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慢性腹泻(脾胃虚弱型)80例临床观察

/ 2

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慢性腹泻(脾胃虚弱型)80例临床观察

王朝富赵淑妙陈相蕾

绵阳市中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慢性腹泻(脾胃虚弱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患者予以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加减,对照组患者服用蒙脱石散(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加减加减用于治疗慢性腹泻(脾胃虚弱型),疗效显著,简便易行。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加减;慢性腹泻;脾胃虚弱型;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常伴有排便急迫感及腹部不适或失禁等症状。临床上常以每日大便重量超过200g作为腹泻的客观指标。慢性腹泻病程至少在4周以上,常超过6~8周。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的80例符合慢性腹泻患者,其中40例采用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加减治疗,收效良好,现进行相关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自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的80例符合慢性腹泻诊断标准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7~60岁,病程4月~6年。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18~63岁,病程3月~9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2纳入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慢性泄泻的标准拟定[1]

①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次以上,大便稀薄或如水样,伴或不伴腹痛、腹胀、肠鸣等。②起病缓慢,病程2个月以上,症状时轻时重。③进冷食或辛辣食物、不洁饮食等可诱发或加重。④大便常规正常,大便培养无细菌生长。

3排除标准

(1)有消化道器质性病变者;(2)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内分泌、造血系统严重疾患者;(3)妊娠、准备妊娠或哺乳妇女。(4)中医辨证不属于脾胃虚弱型者。

4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①临床痊愈: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伴随症状、体征,如腹痛、乏力等消失,与泄泻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复查结果正常;②显效:大便次数每日2~3次,接近成形,或便溏,每日1次。伴随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与泄泻相关的实验室复查结果显著改善。;③有效:大便的次数和性状有好转,伴随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有所减轻,与泄泻相关的实验室复查结果有所改善;④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5治疗方法

5.1基本治疗:两组病例治疗期间均清淡饮食为主,忌生冷,辛辣刺激、油腻之品,如腹泻明显伴有轻-中度脱水症状者,予以口服补液盐III(西安安健药业有限公司)。

5.2治疗组给予中药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加减治疗:

基本处方:潞党参25g、炒白术25g、茯苓25g、白扁豆15g、薏苡仁25g、砂仁15g、炙甘草6g、莲子肉15g、桔梗15g、陈皮15g、淮山药15g、泽泻15g、猪苓15g、桂枝15g。临床加减:脘腹胀满者加厚朴、隔山撬;大便伴有食物残渣者加炒麦芽、焦建曲;伴有恶心呕吐则加法半夏;若久泻不止,中气下陷者,加入升麻、柴胡;有泻下滑脱不止者,加乌梅、诃子;四肢发冷者加炮姜、肉桂。服药方法:2剂服3日,每日3次,每次150ml。

5.2对照组予以蒙脱石散3g/次,1日3次(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g/次。1日3次(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7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其中治愈32例、好转5例、无效3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其中治愈24例、好转8例、无效8例),两组间总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8、讨论

慢性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内经》称本病证为“鹜溏”、“飧泄”、“濡泄”、“洞泄”、“注下”、“后泄”等等,且对本病的病机有较全面的论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泻。”《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关于本病的病因多由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命门火衰等所致。这些病因导致脾虚湿盛,脾失健运,大小肠传化失常,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成泄泻。关于本病的治则:朱丹溪《平治荟萃》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故凡泄泻之药,多用淡渗之剂利之。”《景岳全书?泄泻》说:“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并分别列出了利水方剂;《医宗必读》又有“无湿不成泻”之说。故泄泻责之于湿,责之于脾。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治疗上原则以健脾益气,淡渗利湿为主,故选用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加减:

“参苓白术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脾虚湿胜证泄泻的代表方药,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方中四君子汤为君药(白术健脾燥湿利水,党参益气健脾生津,茯苓健脾利水渗湿,甘草补中益气),薏仁、扁豆、莲子肉健脾渗湿以止泻;砂仁、陈皮宽胸理气;桔梗宣利肺气载药上行,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化湿行气以止泻之效[3]。现代药理研究,该方大剂量时能抑制肠管的收缩,小剂量时则可兴奋之,同时还能增加肠管对水分和氯化物的再吸收,对改善代谢和提高免疫也有确切作用[4-5]。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原治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根据“利小便实大便”理论,加用五苓散以治疗慢性腹泻,方中茯苓、猪苓渗湿利水,通调水道,二者兼能健脾;白术甘温健脾,运化水湿。佐以桂枝辛温通阳,化气行水。[5],诸药合用,脾运得复,气化水行,湿去泻止,通过利小便,使水液渗入膀胱,使污水糟粕各行其道,小便量增加,则腹泻自止[6]。

综上可见,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加减为临床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腹泻的有效良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S].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11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143

[3]张文.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腹泻45例临床报告[J].当代医

学,2009,15(7):141.

[4]李道宽.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2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4):404-405.

[5]王忆卓.参苓白术散(丸)临床应用解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0,15(8):12.

[6]张德元.慢性腹泻辩治心的[J].内蒙古中医药,2007(06)

[7]王丽.利小便实大便理论的再解读[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