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昌宁县人民医院,内二科678100
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定量雾化吸入器使用情况分析。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雾化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未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组为已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患者的雾化依从性、雾化吸入使用正确率。结果:观察组雾化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雾化吸入使用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定量雾化吸入器使用依从性及使用正确率明显提高,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定量雾化吸入器;开展品管圈活动;使用情况分析
雾化吸入疗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作为全身治疗的辅助和补充,相比于口服药物,雾化吸入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效迅速、药量使用少、不良反应低,在呼吸系统疾病中使用广泛。但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定量雾化吸入器经常出现使用不规范的情况,如吸入时间过长导致患者依从性差、吸入治疗结束雾化器储药罐内残余药量过多、未在规定时间内吸完药物等,直接影响雾化治疗的效果[1]。本研究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提高定量雾化吸入器使用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雾化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17-74岁,平均年龄(41.5±12.7)岁;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42.1±13.3)岁;所有患者均在呼吸内科治疗,属于支气管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要使用雾化吸入治疗;排除急性期病情不稳定者、病情危重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雾化治疗方式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①成立品管圈小组。呼吸内科护士长任组长,副主任护师为副组长,小组成员包括主管护师3名、护士6名,共11名。组长负责对整个品管圈活动的指导和监督,副组长负责对活动进度统一管理和统筹安排,组员负责活动项目的具体实施和参与[2]。②活动计划。每两周举办一次品管圈活动,每次1-2h,活动内容包括a.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主要包括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相关疾病知识、病情特点、治疗方法、准纳器使用操作等;针对护理人员综合执业素质不佳、对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够、执行操作不规范等情况,给予定期培训,进行严格考评,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b.统计分析使用雾化吸入不正确的原因,从医生因素、护士因素、患者因素和器具因素4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对科室原有的雾化吸入操作流程指引进行细化和路径化,制定改进措施,并具体执行[3]。c.对护理人员的吸入剂使用情况进行严格检查,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讲解雾化吸入治疗的药物使用情况、正确使用方法。采取多样化指导方法,如病区宣传栏、病房悬挂教育图片、制作雾化吸入治疗视频等,加强对患者的使用教育。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及雾化吸入使用正确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以率(%)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2.1两组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比较,见表1。观察组雾化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
表1两组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讨论
定量雾化吸入器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轻微的治疗方式,临床使用频率高。但临床使用存在一定依从性差,随意性高,使用规范性差等缺点,使得临床疗效受到影响。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依据PDCA循环程序,强调圈员间的相互合作,使护士加强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观察,提升评估、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使护理人员增强综合工作能力。同时,可建立更为完整的护理规范、严格的操作流程以及考核标准,通过统一培训和学习,使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管理及技术操作更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4]。因此,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强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使医患关系明显得到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雾化使用正确率也大大提高,有效保证了治疗过程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魏道琳,杨亚婷,荚娟华等.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雾化吸入治疗患者吸入方式正确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3):102-104
[2]谢春晖.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使用吸入剂正确率的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4(13):90
[3]肖娟,曹婉雯,陈彩凤.品管圈活动对小儿肺炎雾化吸入治疗患儿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内科,2016,11(5):818-819
[4]黄彩琴,王颖,金胜琼.品管圈活动对患儿雾化依从性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2(6):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