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金堂县) 610400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发生或发现的糖耐量试验异常的疾病,但是也不排除孕前或孕初就有糖耐量降低的可能,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以及生活方式和膳食的不断改变,其发病几率也变得较高,大约占全部孕妇的15%左右,而且并且变化迅速,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一、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
1.年龄因素:高龄妊娠是现今公认的妊娠期糖尿病主要危险因素,年龄在40岁以上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20—30岁孕妇的9倍,年龄因素除了会影响糖尿病发生以外,年龄越大,孕妇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周就越小。
2.遗传因素:糖尿病家族史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其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家族史的2倍,而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将升高至3倍。
3.生活习惯:随着现在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很多孕妇吃的好、吃的多,如果特别喜欢吃甜食,就很容易患上糖尿病,再加上运动量少,就会成为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因素。
4.肥胖因素:肥胖是发生糖耐量变低和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也不例外,其他的相关因素都和肥胖有协同作用,例如经济、文化水平、年龄和饮食等。
5.种族因素:妊娠期糖尿病具有明显的种族相关性和地域性,与欧洲白人孕妇的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相比,印度次大陆、亚洲、阿拉伯人和黑人分别是前者的11倍、8倍、6倍和6倍。种族因素除了遗传原因之外,不能排除经济文化、因素习惯等在其中的作用。
二、妊娠期糖尿病有哪些主要症状?
1.尿频:主要是因为口渴导致饮水量增加,所以上厕所的次数就随之增加。
2.口渴:如果孕妇时常感到口渴,而且毫无理由时,就需要仔细观察有无其它妊娠期糖尿病的症状出现。
3.饥饿感:这个妊娠期糖尿病早期症状和皮肤瘙痒一样,很容易被忽视,孕妇是一个人的嘴巴,两个人的饭量,所以本来就很容易感到饥饿。
4.头晕: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血糖低的症状,有的孕妇会出现头晕,甚至昏倒的情况,此时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5.皮肤瘙痒:皮肤瘙痒是极为容易被忽视的症状,在冬天皮肤干燥会瘙痒,夏天蚊虫叮咬会瘙痒,因此,孕妇们就不当回事儿。
6.感到疲乏:疲乏可能是劳累所导致,也可能是糖尿病所导致,但是妊娠期糖尿病早期不会单独出现疲乏现象,而是结合其他症状一起出现。
三、妊娠期糖尿病的家庭护理是什么?
要多学习、多了解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且来势很快,需要立即进行抢救,轻者可以口服糖水,10分钟之后症状就会消失;严重者可以吃些水果、甜品等;神志不清者应从口颊和牙齿之间流入糖水使其咽下;而昏迷者应避免喂食,以防食物被吸入肺内,从而引发肺炎,如果服糖10分钟后仍未清醒,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还要学会自行检验,如果出现恶心、头晕及心慌时,要区分是低血糖还是高血糖,此时使用尿糖试纸检查尿液,即可对症治疗,也可以使用酮体粉检查尿酮体。
饮食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控制和胎儿的营养吸收有很重要的帮助,在控制总热量的情况下,要确保营养均衡、规律进餐、少食多餐,确保母婴营养需要,体重适当增长。总热量应按每公斤理想体重每天38千卡计算,碳水化合物应以粮食和豆类为主,注意粗细粮搭配,不宜在餐后立即食用水果,应在餐后3小时食用最佳,每日食用量应在200—400克之间,并计算到总热量之中,水果中的猕猴桃、草莓等最佳,香蕉、龙眼、荔枝、葡萄等含热量较高,因此不宜过多食用;食糖、巧克力、甜点、蜂蜜等食物应避免服用。
孕妇应进行相应的运动,不仅有利于母婴健康,还能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因此,除去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等需要保胎者及妊高征者,其他孕妇应到室外进行适当运动,运动应在饭后1小时左右进行,不宜过长时间,通常在20—30分钟即可。运动应选择较为舒缓的项目,例如太极拳、散步等。
很多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尽管血糖已经很高了,但是却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多检查血糖十分关键,密切监测三餐后的血糖情况,必要时可查一下睡前血糖情况,通常应每天检查一次血糖,就诊时将记录到给医生查看。
四、如何预防妊娠期糖尿病?
1.清淡饮食:最基本的就是要少吃糖类饮食,在怀孕期间,孕妈妈应控制脂肪和糖类的摄入量,尽量避免食用植物油和动物脂肪,煎炸食品也尽量少吃。孕妈妈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使用蒸、煮、炖等烹饪方式,即营养又美味。
2.适度摄入蛋白质:在怀孕期间,除了要控制脂肪和糖分的摄入外,还要适量补充蛋白质,可以多吃点豆制品等,如果是嫌麻烦的孕妈妈,可以进食孕妈妈奶粉,每天两杯,补充足够的钙质营养。
3.孕期糖筛检查:孕妈妈要想有效预防妊娠期糖尿病,除了控制孕期饮食以外,还应遵医嘱做好糖筛检查,也就是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在怀孕24—28周的时间,一定要去医院做糖筛检查,及时避免孕期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