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火论治眩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从水、火论治眩晕

晏星辰 1 于子乔 1 陈思远 1 牛 萍 2 赵德喜保留原生上标:*(通信作者)

1.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2.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摘要: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环境中,该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现代医学对于眩晕的治疗主要以对症为主,而中医的辨证论治可以弥补现代医学治疗上的不足。本文通过梳理《伤寒论》中有关眩晕的条文,归纳总结眩晕的辨证要点及治疗方法,为中医治疗眩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眩晕;《伤寒论》;小柴胡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眩晕[1]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是以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为特征;头晕是以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为特征。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古籍对眩晕多有记载,其属于“头眩”、“目眩”、“风眩”等范畴。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环境中,紧张、疲劳、情绪波动等因素均可诱发眩晕。

关于眩晕的病因病机,历代医籍论述颇多,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六经辨证,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用以治疗眩晕。本文旨在梳理《伤寒论》中有关眩晕的条文,分析挖掘眩晕的病因病机,掌握其辨证要点及治疗方法,为中医治疗眩晕扩宽思路。

1 水饮致眩

1.1 气冲水逆

凡病误治之后,影响气机,致气上冲,里有停水,挟气上逆,则发为头晕。如《伤寒论》第67条记载:“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条文中“气上冲”是指表没解,当解表,但内有停水,若仅发汗会夺脉管中的水液,此时停水会借机渗透到脉管中,而致动悸经脉,表现身为振振摇。若因气冲水逆导致患者自觉头晕、心悸,小便或有不利,可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疗。该方由桂枝甘草汤加茯苓、白术而成,桂枝甘草以降逆气冲,茯苓、白术利尿去饮,全方共凑降逆去饮之功。

若气冲水逆较为迅猛,致头眩晕程度较重,可出现“吐利”、“手足逆冷”等症,多为吴茱萸汤证。如《伤寒论》第309条所讲:“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燥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条文中虽未提及眩晕,但经方大师胡希恕[2]先生认为:“此为水饮上逆当表现为自觉眩晕。西医所谓的梅尼埃病,临床上表现为头晕且恶心、呕吐,可用吴茱萸汤。”该方中吴茱萸[3]辛温,温中降气,生姜、大枣、人参健脾止呕逐水饮。全方共奏温中健胃祛饮,降逆止呕之效。

1.2 阳虚水逆

若里素有停水,加之正气不足,而致阳虚水逆表现的眩晕,因阳虚水逆陷入阴病需温阳利水。如《伤寒论》第82条记载:“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僻地者,真武汤主之。”因水饮上冲而致眩晕、心下悸;因正气不足陷入阴病,从而出现身瞤动,振振欲僻地。故用真武汤治疗该类眩晕,方中茯苓、白术以利尿去饮,水上逆可致呕恶,故重用生姜三两,水饮虽向上冲逆,但无气上冲故不用桂枝,陷于阴证可能导致腹痛,用芍药以未病先防。

2 火邪致眩

2.1 火热上冲

少阳病总纲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少阳病位为半表半里, 外感内伤皆可转归于此,病邪在此郁积生热,既不得出表,又不得入里,热势上迫头面,孔窍之间有热候,则为口苦、咽干、目眩。临床上见到此类眩晕多用小柴胡汤[4]。方中柴胡配合黄芩,能解热以和解少阳;半夏配伍生姜降逆止呕,人参健胃,补中益气,加甘草、大枣、生姜,以顾护正气,全方共奏和解少阳,清热降逆之功。

2.2 湿热阻窍

若湿热熏蒸,上冲清窍,亦可发为眩晕。如《伤寒论》第195条所讲:“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胃虚有饮,多表现为口不欲食,若强与谷,胃虚不能消谷,自觉腹满,郁积生热,导致微烦头眩,里停饮遇热成湿而上冲而致眩晕烦躁,因里饮(湿邪)上逆而不下行,则小便难,此种情形为欲作谷疸,因此湿热阻窍而致的眩晕,须清热利湿,湿热排除则眩晕自止。

3 医案分析

1:初诊日期2018-1-10:患者杨某,女,72岁,主诉:头晕2天。刻下症:头晕,头昏沉,天旋地转感,伴恶心、呕吐,易怒,口干口苦,喜冷饮,纳可,睡眠可,小便可,大便时干时稀,2日一行;舌体大,质暗红,苔微黄腻,脉沉弦。

证属眩晕-饮热上冲。予小柴胡汤合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用药如下:

柴胡15g,清半夏10g,黄芩10g,党参20g,炙甘草10g,生姜10g ,大枣10g,茯苓30g,桂枝10g,白术10g。7付,水煎取汁300ml,日两次,早晚分服。忌:生冷、油腻、臭秽、辛辣食物,醋。

二诊2018-1-18:上方七剂,头晕,头昏沉好转,口干、口苦改善,大便仍粘,舌体大,质红,苔白浊,脉弦滑。仍以上方加泽泻10g,增白术20g,服7付,诸症减轻,大便正常,首诊方继服5剂巩固治疗,头晕症状再无出现,饮食正常,二便正常。

按:从病因角度来看,此为水饮夹杂火热上冲发为眩晕,患者头晕,易怒,口干口苦,喜冷饮,皆为少阳火热上冲所致,而头昏沉,天旋地转感,伴恶心、呕吐,为气冲水逆所致。水饮与热邪的共同作用,导致大便时干时稀,故给予小柴胡汤合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清泻半表半里之热,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以降逆去饮,二诊时患者头晕症状好转,口苦、口干改善,说明首诊方起效,此时大便粘,舌白浊,脉弦滑,都说明体内仍存有水饮之邪,故在前方基础上加泽泻、增白术用量以加大利尿去饮之效,7剂过后,诸症减轻,患者大便正常,为巩固治疗,再服用首诊方5剂以清热去饮,患者头晕症状消失,饮食正常,二便尚可,说明热邪、饮邪已驱除体外。嘱患者调畅情志,节饮食,再犯随诊。

参考文献

[1]谢颖桢.王永炎院士神经内科病症实录[J].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03):73.

[2]胡希恕.胡希恕伤寒论讲座[J].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03):363-364.

[3]冯世纶,张长恩.经方传真[J].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04):276.

[4]大敬节著,王宁元.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J].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0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