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龙县黎明铜多金属矿区化探异常及找矿远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3

云南省玉龙县黎明铜多金属矿区化探异常及找矿远景

魏平堂

魏平堂①WEIPing-tang;张艳②ZHANGYan;康泽宁①KANGZe-ning

(①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昆明地质勘查院,昆明650024;

②昆明理工大学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调查所,昆明650093)

(①KunmingGeologicalProspectingInstitute,ChinaMetallurgicalGeologicalBureau,Kunming650024,China;

②SouthwestGeologicalSurvey,GeologicalSurveyCenterforNon-ferrousMineralResources,Kunm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

Technology,Kunming650093,China)

摘要:云南玉龙县地处“三江”成矿带中部,处于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该区矿床的成矿作用一直是成矿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重点从化探异常及成矿地质条件来探讨云南玉龙县黎明铜多金属矿区的找矿潜力,圈定甲、乙类异常共15个,共发现铜矿(化)体3条。并在矿区东边的砂岩和砾岩裂隙及裂隙周围的岩层层理中发现热液型脉状铜银矿点31个,值得在今后的找矿中注意和参考。

Abstract:TheYulongareainYunnan,locatedincentralofthe"Sanjiang"metallogenicbelt,wherethemineralizationoftheoredeposithasalwaysbeenthehotspotofthemetallogenyandgeochemicalresearch,isbetweenJinshaRiverandLangcangRiver.Basedongeochemicalanomaliesandgeologicalconditionstheexplorationprospectwillbeanalysed.Atotalof15geochemicalanomalieshavebeendelimitedand3copperorebodyhavebeenfound.Furthermore,31hydrothermalveintypecopperandsilverorebodyintheeastofthedepositwhicharehostedinthefracturedofsandstoneandconglomerateandtheirsurroundingrockhavebeenfound.Itwillbeworthyofattentionandreferenceinthefuture.

关键词:铜多金属矿;化探异常;找矿远景;云南省玉龙地区

Keywords:copperpolymetalicdeposit;geochemicalanomalies;explorationprospect;Yulongarea,YunnanProvince

中图分类号:P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322-04

引言

云南玉龙县地处“三江”成矿带中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欧亚和冈瓦纳两大板块的交接部位、特提斯—喜马拉雅造山带东缘(图1),属三江构造带之石鼓褶皱系,区域断裂构造发育且较为复杂。印支期该区形成了金沙江缝合带,甘孜—理塘缝合带及其相应的岛弧岩浆系统和斑岩-矽卡岩型Cu矿带[1-6]。

区域上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及第三系地层该区均有出露,并与金属矿产有成因联系,空间分布关系密切。区域内岩浆活动频繁,岩石类型复杂,与成矿关系密切,特别是喜山区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并具有多期活动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区矿床的成矿作用一直是成矿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矿区深部存在隐伏断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变质作用都很强烈,为一成矿条件有利地区,寻找与构造有关的热液型多金属矿床具一定的找矿远景。

1矿区地质

1.1矿区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比较简单,寒武系下统阳坡组(∈1y),石炭系下统C1,第三系始新统宝相寺组(E2b)、美乐组(E2m),建新统金丝厂组(E3j)及第四系地层(Q)(表1)。

1.2矿区构造矿区总体为一北西向向斜,核部地层为第三系建新统金丝厂组一段(E3j1)地层,翼部为第三系宝相寺组(E2b)地层。两翼产状平缓,西翼倾角5~10°,东翼倾角7~14°。

矿区内最大的断裂为位于矿区西部的近南北向“秋多~鲁甸深大断裂”,走向近南北向,长度48Km,倾向西,倾角5~10°,为一正断层。断层中见构造挤压破碎带,断层角砾岩,断层泥。托底矿段寒武系下统阳坡组第一段(∈1y1)发育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两组断层,常见含铜、银石英脉充填其间。矿区外围第三系始新统美乐组(E2m)砾岩、砂岩中发育小断层、小裂隙,条数较多,当断层和裂隙发育密集时有铜银矿化现象。

1.3岩浆岩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位于西部的印支期花岗岩,属于鲁甸岩基的一部分。该岩体贯穿矿区整个西部边界,岩体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受构造影响,岩石挤压破碎强烈,节理发育,岩石蚀变明显。

其次,矿区中部发育一条走向北西~南东,长约1000m,宽约20m的闪长玢岩脉。该脉边部围岩有少量的蚀变现象,局部褐铁矿化明显。

另需特别阐述的是矿区南东侧紧邻矿区处发育一喜山期闪长玢岩体-“刮定坡岩株”,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部位常含有一个较大的蚀变带,蚀变带中见明显的黄铁矿化、镜铁矿化。

矿区多处见煌斑岩脉、钠长岩脉、辉长岩脉,围岩蚀变不明显,多为喜山期产物。

2矿体特征

矿区铜矿体主要赋存于寒武系下统阳坡组第一段构造带中,围岩为灰色二云石英片岩,据地质测量、剥土及老硐工程的揭露,在矿区共发现铜矿(化)体3个。

Ⅰ-1号矿(化)体分布于托底矿段,由露头LT10、地质点LD501控制,其控制走向长24m;厚度不均匀,Cu品位1.09%~1.34%,矿体沿断层呈透镜状产出,走向北西-南东,倾角较陡,矿体沿走向和倾向均没有延伸,矿石属氧化型矿石(见图2-A、F)。

Ⅰ-2号矿(化)体分布于托底矿段,由老硐PD01、地质点LD623控制,其走向延伸约16m,厚薄不均,老硐PD01为一个小铜矿透镜体已采空,Cu品位0.56%,矿体沿断层呈透镜状产出,矿体在走向和倾向上均没延伸,在走向北东向被区内断层破坏,在断层上盘仅见矿化,属氧化型矿石。

Ⅱ号矿体分布于托底矿段,Cu品位0.64%,走向延伸长约20m,厚约3.0m,矿体分布于美乐组砾岩中的砂岩夹层中,推测为构造含铜热液上升后沿砂岩层选择性填充。矿石类型为孔雀石(图2-B)。

其次在矿区边部及外围的美乐组地层中发现多个铜银矿点,呈透镜状分布。其中E2m2浅灰黄色石英细砂岩中发现矿点21个,铜、银矿的氧化物沿砂岩层理面呈稀疏星点状不均匀分布(见图2-C、E),矿点处构造裂隙发育,越靠近裂隙矿化越强烈。铜、银矿沿裂隙呈脉状充填于其中,但厚度和品位变化较大,据打块样测试结果表明Cu品位0.63%~7.86%、Ag品位2.55g/t~1548g/t。E2m1浅紫色复成份砾岩裂隙中发现12个矿点,铜、银矿沿裂隙呈脉状充填于其中,但厚度和品位变化较大,据打块样测试结果Cu品位7.41%~30.33%、Ag品位255.5g/t~6240.6g/t(见图2-D)。

3矿石特征

3.1矿物成分根据岩矿鉴定结果,玉龙县黎明铜多金属矿区铜矿矿石矿物主要为蓝铜矿、孔雀石,次要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次生石英。铜银矿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银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次生石英。

3.2矿石的化学成分从化学分析结果看,铜矿石的有用组份含量0.56~30.33%;矿区边界铜银矿石主要以铜矿伴生,银品位随铜品位变化而变化,有用组份含量银2.55g/t~6240.6g/t。

3.3矿石组构矿石结构为他形晶状结构、他形、自形晶状结构、粒状、不规则状等。矿石构造为块状构造、不规则星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等。

3.4矿石类型本矿区铜、银矿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氧化矿石,次为混合矿石,工业类型为脉状铜银矿石。

4化探异常特征

4.1样品采集矿区东边托底~华杂矿段采用1/1万测网扫面,线距为100m,点距为20m的网度进行采样;矿区西边点石矿段采用1/5千测网扫面,线距为100m,点距为50m的网度进行采样。有基岩则采新鲜岩石作为原生晕样,没有基岩出露则深挖到B层(坡积层)采集土样作为次生晕样。

共完成化探取样18.5km2,采集样品4638件,其中矿区东边托底~华杂矿段2.5km2,取样1306件,取样层位为原生晕新鲜岩石,使用微量元素定量分析法分析Au、Ag、Cu、Zn、Pb、W、Mo共7个元素;矿区西边点石矿段北西边10km2分两次采样,共采样2057件,取样层位为次生晕样(土样)B层,使用光谱分析法分析了32种元素;矿区西边点石矿段东南边6km2取样1212件,取样层位为原生晕新鲜岩石,使用微量元素定量分析法分析Au、Ag、Cu、Zn、Pb、W、Mo、Sb、Co、As、Hg共11个元素。

4.2化探资料处理、解释和主要成果

4.2.1指示元素最初选用Cu、Zn、Au、Pb、Ag、W作为指示元素,样品分析结果出来后,发现点石矿段W含量特别高,托底-华杂矿段Ag、Cu含量特别高,且在测线点上各值基本相等,变化不大。因此最终采用Cu、W、Ag作为指示元素。

4.2.2背景值、异常下限的确定及异常圈定矿区各背景值与异常下限值的确定方法以统计法为主,其它方法相结合。其中高值区即为异常区,X+2S~X+3S为一级异常区,当异常值大于X+3S时,可将高值区分为多级异常,方法为剔除大于X+3S的值,剔除一次后重新计算,再次剔除再计算,一直剔到没有为止。每剔除一次的界值为一级异常,可分为一级异常、二级异常、三级异常……

4.2.3异常解释推断经过分析研究后把异常划分为甲、乙两类异常,其原则为:

甲类异常:以Cu、Zn、Au、Pb、Ag、W、Mo为主的组成的综合异常,异常有一定规模、强度、有明显浓集中心,地层、构造、岩体、矿化蚀变等成矿条件有利,推断找矿可能性较大。乙类异常:以Cu、Zn、Au、Pb、Ag、W、Mo为主的组成的综合异常,但异常发育较为单一、规模较小、零星分布,成矿地质条件相对差。

测区共获甲类异常6个(甲-1、甲-2、甲-3、甲-4、甲-5、甲-6、甲-6),乙类异常9个(乙-1、乙-2、乙-3、乙-4、乙-5、乙-6、乙-7、乙-8、乙-9)(表2、3)。

其它异常由于级别低,规模小,异常梯度不大,本次不作异常解释推断。

4.2.4成矿远景区根据地球化学测量异常规模、强度、异常类别、元素组合类型,综合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构造条件、矿床(点)分布等特征,将测区的成矿远景预测分为二级,共圈出了6个一级找矿远景区,5个二级找矿远景区。

一级找矿远景区:地球化学测量异常规模较大,强度较高,元素组合较齐全,地层、构造、岩体等成矿条件有利,有少量矿点分布或推测有隐伏矿床存在。

二级成矿远景区:地球化学测量异常规模大小不一,强度中等或较小,异常类别以乙类为主,元素组合较简单,地层、构造、岩体等成矿条件不好。

5结论

①黎明铜多金属矿区Ⅰ-1、Ⅰ-2号铜矿体赋存于寒武系下统阳坡组第一段(∈1y1)条纹状二云石英片岩构造带中,Ⅱ号铜矿体赋存于第三系始新统美乐组(E2m)砾岩中的砂岩夹层中,推测为含铜热液沿构造上升后沿砂岩层选择性填充,为中~低温热液型脉状多金属的矿床。

②根据地球化学测量异常规模、强度、异常类别、元素组合类型,综合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构造条件、矿床(点)分布等特征,将矿区的成矿远景预测分为二级,共圈出了6个一级找矿远景区,5个二级找矿远景区。

③在矿区东边的砂岩和砾岩裂隙中及裂隙周围的岩层层理中发现热液型脉状铜银矿共发现矿点31个,矿体呈透镜状、小脉状,总体呈小而富的趋势,值得在今后的找矿中注意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徐兴旺,蔡新平,屈文俊等.滇西北红山晚白奎世花岗斑岩型成矿系统及其大地构造学意义[J].地质学报,2006,80(9):1422-1433.

[2]曲晓明,杨岳清,李佑国.从赋矿岩系岩石类型的多样性论羊拉铜矿的成因[J].矿床地质,2004,23(4):431-442.

[3]苟体忠,钟宏,冷成彪等.云南中甸地区烂泥塘低温热液型Cu-Au矿床铂族元素(PGE)地球化学特征[J].矿物学报,2010,30(3):320-335.

[4]王守旭,张兴春,冷成彪等.滇西北普朗斑岩铜矿锆石离子探针U-Pb年龄:成矿时限及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08,24(10)2313-2321.

[5]李文昌,尹光候,刘学龙等.中甸矿集区普朗-红山铜多金属成矿亚带北段帕纳牛场斑岩体40Ar-39Ar年龄及锑矿化[J].地

质与勘探,2010,46(2):267-279.

[6]冷成彪,张兴春,王守旭等.云南中甸地区两个斑岩铜矿容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雪鸡坪和普朗斑岩铜矿床为例[J].矿物学报,2007,27(1):41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