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体育教学中学生心里健康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重视体育教学中学生心里健康的培养

谢年生

谢年生(于都二中江西于都342300)

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这里的健康是三维观的健康,包括身体、心理、社会的健康。心理健康,不仅是学生心理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人才素质的要求。而体育课堂有“课堂社会”的美称,体育精神有“现代社会精神的缩影”之称,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合作与竞争、笑纳与摒弃、专横跋扈与善待学友、严守规则与钻营取巧等矛盾心理,交织着对立与顺应、情感与公正、成功与失败、努力与运气等内心体验。这种现场教学提供丰富、鲜明的教育素材和育人机遇,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它学科无法企及的。而以往我们在教学中更关注的是学生体质的增强,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为什么会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呢,结合我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做以下探讨。

1.体育教学中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

1.1对“三维”健康观认识不到位。受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各学校生源的竞争、班级与年级成绩排位,无形中把这种学校的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文化教师关注的是哪位学生学习进步了,哪位学生退步了,而我们的体育教师更注的是如何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体验以及个性差异。归根结底,是对“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识不透彻,对“三维”健康观认识不到位。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按“三维”健康的目标确定教学目标,不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实施使学生懂得用科学方法去增进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健康。要认真理会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1.2对健康教材缺乏深入研究。新课程从体育扩展到体育与健康,内涵扩大了,增加了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教材不是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课程的简单合并,而是强调将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地联系起来,前提是学好体育基本技能,增强体质,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健康观念、健康意识的培养,积极地保持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能力与态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而我们有些体育教师错误地认为,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可以代替如营养、医疗、睡眠等条件,简单化地理解为与体育有关的医学知识。缺乏对健康教材深入地研究,对健康教材的文化功能挖掘研究不够,过分依赖和局限体育运动健康教材。难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不能灵活地运用教材及进行创造性的发挥,无法解决学生的健康问题。

1.3对学生的个性心理不了解。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个性心理产生于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离不开学生的活动。而体育课堂空间广阔,学生身体直接参与的游戏、运动竞赛学习活动中,而且体育运动不能调节身心舒缓学习压力,学生在体验运动的快乐和运动的成功以后,能够增强自信和自尊,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培养,体育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个性心理变化情况,通过预测、观察分析手段及时收集学生心理不断变化的信息反馈,以便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指导。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侧重于运动技能、运动知识、保健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个性缺乏足够的了解,无法对学生做出健康的正确指导。

2.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2.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他们的自尊,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多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沟通、合作,帮助学生理解到困惑的东西,让学生主动积极的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学习环境。

2.2改进教学手段,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消除和压抑学习不良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受场地、器材、环境、气候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要求严格的课堂纪律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课堂纪律过于严厉会影响学会的自由发挥,因此,必须在教学上多下功夫,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不同教材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多给学生自由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多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和谐而有序的课堂学习氛围。

2.3建立开放的教学目标。由于性别、遗传、环境等因素导致了学生的体体差异,而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选择练习内容、练习方式,让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因此,教学必须因材施教、教学目标应体现层次性、阶段性和发展性。认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多角度、多方位地积极评价,做到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2.4调整教学,创设心理训练环境。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占多,学生很容易形成自私、孤僻、虚荣、脆弱的个性心理。体育教学应积极地发挥课程优势,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创设心理训练环境,积极引导学生的心理朝健康方向发展。如开展挫折性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主观调整,锻炼抗挫折能力。

2.5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增强团队精神。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导致学生的集体观念淡薄、自私自利等不良心理。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教学内容多选择如游戏、接力比赛、球类等集体项目,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增进学生成功合作的体验及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6增强心理保健意识。作为体育教师不能把注意力全放在增强学生体质上,还要传授卫生保健知识以及心理保健知识。如果发现学生出现心情抑郁、焦虑、紧张、自卑、恃弱、畏惧等情绪或行为有异时,要及时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不是进行社会生活经验必要的干扰,维护心理的自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