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原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乙肝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原因研究

文银斌

桃江县中医院检验科 413400

【摘要】目的:探究导致乙型肝炎临床检验出现假阴性结果、假阳性结果的原因。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验,汇总其检查结果,统计其假阳性结果与假阴性结果的出现率,并分析出现假阳性结果与假阴性结果的原因。结果:共有16例患者出现假性结果,发生率为16%,其中6例患者出现假阳性结果,发生率为6%,10例患者出现假阳性结果,发生率为10%。导致假性结果出现的原因有:①检验方法,占比18.75%;②试剂,占比31.25%;③实验室操作,占比43.75%;④其他,占比6.25%。其中实验室操作为主要原因,其占比高于试剂、检验方法等原因。结论:实验室操作、试剂、检验方法等均可引发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在进行乙肝检验时应加强实验室管理,减少相关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乙型肝炎;临床检验;假阴性结果;假阳性结果;原因

乙型肝炎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肝脏疾病,患者因感染乙肝病毒而出现食欲不振、身体乏力、腹胀、恶心、肝区疼痛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加重将会发展至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乙肝患者需要接受临床检验,而乙肝病毒检测呈阳性则代表可确诊为乙型肝炎。但是,在实际的检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因素会对检验准确性造成影响,引发假阳性结果或假阴性结果,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分析引发假阳性结果、假阴性结果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提高乙肝检验的准确率。本文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试观察其假阳性结果与假阴性结果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出现假性结果的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基本资料,具体有:①性别构成: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②年龄分布:最小者24岁,最大者78岁,平均(51.31±11.24)岁;③病程长短:最短1年,最长11年,平均(6.24±1.37)年。

1.2 方法

汇总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给予回顾性分析,调阅实验室的检验记录,主要包括:试剂使用情况、实验室操作流程,等等。需注意,所有乙肝病毒标本均使用RT-6100雷杜酶标仪进行检测,检验方法均为酶联免疫吸附法,使用的五种试剂与胶体金测试卡均产自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1.3 观察指标

统计其假阳性结果与假阴性结果的出现率,并分析出现假阳性结果与假阴性结果的原因。乙型肝炎阳性判定标准为:若检测结果在0.105~0.210之间为疑似阳性,若检测结果高于0.210则肯定为阳性,假阴性率(%)=假阴性例数÷(假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率(%)=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1]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乙型肝炎患者的所有数据使用19.0版的统计学软件包SPSS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形式表示,检验卡方值。所有数据若统计计算为P<0.05,那么则有统计学意义存在于结果中。

2 结果

共有16例患者出现假性结果,发生率为16%,其中6例患者出现假阳性结果,发生率为6%,10例患者出现假阳性结果,发生率为10%。

导致假性结果出现的原因有:①检验方法,占比18.75%;②试剂,占比31.25%;③实验室操作,占比43.75%;④其他,占比6.25%。其中实验室操作为主要原因,其占比高于试剂、检验方法等原因。见表1。

表1 假性结果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n,%)

分组

实验室操作

试剂

检验方法

其他

假阳性(n=6)

3(50.00)

2(33.33)

1(16.67)

0(0.00)

假阴性(n=10)

4(40.00)

3(30.00)

2(20.00)

1(10.00)

总计(n=16)

7(43.75)

5(31.25)

3(18.75)

1(6.25)

3 讨论

乙型肝炎是一种分布于全球范围的传染性疾病,经血液与血液制品传播,全球每年约有50000000新增病例,并且每年约有超过1000000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而在我国,乙肝病毒阳性者约占10%,乙型肝炎较高的发病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临床需要加强对乙型肝炎的筛查

[2]

当前用于乙型肝炎病毒临床检验的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聚合酶链反应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胶体金法是乙型肝炎病毒临床检验使用的主要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操作上较为简单,经过多年实践其技术可靠性得到公认,同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因此使用最为广泛,即使其他方法不断进步和完善,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地位依然是不可动摇的[3]。然而,在实际的临床检验中,一些患者会出现假阴性结果或假阳性结果,这无疑会给乙肝检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临床需要给予乙肝检验更加准确的鉴别。

从本文结果可以发现,约有16%的患者存在假性结果,其中假阳性占6%,假阴性占10%,可见假阴性结果与假阳性结果均是较为常见的。而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引发假阴性结果与假阳性结果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实验室操作,占比43.75%;其次为试剂,占比31.25%,检验方法再次之,占比18.75%,还有6.25%的其他因素。关于实验室操作,若是标本采集不当、洗板方式不适宜、标本保存不恰当导致其状态异常、酶标仪使用错误、检测时间不合格、血清分离不当,都会引发假性结果,例如,标本离心不充分会导致血浆中含有过氧化物酶细胞成分,在进行反应孔加样时,血浆粘附在板条上,不易被洗去,过氧化物出现酶样作用,导致假阳性结果;若是患者的血清中含有类风湿因子,其与抗体结合后同样会引发假阳性结果;存在于血清中的补体若是和免疫球蛋白G结合也会引发假阳性结果[4]。而抗原酶、结酶结合物浓度过低会导致吸光度过小,引发假阴性结果,但是若是浓度过高,又会导致吸光度过大,出现漏检结果[5]。针对在乙肝检验中出现的假阴性结果与假阳性结果,可以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处理:①加强对标本的质量检测,对于溶血标本进行重新抽血制作,患者服药后一段时间不可采集标本,以免影响检验结果;②科学保存标本,确保试剂温度与室温一致,确保活性物质的活性,减少非特异性反应的发生;③控制离心时间、离心速度,确保血清与血浆的充分分离;④针对仪器设备要定期更新维护,针对试剂要严格审查,尽最大可能降低人为操作因素带来的影响[6]

结语:

实验室操作、试剂、检验方法等可导致乙肝检验出现假阴性结果或假阳性结果,应根据原因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以提高乙肝检验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李明珍.影响乙肝两对半检验质量的因素探讨[J].医药,2016(01):182.

[2]李国花,黄世杰,詹虎,等.乙型肝炎检测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原因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9):15-17.

[3]吕秀梅.乙肝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的原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0):1838-1839.

[4]杜小燕.乙肝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原因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09):1593+1596.

[5]张强.乙型肝炎检验的假阴性与假阳性结果原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4):145-146.

[6]黄建军,马双双.乙肝检验假阳性与假阴性原因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7,38(0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