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内伤咳嗽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中医辩证内伤咳嗽的临床疗效

陈立山

(黑龙江省大庆康复医院中医内科163453)

摘要:目的探讨内伤咳嗽患者辨证治疗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内伤咳嗽患者40例,采取中医辩证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0例内科咳嗽患者经中医辩证治疗,肺虚咳嗽14例、脾虚咳嗽8例、肝火咳嗽11例、肾虚咳嗽7例。治愈率80.0%,好转率12.5%,无效率7.5%,总有效率为92.5%。结论内伤咳嗽临床辨证多属正虚邪实,治法应扶正补虚,祛邪止咳,分清主次缓急,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才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中医治疗;咳嗽;内伤咳嗽;辩证治疗;疗效

咳嗽是肺系疾病中最常见的主症之一。无痰有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但临床大多痰声并见,故常以咳嗽合称。就性质而言,可归为两类,为外感和内伤。内伤咳嗽是因脏腑失调引起的咳嗽,多因劳役过重,饥饱不匀,致使肺气亏虚;或因肺脾两虚,痰饮内生[1];或阴液不足,虚火上炎。现对我院收治的内伤咳嗽患者中医辩证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内伤咳嗽患者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5.5±2.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达14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内伤咳嗽的诊断标准,对40例患者采取辩证分型治疗。

1.2辩证分型肺虚咳嗽14例、脾虚咳嗽8例、肝火咳嗽11例、肾虚咳嗽7例。

1.3治疗方法

1.3.1肺虚咳嗽:如果咳声清朗,多为一声一声咳嗽,或间歇咳嗽,白天重,夜晚较轻,咳吐稀白痰,气短,动则汗出。舌质淡嫩,舌苔薄白,脉细弱,这是由于肺气不足所致。应以补益肺气、化痰止咳为法治疗。可用人参6克、黄芪15克、熟地10克、五味子10克,紫苑15克、桑白皮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如果形体消瘦、两颧红,盗汗,手足心热,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喉干燥,舌红无苔。脉细数,这是属于肺阴虚咳嗽。治疗应养阴清肺止咳。可用沙参15克、麦冬15克、玉竹15克、天花粉15克、桑叶10克、贝母10克、杏仁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

1.3.2脾虚咳嗽:如果咳嗽重浊,多为连声咳嗽,夜间重,白天轻,咳痰量多,胸闷,食欲不振,疲倦、乏力、大便稀,舌淡或胖,舌边有齿痕,舌苔白或白腻,脉滑,这是由于脾不健运,痰浊内生,上犯于肺而导致的。治疗应该健脾益气、止咳祛痰。可用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25克、炙甘草6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杏仁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

1.3.3肾虚咳嗽:如果咳声深沉不畅,多为阵咳,夜晚比白天重,痰粘或稀薄,喘息气促,活动后加重,背部怕凉,腰膝无力,夜间尿频,甚或咳嗽使遗尿,头昏耳呜,这是由于肾虚气逆犯肺所致。应该以补肾纳气,止咳平喘为法治疗。可用熟地15克、山药15克、山茱萸15克、泽泻10克、茯苓15克、丹皮6克、附子6克、肉桂6克、沉香4克、补脂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或长期服用金匮肾气丸,每日2次,每次1~2丸。

1.3.4肝火咳嗽:如果咳嗽,痰粘稠准以咯出,口苦咽干,咳时牵引胸协痛,烦躁易怒,头晕耳鸣,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弦,这是由于肝火犯肺、肺失清肃所致。要用清肝降逆、止咳化痰的方法治疗。可用地骨皮18克、桑白皮15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青黛10克、川贝10克、海蛤壳15克、知母10克,水煎服,每日—剂,分2次服。

1.4疗效判定治愈:内伤咳嗽在2周以上未发作;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无效:咳嗽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2]。

2结果

40例内科咳嗽患者经中医辩证治疗,治愈32例(80.0%),好转5例(12.5%),无效3例(7.5%),总有效率为92.5%。

3讨论

咳嗽是临床常见肺部疾病的主要症候。导致咳嗽的原因,虽主要在于肺脏病变,但他脏病变累及肺部亦可发生,临床并不鲜见。辨证论治,首在鉴别是外感咳嗽或内伤咳嗽。本文仅就内伤咳嗽略抒浅见。内伤咳嗽,多指吸烟、过食,房劳、七情、痰饮、热邪伤及脏腑所导致的咳嗽。常无明显表证,起病多缓,病程较长,往往兼有不同程度的里证,亦可虚实互见,然以虚证为多[3]。究其机理,肺阴虚损或热邪损伤肺津,致肺津不足;脾虚生湿,聚湿成痰,痰饮阻滞于肺;肾气虚弱,不能“纳气”,影响肺气下降,或肝郁化火,“木火刑金”。提示了内伤咳嗽的致病原因虽多,但其发病机理则一,皆须在肺脏受累之后才能出现。恰如《景岳全书》所言:“内伤之咳,先因伤脏,故必由脏以及肺,此脏为本,而肺为标也”。

临床所见,以肺阴虚为主者,干咳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血,咽干口燥,形体消瘦,重则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润肺止咳。阴虚肺燥久咳,干咳无痰,清燥救肺汤化裁,屡收良效。“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慢性咳嗽多与脾虚生痰有关。证见咳嗽痰多,色白而稀,伴有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滑的表现[4]。肾主水,肾阳虚则水湿上泛为痰,痰清稀呈泡沫状,咳嗽短气,肢体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古方多以金匮肾气丸加补骨脂、胡桃肉等补肾纳气之药物。具有补益肺肾、纳气定喘、止咳化痰、润肺生津之功,虚性咳喘用之,确有疗效。

肝气郁久而产生的肝火,冲激犯肺,多见咳呛频作,咯痰色黄粘稠,牵引两胁下痛,烦躁易怒,咽喉干燥,渴欲饮冷,脉弦而劲,苔黄少津等一派“木火刑金”之证,甚至上逆之火灼伤肺络而致咳血、鼻衄[5]。治当清肝泻火为主,佐以肃肺止咳。肝咳病本在肝,继发于肺,故发病时常先见肝病症状,治肺止咳,佐以调肝,双管齐下。

总之,治疗内伤咳嗽,要分清病之暴久,痰之黄白,邪之轻重所属,有无兼夹,随证施治。中医有几句名言:“治咳嗽不离于肺,不限于肺”,“治实必顾虚,治虚必顾实”。确属经验之谈,可供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黄良东.中医辨证治疗咳嗽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9,7(9):76-76.

[2]吕鹏君.中医辨证施治法防治咳嗽的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2):76-76.

[3]杜正进.内伤咳嗽中医治疗效果探讨[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3):114-114.

[4]梁建民.浅谈内伤咳嗽的辨证论治[J].光明中医,2010,25(11):2100-2101.

[5]王士奎.内伤咳嗽的中医夏治[J].健康大视野:医学版,2014(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