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在产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在产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梁蕻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550000

【摘要】目的:探析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在产科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住院患者96例以及在职护理人员3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据分配法则分为实验组(其包含患者48例,护理人员16人)与对照组(包括患者48例与护理人员16人),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护理人员采用分层级护理干预管理,对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实验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组间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临床实践中对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护理的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值得在产科临床中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产科护理工作;护理层级管理;应用效果

层级护理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方式,其主要是依据医院护理人员的学历、级别、专业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以及资历进行分层,并根据划分的等级不同,让其履行不同的工作岗位与义务[1]。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的主动性。同时,还可根据患者的不同需要,提供高质量、服务满意的护理工作[2]。为了进一步探析产科临床实施层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我院产科对收治的96患者采用层级护理管理,大大提高了产科临床护理质量,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8月期间产科收治的96例患者以及医院护理人员32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分配法的原则将患者与在职护理人员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患者各48例,在职护理人员各16人。其中患者年龄为21~42岁,平均年龄为(25±2.13)岁,进行顺产分娩的患者为46例,接受剖宫产患者有50例,在职护理人员年龄为24~52岁,平均年龄为(33±3.24)岁,其中中专护理人员为12例,大专及大专以上护理人员为20人;两组患者以及医院在职人员的性别、文化程度、分娩方式等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统计学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其主要措施如下:护理人员定期检查病房,保持病房清洁、通风,定时对患者实施体温检测、输液治疗、血压测量等,协助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进行简单的运动。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层级护理干预,其主要护理包括以下几方面:(1)层级设置:医院护理管理人员要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工作年限、个人工作能力以及业务水平进行综合考评,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层级管理模式,该模式主要设置护理组长、高级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三个等级。并要做到明确每个级别的责任与义务,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保证医院产科护理工作正常运行。(2)层级分工:在整个护理管理中,护士长对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并且对全体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安排与监督。护理管理组长主要负责协助工作,为护理人员提供相关帮助,确保护理人员顺利完成护理工作,同时,需要做出正确的护理工作管理,并带领责任护士总结工作经验,对疑难病例进行分析并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于高级责任护理人员应该做到对整个医院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阶段性分析与总结,初级护士应该认真完成护理工作,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全面检测,做好全方位护理。(3)层级培训与考核:医院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制定合理的考核内容与评估措施,建立完善奖惩制度,可以带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4)制定合理值班表:医院要根据具体工作需要制定合理的值班表,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使得全体护理人员都可以得到充分休息,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进行比较,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进行比较,行t检验,P<0.05表明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比较:在实验组48例患者满意度调查中,非常满意人数为22例,满意人数为25例,不满意为1例,其总满意度为97.91%,在对照组中,非常满意为19例,满意人数为22例,不满意人数为7例,其总满意度为85.41%。实验组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比较

实验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为(96.23±1.25)分,对照组护理人员护理评分为(84.23±2.31)分,实验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层级护理管理主要是按照护理人员的学历、工作能力、经验、业务水平等进行严格的划分,与此同时,设立严格的准入制度与晋升制度,用以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进而提高产科临床护理的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为医院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3]。目前,在我国部分医院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平台式管理”模式,不分士学历、个人业务水平、培训经历等,其承担着同样的护理义务,医院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相关护理人员消极怠工[4]。将层级护理应用到产科临床中,将产科临床中的职责与护理技术水平与层级护理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不同级别护理人员的作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5]。还可以通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考核护士的业绩,予以一定的奖励。

本次研究发现,经过层级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实验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组间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在产科临床实践中实施层级护理可以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郑雪芬,俞忆春,王盘妹,赵丽娜.护理层级管理在产科特需病房的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10,20:1844-1846.

[2]覃晓玲,徐月玲,肖道梅,谢瑛,王崇菲.护士层级管理在产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7:118-119.

[3]汪颖,邵品超,金明石.层级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4,12:43-44+23.

[4]腾微.层级管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5,21:95-96.

[5]简伟丽,朱带娣,黄银璇.护理层级培训在产科护理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03: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