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中心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累及身体多个系统以及多个脏器, 会发生反复变迁, 临床表现异常复杂。在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除了西医和中医治疗外护理服务同样是重点环节,理应予以重视。我科对收治的两组红斑狼疮患者实施综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并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个性化延续护理;系统性红斑狼疮;生存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2016年1月-2018年1月来本科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0例, 所有患者均对探讨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其中对照组男13例, 女27例, 观察组男11例, 女2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入院时的病情评估和用药护理。 常规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劳逸结合, 注重静卧修养, 做好保暖措施, 防止感冒发生, 避免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加重;减少户外活动, 避免紫外线照射。日常饮食注意:①禁止食用油菜、芹菜、无花果等具有增强光照敏感的食物以及菌类、烟草等具有引发系统性红斑狼疮作用的食品;②对于肾脏功能损伤患者应多食用蛋白丰富的食品。
等,观察组在此之上实施综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⑴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一般知识和疾病知识教育,前者包括呼叫铃和升降床的使用方法、就餐时间等,后者包括疾病的病因、典型症状和治疗方法(常用西药和中医方剂组成),此过程注意对患者的疑惑进行解答,纠正其误解;⑵心理干预:患者发病后, 其社会角色改变, 一时无法适应, 会出现紧张、焦虑、悲观等消极心理, 此时, 护理人员要安抚并鼓励患者,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关爱、开导患者, 让患者重拾信心, 适应新环境。护理结束后, 使用生活质量核心表调查分析患者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对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尽可能减少对其造成恶性刺激。建议年龄较小患者的家长将其熟悉的物品带到医院,并向年龄偏大患者保证会予以精心的护理,由专业的护理人员负责各项护理操作。此外可采用注意力转移法、举例成功案例、发展多种自我爱好和听音乐等方法来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⑶皮肤护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和保暖,避免局部皮肤受到长时间的挤压和挠抓致破损,嘱咐女性患者勿使用化妆品,注意观察手指、脚趾、鼻、耳朵等末梢部位的情况;⑷并发症护理。口腔溃疡者可用软毛牙刷刷牙,以双氧水漱口,每天3次,且忌食刺激性食物。皮疹患者的病房勿做紫外线消毒,且嘱咐患者出门时须注意防晒。水肿患者应注意将下肢抬高,并严格控制水分和钠盐的摄入。且须加强对患者腹围和体重的测量,观察尿量,重点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电解质紊乱和脱水现象;⑸复发预防措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复发早期会有发热、脱发以及关节疼痛等表现。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感染流行性感冒, 女性患者避免计划外生育。此外, 护理人员营造良好治疗环境, 保护患者免受外界干扰, 减少疾病复发。(6)出院指导:嘱咐患者按时、按量用药,饮食要科学合理,生活作息要规律。为其发放“爱心直通卡”,内容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专科医生介绍、专家门诊时间、医护人员的联系电话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指标包括溃疡皮肤愈合时间和红斑消退时间;评定两组护理后的生存质量,参照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 进行,内容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躯体疼痛以及一般健康状况,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8.0 软件分析处理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的表示与检验分别使用x ± s 和t,以P<0.05 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之用P>0.05 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溃疡皮肤愈合时间和红斑消退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的生存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护理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难免存在部分的护理缺陷,进而难以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而观察组采用的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它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执行的一系列个性化护理活动,使患者获得延续、全面的整体护理。其中健康教育能引导患者对自身的疾病形成正确认识;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从而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配合治疗和护理操作;皮肤护理和并发症护理能最大限度保护患者饱受伤害的皮肤,预防疾病恶化;出院指导能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总之本着简单、适用范围广和经济的原则,在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综合个性化护理干预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 临床值
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秦桂芳,黄盛辉,曹景璟.红斑狼疮心理护理干预[J].饮食保健,2015,2(09):123.
[2]石春红,黎希希.个性化护理在系统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04):205-206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