老师普遍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地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并转化为写作素材。
(二)创作兴趣是写作的主要动力——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关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开发潜能和智力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只有对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地去观察它、研究它、实践它,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强制。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好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写作兴趣,谈何写出好文章。即使叫学生硬着头皮写下去,也只不过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而已。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要写好作文就得使学生感兴趣。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实际就是观察和感悟生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其中的社会生活会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对比,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这些看法长期聚集于胸,便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倾吐欲望,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语言表达出来,于是写作便成了一种主动行为。即使不会主动创作,当老师要求写作文,学生看到作文题时,他们会自然地把长久积聚于胸的想法与写作情感形成强烈的共鸣,从而写出内容丰富情真意切的文章来。这里的“欲望”和“共鸣”其实就是写作兴趣的具体表现形式。
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对作品中的写作技巧、基本手法以及作家作品的风格会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形成自己的看法,并期待尝试写作。这里的“期待尝试”的心理其实也是兴趣的开端。
正是这些“欲望”、“共鸣”和“期待尝试”成为学生主动写作的强大动力,学生写作不再是一种被动行为,而是主动的自愿自发的,这写作兴趣源自于课外阅读。所以语文教师要追求高效的作文
教学,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是根本之路。
(三)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
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半抄。”这句话真实地道出了初学写作者的主要方法:格式和写法的模仿(当然不包括内容的简单抄袭)。现行语文课本都是范文式的,语文教学主要立足于对这些范文的阅读教学,由学生模仿这些范文的遣词造句、选材构思、立意谋篇以及结构布局,从而进行自己的写作。在经历长期的模仿后,学生才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进而进行独立写作。但仅仅局限于课本上数量有限的范文学习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必须借助多种风格展示我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更多的作品提供给学生模仿。别无他法,丰富的课外阅读才能适应作文教学的这一要求。
广大的语文教师普遍认识到课外阅读在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都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甚至认为是课内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写作主题的深度
有人说:“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写作的根本目的,不仅是要反映现实生活,同时作者也需要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主要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褒扬赞美和对假丑恶的批判鞭挞,并由此形成自己的看法、观点和认识等,反映在作品中就是作品的思想主题。特别是名家名作,其主题往往反映了深广的社会现实。
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尤其是阅读名家名作,其实就是和作家进行心与心的对话,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作品中渗透的作家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陶冶人的情操的同时也在传递着真善美的教育意义。学生会在阅读中与作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或者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感受和认识,并且在创作中,会自觉地将这些共鸣、感受和认识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就形成了自己作品的思想主题。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因为受名家名作深广主题的影响,学生作文的主题也会在不自觉中变得深广。
二、正确把握课外阅读的内涵与外延
许多学生(也有一些老师)认为,课外阅读不就是多读几本课外书吗?其实,这是对课外阅读的狭隘认识。要加强课外阅读促进作文教学,必须正确把握课外阅读的内涵与外延。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就是感受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并且在感受中形成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看法认识,从而成为作品的主题。也就是说,只要是现实的生活都可以被学生去感知、分析、综合,成为写作的素材,而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作品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可见,现实生活中值得学生“阅读”的内容实在太多,学生课外“阅读”的对象不仅是几本书或者几篇文章,而是广泛而深刻的现实生活。这里的“阅读”一词的含义,不仅仅是读书本身的含义,更包括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思考和认知。
过去,搜集积累写作所必需的生活素材的途径很少,除了亲自观察感受身边的生活,还可以阅读少量难得的书刊报纸杂志,这种背景之下的课外阅读似乎只有读几点书刊报纸杂志。但是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范围逐步扩大,生活方式逐步多样化,人们感知现实生活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可以借助影视、媒体、网络等途径,跨越时空感知他时他地的社会生活。通过这种方式感知的生活内容同样可以作为创作的重要的生活素材,这样的素材积累必定宽广厚实,在进行写作时,何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恼?
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内涵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界限,并且生活在变,课外阅读的外延也同样没有界限。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正确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推进我们的作文教学。
三、现阶段农村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堪忧
所有的语文教师都知道,课外阅读对作文
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而且都尽力在阅读教学上进行了诸多努力和尝试。可是,现在的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并不可观。到底是什么原因制约着课外阅读的顺利进行呢?这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首先必须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对象,说狭隘一点,就是要有足够的让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可是因为经济物质条件的限制,一方面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用来购买图书充实学校的图书室(馆),另一方面,目前图书市场价格很高,一般学生家庭只有“望书兴叹”,至于通过网络、媒体等来实现课外阅读更是如海市蜃楼一般。此为原因一。
其二,当前的教育机制和选拨模式没有为课外阅读提供时间和空间。现在虽然喊着“素质教育”,其实推行的仍然是应试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对教育的衡量考核还是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各学校和教师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拼命地挤占学生的课外时间,大量的作业和学习资料直接代替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家长为了孩子的升学,更是抓紧了孩子的课外生活,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完全取代了学生的休息日,学生完全没有时间去阅读书籍、观察感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其三,社会心理氛围没有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实质和价值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校在社会形成了共同的心理氛围,就是一切服务于考试或者升学,于是对课外阅读的理解也极其狭隘:读几本作文书是可以的,直接对写作文有帮助,读其他的诸如武侠小说、言情小说、通俗文学、报刊杂志等那是不务正业。这样不仅会受到家长的训斥,甚至有部分老师也会强烈批评阻挠。至于多看电视、网络冲浪更会认为是异端。久之学生自己对课外阅读的理解也比较偏狭,虽然对那些课外内容 “情有独钟”,偶有“偷尝禁果”的经历,可是碍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只得忍痛割爱,连仅有的一点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欲望也没有了。
正因如此,学生感受课外生活的机会太少,头脑中积累的生活素材也非常有限,写作文时的“无米之炊”的苦恼也就不奇怪了。但这种课外阅读的营养不良又如何能够推动作文教学呢?
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吕叔湘先生也说过:“凡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益于课外阅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营造宽松的环境,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改变“成绩决定一切”的错误想法,用发展的眼光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放下心来,
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大胆地进行课外阅读,是我们教师必须树立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