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比较

阿煜梅

青海省海西自治州人民医院 817099

【摘要】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2017.2-2019.2间收治异位妊娠患者中抽取80例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开腹式手术,实验组则采用腹腔镜手术,并对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的恢复效果极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多见于患者输卵管妊娠,主要的治疗方式为开腹式手术治疗,虽然疗效极佳,但因为采用开腹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因此,在临床上腹腔镜手术逐渐取代开腹式手术,本文旨在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临床患者资料

将80例患者随机均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7.51±3.93岁),实验组(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8.82±3.33岁),两组患者在基础资料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实验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实验并签署同意书。

1.2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开腹式手术

手术人员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开腹式手术,按照手术前资料预估在患者小腹处横向切开肌肉组织,在进行固定后,仔细观察患者腹腔并找到病症,将比病症周围出血部位进行清理,根据情况对患者的输卵管进行维护或切除。在完成后进行消毒,并依次缝合小腹肌肉组织和手术刀口清创。

1.2.2 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

由于腹腔镜需要多种高科技器材,在手术前,医护人员先进行测试,确定所有仪器均运行良好后,将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放置于手术台上,在患者肚脐处剖开10mm细微创口,放入穿刺套管,在患者腹壁处上切出5mm和3mm两个手术注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建立气腹,使用仪器对妊娠部位进行探查,寻找患者的输卵管,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患者的进行修复或切除掉生育组织,在完成后对患者进行电凝止血、伤口冲洗、切口缝合、再次冲洗。

1.3疗效标准

观察记录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平均住院时间,出院时间越早患者痊愈速度越快,采用的手术方法越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数据,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以(5dd733547bf41_html_83ba4077644d6121.gif )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出院时间进行比较,对照组40例患者在开腹式手术后康复时间的平均为(12.32±2.61)天,实验组40例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康复时间平均为(6.17±2.14)天 ,比较结果为(t=14.403,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异位妊娠进行腹腔镜手术的痊愈速度快于开腹式手术。

讨论

异位妊娠主要是由于患者受孕体位非正常子宫体位,又被称为宫外孕,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极大的威胁性,但由于传统开腹式手术恢复期长,容易造成患者无法继续生育的缺点让许多患者在病情早期都愿意采用保守治疗方案,导致病情延误,无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已经能很好的的运用于妇产科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手术的副作用逐渐减小,传统的开腹式手术可能会造成的患者丧失生育功能也可以由腹腔镜手术弥补,为患者能够再次生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另外,腹腔镜手术创口小、术后疤痕小,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小,患者在手术后住院时间较传统开腹手术住院时间明显较短,且腹腔镜手术能通电子仪器对患者腹部进行细致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患部,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安全性更高、隐患更少。

与腹腔镜手术比较,传统开腹手术腹部会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容易造成腹内器粘液干涸、器官组织粘结,对患者腹体造成损伤。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腹腔镜手术的视野相对传统开腹手术视野较小,容易对本身患有腹部病症的患者造成联动性感染,并且在建立气腹时会造成患者腹腔压力升高,导致腹部器官受压出血、渗血。因此在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腹部病症排查和处理。

本次实验表明,治疗异位妊娠采用腹腔镜疗法治疗虽然仍会有部分禁忌,但总体而言对患者的医疗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治疗法有利于异位妊娠患者成功手术和尽早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园,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 ,2018,5(33):103-104.

[2] 施利萍,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比较[J],系统医学,2018,3(17):153-154.

[3] 黄贵孝,汪贤,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8,5(32):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