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损伤的防治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损伤的防治效果观察

朱慧敏

(浙江省长兴县妇幼保健院浙江湖州313100)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损伤防治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阴道分娩初产妇200例,所有产妇均于产后6周复诊,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在院进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居家凯格尔训练。分别于产后6月比较两组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失访9例,对照组失访12例。观察组盆底肌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I类与Ⅱ类肌纤维的持续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但观察组增加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阴道松弛、性交痛等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发生率更少,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产后及时实施盆底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盆底功能恢复,提高产后妇女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盆底康复训练;阴道分娩;盆底功能;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4-0048-02

孕妇盆底在妊娠期间已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再加之阴道分娩时盆底组织、筋膜、韧带等的过度牵拉,从而导致盆底功能进一步受损,这种盆底损伤大多数情况下是可逆的,但严重者有可能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因而妊娠和分娩是导致PFD的高危因素[1-2]。产后及时给予盆底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肌张力的恢复,减少PFD的发生。常见的盆底肌康复治疗方法有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和电刺激等。盆底肌功能训练(pelvicfloormusclefunctiontraining,PFMT)对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明显提高了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上用于防治PFD的主要方法[3]。本研究探讨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阴道分娩的初产妇200例,所有产妇均于产后6周复诊,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00例。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初产妇,年龄20~40岁,分娩时孕37~41周;(2)单胎、头位妊娠,经阴道分娩;(3)孕前无便秘、漏尿、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4)生活自理,有良好的认知功能;(5)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恶露未净;(2)妊娠高血压、严重心血管疾病;(3)急性生殖道炎症;(4)既往存在盆底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5)既往盆腔或阴道手术史;(6)精神病史;(7)中途退出。观察组失访9例,对照组失访12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孕妇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居家盆底肌kegel训练。向患者指导示范正确的训练康复动作,增强患者自我控制意识和能力,从而能够掌握康复训练动作要领。训练肛门、会阴收缩动作,每组动作保持5s后再慢慢放松10秒,20min/次,2次/d。观察组方案:电刺激+生物反馈+居家盆底肌训练。采用伟思生物刺激反馈仪,插入单导阴道电极,根据产妇对于电刺激的耐受情况调整治疗强度,刺激时间为15~20min。生物反馈治疗模式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时间15~20min,治疗2~3次/周,连续治疗10次为一疗程。随后指导产妇行盆底肌肉收缩、放松,进行居家凯格尔训练,每天2次,每次15分钟。

1.3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进行盆底肌指诊肌力检测,按照改良牛津肌力分级法分为0~5级评估盆底肌力情况。采用伟思生物刺激反馈仪检测产妇盆底I类与Ⅱ类肌纤维的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下的肌电值来反映盆底肌的功能。治疗前后均采取自制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评价生活质量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盆底肌指诊肌力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6个月的盆底肌力分级为Ⅳ、Ⅴ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治疗后两组后盆底肌指诊肌力比较(例)

3.讨论

妊娠期子宫体积逐渐增大、质量逐渐增加,尤其是妊娠晚期,子宫体基本处于垂直位置,重力作用对盆底的慢性牵拉造成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改变了盆底结缔组织的胶原代谢,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分娩时胎儿下降过程中由于阵发性腹压升高及产钳等助产因素的影响可致盆底I类与Ⅱ类肌纤维受损,过度拉伸盆底神经、韧带与筋膜,从而损害盆底结构与盆底功能。部分肌肉肌纤维较难恢复至分娩前的状态,远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生风险可因此增加[4-5],影响产妇预后。由妊娠及分娩导致的盆底结构与盆底肌肉损伤是可逆的,一般可通过产后锻炼恢复,但多数产妇产后由于缺乏对盆底肌肉的正确识别从而导致锻炼效率低下,引发PFD。我国卫生部门已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及社会影响性,中华预防医学会已经开展了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盆底康复项目是未来的发展大势,对我国目前的医疗环境来说有较大的可行性。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通过盆底肌肉训练能有效改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高产妇的产后生活质量[6]。产后盆底功能损伤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如Kegel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等。本次研究我们采用盆底肌锻炼、电刺激疗法及生物反馈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盆底评估与生物反馈训练是引导表面肌电图反馈,通过显示及声音提示,使患者更清楚更直观的了解自身盆底肌功能状态,并参与到治疗当中。生物反馈的目的是促使盆底器官解剖及功能恢复,其通过测量阴道、直肠肌电反馈,采取针对性的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训练,从而使受损的盆底神经肌肉被唤醒,增加盆底肌肉的弹性与强度,最终促使盆底功能恢复[7]。电刺激通过采用特定参数的电流对盆腔组织器官进行刺激,支配盆腔组织器官的神经纤维,通过直接作用效应器,或影响神经通路活动,改善尿道、膀胱功能状态。结合个体化电刺激治疗,可唤醒、激活盆底肌,加快产后阴道及盆底肌的张力和弹性的恢复,预防和治疗产阴道松弛、尿失禁等PID有很好的疗效。盆底肌肉锻炼和物理疗法电刺激等可增加盆底肌肉的张力。产后进行kegel训练对产后尿失禁妇女有所帮助[8]。本资料中,观察组患者给予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后,盆底及肌力及I类与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均有显著增加,生活质量满意度也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产后及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恢复盆底肌的张力和弹性,提高产妇近、远期生活质量,可作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的首选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UngerCA,WeinsteinMM,PretoriusDH.Pelvicfloorimaging[J].ObstetGynecdClinNorthAm,2011,38(1):23-43.

[2]KepenekciI,KeskinkilicB,AkinsuF,etal.Prevalenceofpelvicfloordisordersinthefemalepopulationandtheimpactofage,modeofdelivery,andparity[J].DisColonRectum,2011,54(1):85-94.

[3]周菊英.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疗效[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6):1019-1021.

[4]闫志强,于春玲,莫培晖,等.分娩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N].蚌埠医学院报,2016,41(2):205-207.

[5]李世琼,刘丽娜,勾青,等.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N].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4):546-552.

[6]谭健坤,谭燕萍,梁晓丽,等.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效果的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2):228-230.

[7]赵永萍,李景会,李红访.电刺激生物反馈系统在初产妇顺产后盆底肌力恢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5.

[8]朱兰.盆腔脏器脱垂[M].妇产科学第9版,28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