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动起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由我的亲身教学经历所想到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让学生动起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由我的亲身教学经历所想到的

李乾

山西大同市南郊区常青中学李乾

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构建一个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语言的探研活动中来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应该让学生动起来,做到“动脑、动口、动手”。

回顾自己大半年的亲身教学经历,我对“让学生动起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教训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满则败。世事如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同样如此。

我的亲身经历让我有了清醒的认识。

从2002年开始到去年六月,我一直担任高三语文教学工作,尤其是从2004年开始一直带补习班。所以,去年九月根据安排我接受高一教学任务之后,可以说毫不在意。接受了入学成绩较差的,社会关系较多的难带出成绩的理科侧重班。自命不凡,觉得堂堂经验丰富的高三把关老师,又是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教育高一几个小毛孩子,还不是易如反掌。

谁曾想,上次培训回去后正赶上期中考试结束,一看成绩,傻了眼。十二个班,排名最后。语文科目,个位数就有三人。

深刻反思,结合培训收获,经过调查了解,归纳失败的原因。我已经习惯于高三课堂模式,大道理、大知识点满堂灌,学生几乎没有活动。学生基础差,上课时表面是认真听课,实际上很多在聚精会神地发呆。

二、办法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我觉得,“让学生动起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于是,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

语文课堂应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

(一)动脑。

动脑主要包括两方面:“质疑和创新”。

首先,质疑就是善于提出问题。“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李政道教授对自己的学生说过:“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一流的工作。”由此可见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质疑”到解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因此,教师应创设质疑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开启思维之门。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要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

同时,教师应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质疑。培养质疑的能力,如紧扣课文质疑,抓住重点词质疑,抓住课题与内容的联系质缎,从文中看似有矛盾之处质疑等等。

其次,创新就是创造性思维。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地在探索过程中获取新知,产生某种感悟、体验。对于学生的出乎意料的回答或别出心裁的思考方法,教师要细心体察,耐心诱导。对于一些正确的独见之处更要及时加以表扬。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更要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创造条件。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

动脑即让学生对语文学科心动,即对语文课感兴趣、惦记着语文课。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失去兴趣的语文学习,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兴趣呢?

1.老师的人格影响。“亲其师,则信其道”。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我懂得用情感因素辅助教育教学,学会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用情感来润滑和推动教育教学目标的达到。

2.课堂教学要有艺术。如注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上适当组织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富于变化的语音、态势语,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味性的结尾,延续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班级开展知识竞答,朗诵演讲,戏剧表演,说话写作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级举办的演讲、朗诵、写作等比赛;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电台投稿。学生在活动中感觉到了自己的成功,往往会萌发强烈的语文学习激情。

(二)动口。

动口即培养学生会说、能说、善说的能力。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1。鼓励性的开启。采取鼓励性的谈心,消除恐惧说话的心理障碍,讲清口才的重要作用,使他们由我怕说到我想说、我爱说。

2.多形式的训练。每节“三分钟的演讲”“两分钟的评说”;“课前美文欣赏”;创设辩论的情境;分角色的朗读、表演;讲故事比赛等。

3.课堂的提问技巧和预设情景进行思想教育。

我教学《祝福》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祥林嫂的悲剧令人同情,可是,除了同情,我们还应该想到什么?学生无论基础好坏,都跃跃欲试。我及时鼓励之后,说出教辅书中一句深刻的话“当我们的社会在同情弱者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对肇事者的责任追究,更忽略了对产生这种社会现象的根源查找和机制杜绝”,马上我就想到去年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请大家复述事件,发表感言,及时进行思想教育,挽救道德缺失。

(三)动手。

让学生该出手时就出手。改变课堂中单一的“我讲你听”的传统形式,让学生动手找找、写写、画画,敢于动手,善于动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1.课前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给上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作家的方方面面,给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主题帮了不少的忙,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相当高。

2.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动手的习惯。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圈点勾画标出文章的主题句或优美的句子,写出文章的思路线索,对文章的精彩之处进行点评。

3.进行课堂展示课。

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在小组黑板上书写展示,全班所有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都有机会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

付出总有收获,哪怕是一点点。

首先是期末考试成绩。所带班级名次前进两位,只有一人个位数。

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了,上课时目光流动,神采飞动,甚至有姿态舞动。

下面补充我总结的几个原则。

三、原则

第一,本着鼓励学生的原则,对学生积极评价。

学生一旦有些许的进步,要及时鼓励,让学生有成就感,并且要把全体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第二,找准方法,要有耐心,慢慢地让学生动起来。

改变之初,我采用提问教学法,每天只有寥寥几个同学回答问题。后来实行学案教学法,很多学生争着回答问题,并进行展示。

第三,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动起来的热情。

教师和学生要平等,要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成绩落后的学生。只有尊重和相信那部分学生,整个班级才能动起来。

第四,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

在课堂上尽量有笑声,让学生体验平等、理解、民主。我所带的136班刚刚为学习小组配备小黑板,正赶上我去上课。我就说:“同学们,你们的阵地就在前面,还等什么?快去抢啊!”只听得“哄”得一声,几位组长甚至女同学纷纷离座抢占距离座位近的黑板。很多同学哈哈大笑。

在课下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这一点,我用“周记”的形式来体现,用深入学生宿舍的行动来加强。

真正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有“味”的、讲解精到、训练效率高的课堂,学生动起来了,活起来了,课堂才能乐起来。

总而言之,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生机盎然的,趣味生动的,而不是死气沉沉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会活跃起来,主观能动地参与语言训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更好地掌握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