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概念教学方法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物理概念教学方法尝试

陈海

陈海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学362305

摘要:理解掌握高中物理概念对学好物理、构建物理知识框架有很大的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让学生学好物理概念是值得教师探寻的问题。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思考提出几点看法,旨在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好物理概念,提高学习物理的信心,为学好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物理概念教学模式物理情境

如果能正确、透彻地理解物理概念,对学好物理是有很大帮助的。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解决方法:

一、顾名思义,逐层剖析,化抽象为通俗。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引导学生先从一个物理概念的字面上进行理解,再进一步从物理学的逻辑角度进行理解,最后再对该物理概念的内涵和物理意义进行理解。这种循序渐进的物理概念教学模式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对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知识构建有很大的帮助。下面举几个例子。如“质点”,先引导学生从字面上理解为“只有质量的点”,再由“只有质量”和“点”进一步从物理学的角度理解为“只考虑质量”和“忽略了大小和形状”的物体。学生掌握前两个层次的理解后,再提出质点的内涵和物理意义,即“质点是理想化、抽象的点”,“为了研究物理问题方便而引入的概念”;进一步给学生指出什么情况下物体可以看成质点,即“大小和形状不影响物理问题的研究,可以忽略”。然后再举几个例子,学生便能掌握好质点这个概念了。再如“位移”,先从字面理解为“物体位置的移动”,再由物理的方位逻辑理解“从某位置到另一位置的移动”,指明了方向性,又因为描述位置的移动有空间取向,即位置移动的距离,用“线段”表示,又有时间取向,即时间先后,引导学生将“某位置”与“初位置”、“另一位置”与“末位置”对应起来。这样,学生在脑海中就建立起了位移的概念,即“位移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位移”的物理内涵:1.位移是矢量;2.位移大小与路径无关。又如“自由落体”这个概念,学生很容易误解,很多学生以为竖直下抛也是自由落体,说明学生在学习一些概念时没能真正理解到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先以通俗的语言理解“自由落体”,即自己落下的物体。学生接受这一说法后再从物理逻辑解释“自己”二字:1.从静止开始下落;2.忽略空气阻力,只考虑重力的作用。接着引出“自由落体”的规律:1.加速度a=g,初速=0;2.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用此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概念还有点电荷、磁通量、自感电动势、向心力等。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物理情境。物理概念较抽象,但在教学中如果将物理概念放在一些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从情境中去理解,学生便能较好地掌握了。比如在讲到“瞬时速度”、“平均速度”、“速率”和“平均速率”时,学生很容易混淆,这时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关于交警抓超车的故事。有个乡下司机开一辆卡车进城,在一段平直公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警察测量刹车痕迹后说:“你超速了,这里限速40公里每小时。”乡下司机说:“这段500米平直公路我开了足足1分钟,算一下才30公里每小时,怎么会超速呢?”故事讲完后,问学生:司机是否有超速?他为什么说自己没有超速呢?学生认真思索了一下,大部分就判断司机说自己没超速是算平均速度,而警察说他超速是发生交通事故的瞬间的速度即瞬时速度。再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便能掌握“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区分和比较。再比如讲到“弹力”中的“压力”和“支持力”的概念时,教师可以举人坐在硬板凳和坐在沙发上的例子。压力的产生原因和特征,可以举人坐在硬板凳上,由于屁股的形变而要恢复原状,对板凳产生了挤压的力,即为压力。支持力的产生原因可以举人坐在沙发上,由于沙发被挤压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屁股产生弹力,即支持力。在这一例子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具体而形象地感受这两种力,从而轻松地掌握了“压力”和“支持力”的概念。物理知识是取之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学科,许多物理概念可以联系生活,让学生在脑海中轻松地构建物理概念。类似的概念还有超重、失重、反冲、离心等概念。

三、对比前认知,构造新概念。学生对有些物理概念的学习确实比较困难,如电势、等势面、电容、电场等。“电势”这样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的抽象,学生感觉无从想象,更谈不上在脑海中建立清晰的概念了。虽然学生对“电势”感到抽象,但学生对海拔高度、对高度的概念是很清晰的,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朝这方面思考,将“电势”联想为“高度”,将“等势面”联想为海拔平面,这样就学生就能通过联想,理解“电势”和“等势面”。对于“电容”的概念,在教学中可以将“电容”与“容积”进行对比学习。容积和电容都有相似的特征,如电容和容积的大小都只是和自身的物理属性有关,学生可以通过对比联想将“电容”的概念清晰地建立在脑海里。对于电场的概念的学习,多数学生要在短时间里建立概念也比较困难。基于学生对万有引力的认识,老师可以先引入引力场,让学生对场有一定的认识,然后再由已学过的库仑力引出电场的概念。这样,学生对电场的认识便不再那么抽象了。

参考文献

[1]李新乡张启德等物理教学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2]许国梁束炳如等中学物理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钟启泉胡炳元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