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 研究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应用递进式目标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5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抽签法分观察组(递进式目标护理)与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各25例,比较两组膀胱功能、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自行排尿频率高,残余尿量少,膀胱容量高;并发症率低,P<0.05。结论:递进式目标护理能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且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递进式目标护理;应用价值
经调查研究显示,神经源性膀胱是指各项病因引起膀胱功能周围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诱导机体发生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属于临床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患者表现为尿频、尿储留及排尿困难等典型症状,甚至影响生活质量。陆俐[1]学者认为,递进式目标护理能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属于循序渐进的新型护理模式,获得良好的效果。为分析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应用递进式目标护理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资料
研究时段2017.1-2017.12,研究对象是我院接收的5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抽签法分2组各25例,观察组:男女比例占15:10,年龄19-84岁,均值(47.28±3.46)岁;病程11-74d,均值是(34.38±3.42)d;对照组:男女比例占14:11,年龄21-83岁,均值(47.29±3048)岁;病程12-72d,均值是(34.23±1.09)d。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①纳入:经MRI检查确诊符合神经源性膀胱者[2];临床表现为尿频或排尿困难等症状;知情并通过《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②排除: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脏器功能障碍;凝血功能或免疫系统异常;精神病史;依从性较差者。
方法
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完善常规尿动力学检查,综合评估患者的脊髓损伤情况后制定对症的护理计划,给予按摩推拿、针刺、体位训练及行为训练等。
观察组:递进式目标护理,①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以患者病情综合评估结果为基点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将总体康复目标逐步划分成若干个小目标,临床经验较丰富的护士主动与其交流沟通,改善心理应激反应,讲解康复训练计划、方法及作用等内容,纠正患者与家属对疾病知识存在的错误理解,给予适当的鼓励与支持,重建信心且提高康复依从性[3]。②挤压排尿操作:护士严格控制患者的摄水量,以自身尿道频率、残余尿量及排尿量为基点合理制定导尿训练,拔除尿管后按摩挤压膀胱部位。③间歇导尿操作:对患者膀胱挤压无效后采取间歇导尿的促使,扩张周期性膀胱且促进膀胱反射性恢复,每隔1h开展1次较适宜;若两次导尿间排出尿液≥150ml且残余尿量<300ml,则每隔6h开展1次;若两次导尿间排出尿液≥200ml且残余尿量<200ml,则每隔8h开展1次;若残余尿量≤80ml则不再导尿[4]。④反射性膀胱:指导患者定期自主收缩盆底肌,吸气时将肛门周边的肌肉收缩,每次持续10s,每日3次,呼气时保持放松,同时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基点合理制定排尿计划,告知养成定期排尿的习惯,在直肠及阴道内放置生物刺激反馈仪治疗棒,对神经肌肉产生刺激,便于改善膀胱功能[5]。
研究对象均护理8周。
观察指标
①膀胱功能:统计自行排尿频率(护士对患者每日自主排尿次数做好专门记录)、残余尿量(自行排尿后利用膀胱扫描仪测量膀胱内尿量)及膀胱容量(指导患者平卧位,给予导尿措施,膀胱容量=导出尿量+自行排出的尿量)。
②统计发生管路堵塞、泌尿系感染及膀胱痉挛的并发症。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膀胱功能)( ±s)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n/(%)],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膀胱功能
观察组自行排尿频率较对照组高,残余尿量较对照组少,膀胱容量较对照组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膀胱功能( ±s)
组别 | 自行排尿频率(次/d) | 残余尿量(mL) | 膀胱容量(mL) |
观察组(n=25) | 3.24±1.41 | 140.42±89.71 | 458.86±43.29 |
对照组(n=25) | 1.53±1.02 | 268.74±57.53 | 352.71±89.25 |
t | 4.9130 | 6.0203 | 5.3505 |
p | 0.0000 | 0.0000 | 0.0000 |
观察组并发症率(12.00%)低于对照组40.00%,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n),%]
组别 | 管路堵塞 | 泌尿系感染 | 膀胱痉挛 | 并发症率 |
观察组(n=25) | 1(4.00) | 2(8.00) | 0(0.00) | 3(12.00%) |
对照组(n=25) | 4(16.00) | 2(8.00) | 4(16.00) | 10(40.00%) |
-- | -- | -- | 5.0936 | |
P | -- | -- | -- | 0.0240 |
3 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属于临床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是指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对膀胱壁血流量造成影响,使得膀胱壁抵抗细菌的能力明显减弱,具有发病率高及难治愈等特点,患者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膀胱排空不全、尿痛及尿频等典型症状,留置导尿管使得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几率增加,病情持续发展导致机体发生泌尿系统结石及感染,甚至引起肾衰竭威胁生命健康,因此李群[6]学者认为,优化该病症患者的护理管理模式能提高治愈效果,促进排尿功能恢复且提高整体料想,便于控制病情。
有研究报道,递进式目标护理能改善该病症患者的预后,其属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的新型护理模式,根据病情评估结果合理制定康复计划及训练流程,给予心理指导、健康宣教能改善心理应激反应,纠正其对疾病知识存在的错误理解,将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的总目标划分成直接导尿、留置导尿及建立反射性膀胱等小目标,促进膀胱肌肉的张力恢复且构建正常神经反射,确保患者能自主排尿。
本研究观察组自行排尿频率较对照组高,残余尿量较对照组少,膀胱容量较对照组高;观察组并发症率(12.00%)低于对照组40.00%,P<0.05(具统计学差异),说明本研究与常翠翠,汪澄,李珍等[7]文献报道结果接近。
综上所述: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递进式目标护理能减少参与尿量,增加自行排尿频率与膀胱容量,减少并发症且提高整体疗效。
参考文献:
[1]陆俐.递进式目标护理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8,24(36):45-47.
[2]钟慧琼,邱陪凤.延续护理干预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平均残余尿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6):120-121.
[3]佘佳,史又文.专人护理模式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现代医学,2019,47(06):720-724.
[4]司新艳,郭倩.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0):115.
[5]肖萃.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护理中集束化康复护理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8,31(20):183-185.
[6]李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导尿自我护理的路径化健康教育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8,37(29):167-169.
[7]常翠翠,汪澄,李珍等.简易膀胱容量压力测定在神经源性膀胱护理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6):74-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