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兴县金龟镇中心卫生院 湖南 永兴 423309
[摘要]目的 研究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妇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然分娩的产妇106例,抽签法分观察组(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与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各53例,比较两组产后生活质量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与独立关系评分较对照组高,康复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自然分娩产妇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能改善产后生活质量且提高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率,值得推荐。
关键词:盆底肌功能锻炼;盆底肌;自然分娩;康复效果
目前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是盆底生理功能障碍,是指盆底解剖结构发生缺陷或损伤导致产妇表现为性功能障碍、尿失禁或子宫脱垂等症状,经妊娠或分娩流程导致其盆底功能发生改变,生理或心理等方面转变也会造成盆底生理功能障碍发生,因此早期配合针对性康复锻炼很重要,促进盆底肌生理功能恢复且改善预后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且改善预后,具有时效性[1]。为分析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及康复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资料
回顾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月我院自然分娩产妇106例,观察组(n=53):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8.37±6.14)岁;其中初产妇有36例,经产妇17例;对照组(n=53):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8.42±6.06)岁;其中初产妇35例,经产妇有18例。比较两组年龄等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具可比性。①纳入标准:单胎妊娠;自愿参与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②重要躯体功能障碍;恶性肿瘤;既往存在精神史或痴呆史;病历资料不全。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做好产褥期疾病知识宣教并嘱咐产妇禁忌食用刺激性较强的饮料或实施腹部压力活动,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
观察组给予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告知产妇每日实施提肛锻炼,①腹部深呼吸:指导产妇选择平卧位,将双手放置在腹部位置,吸气时隆起腹部且呼气时将腹部肌肉收缩,抬高臀部停留10秒后还原至初始位置,上述锻炼每日60次。②锻炼腹直肌与盆底肌:指导产妇选择仰卧位,双腿呈屈曲状态并将大腿贴在腹部位置,将双腿抱住触及脚趾部位,深呼吸后向前坐起身体,完成后躺下深呼吸改善盆底肌肌肉,每日锻炼5次,每次持续10min即可。③坐立提肛肌锻炼:指导产妇坐在床边并交叉双足,双手平放在大腿起立,将上提肛门运动收缩后维持8秒时间,恢复至原始状态后坐回床位,反复性锻炼提高康复效果,每日3次,每次持续锻炼15min。④肛门与会阴收缩锻炼:康复锻炼前嘱咐产妇将膀胱内的尿液排净,深吸气时将会阴与肛门进行用力收缩,持续10秒时间后将肌肉放松,重复性锻炼8min,每日锻炼5次即可。
观察指标
产后生活质量: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2],内容是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与独立关系,百分制表示,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康复效果:显效:尿失禁或子宫脱垂等症状消失,盆底肌力恢复正常;好转:不适症状改善明显,盆底肌力基本恢复;无效:与上述条件不符,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有效率越高则康复效果越明显。
统计学方法
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产后生活质量)( ±s),t检验。计数资料(康复效果)[n/(%)], 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产后生活质量
观察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与独立关系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产后生活质量( ±s)
组别 | 生理健康 | 心理状态 | 社会关系 | 独立关系 |
观察组(n=53) | 84.36±8.15 | 90.29±9.38 | 88.47±8.26 | 89.56±8.43 |
对照组(n=53) | 74.21±8.02 | 81.17±8.23 | 80.13±8.05 | 81.42±8.19 |
t | 6.4624 | 5.3206 | 5.2641 | 5.0419 |
p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观察组(n=53)显效42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有效率98.11%;对照组(n=53)显效35例,好转11例,无效7例,有效率86.79%,x2=4.8673,p=0.0273,观察组康复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
3 讨论
盆底生理功能障碍是目前医院常见的妇产科疾病,重要影响因素是妊娠分娩,主要原因是多层肌肉与筋膜组成骨盆底并承担盆腔各组织解剖结构,分娩时异常牵拉盆底组织肌肉或韧带导致盆底组织解剖结构发生异常,直接影响机体生理功能,导致盆底肌肉张力减退,产后临床表现为尿失禁或盆腔器官组织脱垂等症状,同时产褥期产妇缺乏盆底肌生理功能锻炼,高度重视饮食、新生儿护理与身材恢复等内容导致盆底功能恢复效果欠佳,其忽视盆底肌隐私部位的锻炼最终诱导机体发生盆底生理功能障碍疾病发生,因此产后根据产妇实际情况为基点,早期指导其开展康复锻炼具有重要的意义,便于达到远期疗效目的。
有研究报道,盆底肌功能锻炼能改善自然分娩产妇的预后效果,促进盆底肌肉功能恢复且对耻骨与尾骨肌部位加以锻炼,产后长期坚持锻炼能有效降低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提高盆底肌肉张力且指导产妇对锻炼步骤加以合理掌握,避免自身发生强烈的疼痛感,同时康复期间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宣教具有重要的意义,主动交流沟通阐述运动锻炼的重要性与注意事项,改善心理应激反应确保产妇能坚持锻炼运动,改善尿失禁或子宫脱垂等症状,提高疗效且具有时效性。
本次研究观察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与独立关系评分较对照组高,康复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说明本研究与成丽虹等[3]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自然分娩产妇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能改善产后生活质量且提高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率,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李娜.盆底肌肉功能锻炼配合生物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0):194-195.
[2]赵爱花.医院家庭一体化康复指导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9):2699-2700.
[3]成丽虹.产后康复系统对产妇盆底肌恢复锻炼的临床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