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国辉黄智霖/厦门华厦职业学院财会金融系
【摘要】文章阐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两课)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的一些手段和方法。根据课程的内容、重难点、要求等的不同,选择讲授、教学实践、案例或者辅以专题讲座、报告,以及更好的同建立学生评价机制、学分认定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程教学效果,让广大学生真正的成为两课教学最大受益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教学效果;探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实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的第一门课程,同时也是高职学生入学后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的第一课,对于能否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多数大学生较为不喜欢的课程之一,如何改变学生的刻板印象,对上课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门融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法律性为一体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很多任课教师想尽办法,例如看录像、电影、到爱国教育基地参观等,这些做法难免有不务正业之嫌。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高校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一、恰当选择专题教学和案例教学,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1、思想道德修养部分采用专题教学,任课教师按教学模块划分,可以减轻教师备课压力。
同时,按照专题提升知识研究深度,让专题教师更有时间将政治性、思想性与趣味性和实用性结合在一起。例如,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如果从章节字面片面的去强调“远大”和“崇高”等字眼,难免让学生有空中楼阁的感觉,也就很难有学习的兴趣。如果能采用“理想与信念”为专题,引导大学生把握理想与信念之间的必然联系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内在联系,逐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解后,指导学生制定短、中、长期成长目标,引导其学会坚定、扎实的走好每一步,并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最终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和奉献。远大的理想最终是要落实到实处,社会主义的理想最终也是个人理想能否达成的诠释,因此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每进一步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都是一种推动作用,社会的进步正是汇聚全社会成员的进步而达成。
2、法律基础部分应当采用小班化案例教学模式,否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法律基础部分,短短两章只是对法律制度的初步介绍,而要让学生在这短短两章学习中明确法律的作用、增强法律意识,只有通过具有启发意义的案例,并结合小组讨论或者影像案例播放解读。采用案例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综合理解和掌握宪法、民法、刑事法、诉讼法等法律基础知识,并初步掌握法律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这是才能达到法律基础知识教学的要求。
3、法律基础部分善用演绎法教学方式,可以让案例教学更有成效。
演绎法是指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理论的哲学思维方法,还原个别现象和事实,让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分析,从而发现新知,建立共性与个性内在联系的教学体系。演绎法还应当注重于归纳法相结合,可以让法律基础部分的案例教学在妙趣横生的基础上,归纳出课程学习的重难点,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课堂讲授和专题讲座相结合,因材施教促学生深化理论知识学习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涵盖面广,单靠课堂教学无法让学生深化理论学习。
本课程单靠每周3课时的教学时数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也不容易在极短时间内掌握所学知识,特别部分对本课程感兴趣的学生,课程教学无法满足其有深度和广度的学习相关知识的需求。因此,专题辅导讲座对于有兴趣进一步接触此类知识的同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例如第六章“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职业精神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不同学生今后走向不同的岗位,对于其职业精神要求也有差异。因此,专题讲座或分专业专题辅导是十分必要,这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职业精神的内涵。家庭美德教育,则是需要建立在与父母、长辈良好的沟通基础上的,因此如果能邀请心理学专家开设“我与父母对话”等类似的专题辅导讲座,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对于主动追求入党的高职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无法满足其理论学习和提高个人政治素养的需求。
对于主动追求入党的同学,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养成教育必须比其他同学更行之有效。高校辅导员一般采用党团章学习小组强化理论学习,但是缺少专家型学者的引导难免让学生将这类学习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因此,专题报告和讲座是十分必要的,我校人文创意系推出的人文通识系列讲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这一手段让学生在选择中更好的接触到此类专题学习,引导其更深入的去学习理论知识,以达到提高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的效果。
(三)公共选修课程设置涉及社会科学类的课程,同本课程相呼应,共同促进两课教学。
设置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的公共选修课,可以因材施教,满足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部分知识的个性化需求。目前,我校人文社科类课程涉及到心理、哲学、理想教育等类别,有效的解决一部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今后,还可以加强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开设,同时纳入公选课必须完成的学分体系之一,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三、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和创新工作
(一)走出看录像、电影、游爱国基地的误区。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将实践性教学定位在观看录像、电影或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作为高校学生两课教学,这些做法只能是课堂外的补充,而不能作为课程实践教学的手段。根据笔者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将看录像、电影解读为老师不务正业,将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做外出游玩,可见这两种做法作为教学手段效果是有限的。
(二)开发行之有效的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应当是学科知识综合运用于具体实践或者在虚拟环境中运行,让学生如临其境的感受实践教学的魅力。例如,法律基础部分可以采用模拟法庭或者到法院感受案件审判流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对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和思考,最终达到强化的目的。而社会公德则可以通过到养老院、孤儿院的定期义工或志愿服务活动,加深学生对社会公德和责任的认识。
(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创新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实践课程方面完全可以大有作为。例如,有些教师将辩论赛运用到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和法律基础部分的认知上,让学生以“社会规范,道德和法律谁更重要”为辩题展开争论,一方面提升语言表达和思维反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综合把握两部分知识的核心观点及其区别、联系,在辩论中让所学知识越辩越清晰。再例如,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比赛,让学生自主设计比赛,并提交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对于思想道德修养的第一章、第三章、第六章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在实践中学好课程内容。
四、利用综合测评、学分认定等方式,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让理论学习由被动到主动转化
高职学生对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类课程普遍存在大而空、喊口号等认知偏见。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从被动认知到主动认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高职学生热情活泼,动手能力强,政治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的特点决定了,本课程的学习需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将学生学习引入正常的轨道。以下两种方法是我校以此为课题,做的一些探讨:
1、建立学生综合测评机制,强化“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学习、实践在学生测评机制中的体现。学校制定综合测评办法时,应当将政治理论课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政治觉悟的指标,同时也作为推优入党的重要评价因素,既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党员培养的质量;其次,参加讲座、报告、理论学习社团、两课教学实践作为学生综合测评加分项目,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参与两课教学和实践的全过程,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课程教学和实践的魅力;最后,适当增加两课教学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生综合测评中的比重,有利于让学生重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的学习,强化德育功能。
2、学分认定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习和课外素质拓展双丰收。高校在具体学生管理中,可以制定大学生课外素质拓展管理办法,有意识的将两课教学实践、两课教学课外素质拓展、“两课”专题讲座和报告纳入课外素质拓展学分体系,使两课教学老师的课内外教学方式,都能找到认定的方式,有效的将学生引导到此类“两课”教学与实践中,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化。
五、结束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讲授和实践教学的探索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同时也应当遵循社会的主流思想。党中央“八荣八耻”和“八项规定”的倡导,都是我们课程教学的依据和导向,作为本课程教学教师应当注重关注时政热点和社会主流思想,在不同阶段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百年教育,德育为先”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白霞,基于职业需求的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教育与职业.第5期(总第753期).
[2]高燕等,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实效性.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1期(总第90期).2013.
[3]黄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基础有效性研究.教育与职业.第2期(总第750期).
[4]林瑜琛,增强高职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第2期(总第750期).2013.
[5]温莹,行动导向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应用.职业教育研究.2013.
[6]刘玉侠等,论演绎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运用.职业教育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