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艳霞(河南省确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河南确山463200)
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本证古称“哕”,又称“哕逆”。《内经》首先提出为中上二焦病。
顽固呃逆为外科术后合并症。治疗不当除给病人增加痛苦外,还易导致新的合并症而加重病情。近三年来笔者采用加味四逆散治疗术后顽固呃逆,疗效显著,特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25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52~67岁,其中贲门癌十例,结肠癌五例,粘连性肠梗阻七例,胆囊炎三例,病程10~60天,服药1~3剂。
治疗方法
以四逆散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根据临床见症进行加味。体虚去枳壳加人参;痰热内盛加半夏、竹茹;胃中有寒邪加砂仁、藿香;胃阴不足加玉竹、杷叶;呃逆加赭石。
典型病例
张某某,男,67岁,刘店镇彭庄农民,直肠癌术后三天出现呃逆,并伴有不规则发热。呃逆发作持续两月余,呃逆成阵发性,每次约十几分钟,呃声沉长且响亮,患者有憋闷欲死感,日轻夜重。先后采用西药654-2、阿托品肌注及口服对症治疗,均不能取得疗效,普鲁卡因封闭可以缓解十分钟左右。有时一夜封闭三次,患者仍难以入睡,痛苦异常,刀口未按期愈合,外科邀请会诊。
刻诊见患者表情郁闷,舌红无苔而有裂纹,饥不欲食,渴而多饮,寒热往来,脘腹胀闷,脉弦细诸症。分析为邪郁少阳,致肝经有热,克土伤阴。
治法:和肝降逆,益气养阴。
方药:枳壳12克、甘草6克、柴胡12克、白芍12克、西洋参10克(先煎)、代赭石10克。
服药两剂,失气通畅,腹部胀满明显减轻,一日仅呃数声。继服一剂,呃逆、腹胀消失,能进饮食,精神明显好转,但仍有恶寒发热。改用小柴胡汤调理,至出院呃逆未再发作。
李某某,男,55岁,县城建局干部。结肠癌术后两天,因与家属生气,自觉气逆上冲,呃逆频作,腹胀失气不畅,口中粘腻厌食,舌苔黄腻,脉弦细而滑。半月来曾先后采用双合谷封闭,口服西药及中药丁香柿蒂散均无效。根据上述症状当为肝气横逆,胆热内扰,湿痰内蕴,胃气不降所致。
治法:舒肝理气,清热化痰。
方药:枳壳12克、甘草6克、醋柴胡12克、白芍12克、半夏12克、竹茹30克。
服药一剂,呃声减低,间歇延长,腹中肠鸣,失气不畅,并能稍进饮食。二剂后呃逆偶作,舌苔薄腻,小便黄赤艰涩,似湿热下注之象,原方加白茅根30克、金钱草30克,继服两剂,诸症皆除,以后未见呃逆再发作。
赵某某,男,62岁,三里河乡刘庄农民,原有顽固呃逆病史,粘连性肠梗阻术后五天出现呃逆,口服阿托品,654-2及中药丁香柿蒂散,旋复代赭汤均不能取效。
患者表情抑郁,呃声频频,自觉有气伴酸水上冲至膈,胸脘痞闷不能平卧,舌淡苔白,脉弦细无力。询问发病原因,术后七天拆线刀口感染,心中忧郁,即感胸闷嗳气不舒。开始呃逆四五声,每声可间隔十分钟,以后逐渐加重,诸药不能取效。患者术后正值严冬季节,体虚寒邪易侵袭,更因肝气郁滞致胃气上逆,故呃逆不止。
治法:调和肝脾,温胃降逆。
方药:枳壳12克、甘草6克、柴胡12克、酒白芍12克、藿香12克、砂仁10克,水煎服。
服药一小时患者开始嗳气,胸脘痞闷随之消失,呃逆自止,当夜安静入眠,继服两剂至今未再发作。
讨论
四逆散原治少阴病四逆症,近代医家用于肝脾不和所致诸症。用于治疗术后呃逆很少有报道。西医认为;手术后腹腔内脏神经节受刺激,消化道功能紊乱,胃肠积气扩张,膈神经末梢受刺激和精神因素均可引起呃逆。由于症情顽固,影响术后一般状态和伤口愈合。治疗往往很难奏效。中医认为术后病人体虚肝气犯胃,正邪相博,外邪趁虚而入均可致呃。原因虽多,但究其病机不外胃气上逆动膈所致。而四逆散调和肝脾疏理气机。气机条达,则疏泄正常,升降自如,故服之均可取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