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美叫等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1

有一种美叫等待

张丽琴

——解决游戏中幼儿交往纠纷的案例分析

张丽琴江苏省溧阳市旧县小学幼儿园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是以尊重儿童游戏意愿、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贯之以教育的意义与安排,通过创设良好的游戏情境,通过教师的巧运心智来转化儿童的需要,让教师的要求成了儿童的意愿,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与成长。

让我们来分享一下玩沙中嘉明和磊磊发生的故事。

一情景及分析

情景一:嘉明找到一把铲子,磊磊也同时发现了这把铲子,于是他们就抢了起来,谁也不肯让谁。僵持了一段时间后,磊磊停止了争抢,抬头看了看,然后就央求嘉明说:“嘉明,还是给我玩吧,你下次再玩。”嘉明显然也很喜欢这个铲子,他摇摇头对磊磊说:“不行,我也想玩。”

分析:他们争抢玩具,说明这个玩具对他俩都有吸引力。一段时间后,磊磊首先停止了争抢,可能是他有了解决的办法,也可能是看到了其他小朋友都在快乐地玩,有点着急了。但看到磊磊并没有放弃的意思,所以他就想用央求的方法来得到玩具。

策略:既然他们情绪已经稳定下来了,而且也没有向我求助,那么他们一定是希望自己解决,我继续悄悄观望、仔细聆听。

情景二:磊磊看这一招不管用,就更着急了,又对嘉明说:“那这样吧,我们还是‘石头、剪刀、布’,谁赢就给谁玩。”嘉明马上就答应了,脸上的表情比刚才轻松多了。磊磊又补充道:“就来一次,好吗?”听到磊磊这么说,嘉明点点头同意了。他们开始认真地进行“石头、剪刀、布”,第一次两人都伸出剪刀,打平了。两人又开始新一轮的比赛,结果磊磊输了。

分析:在平时游戏中,这个所谓“公平”的提议,孩子很乐意接受,显然,这次磊磊的提议让嘉明觉得公平,所以他毫不犹豫答应了。而磊磊此时已经十分迫切,他怕自己赢了后,嘉明会提出再来一次的要求,所以进一步提出了只比一次的要求,但他完全没有想到机会对他们两人是各占一半,这样的约定同样能够约束他自己。结果,出乎磊磊的意料,他输了,这时他的内心一定很复杂,他很清楚这意味着自己要放弃这个玩具,可是他不愿意放弃,但又不能违反自己提出的规定,内心非常矛盾。

策略:事情的发展富有戏剧性,对磊磊来说又是一个能力和心理的挑战。磊磊是一个十分有主见、处理问题能力很强的孩子,这样的状况下他肯定还会有进一步行动,所以我仍没有干预,而是继续观察和聆听。

情景三:果然,磊磊叫住了拿着玩具准备离去的嘉明,他说:“我们是好朋友嘛,还是一起玩好了。”嘉明想了想,点点头说:“那好吧,我们一起玩吧。”磊磊脸上终于露出笑容,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的愿望最终实现了。

分析:此时磊磊已经十分清楚自己不可能独占这个玩具,主动权没有了,只能退而求其次,于是提出了一起玩的建议。而对于嘉明来说,很明显,“好朋友”这个称谓在他心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他一定也为他自己的这种行为感到自豪。

策略:看着他们愉快游戏的身影,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及时”介入。那是否要进行及时表扬呢?经验告诉我,此时教师应是一个“毫不知情的局外人”,等待孩子们自己讲出口中真实的故事,若实在没有动静,到时介入也不迟。

情景四:活动结束了,嘉明兴冲冲跑到我面前说:“张老师,今天磊磊和我一起都想玩铲子,后来我们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比赛,我赢了,但我还是同意和他一起玩,现在他是我的好朋友。”嘉明的神情自豪而愉悦。

分析:在很多时候,大多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但他们仍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尤其对于像嘉明一样缺乏自信的孩子来说,教师的肯定会使他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而且还会有效激励他以后的行为。

策略:当嘉明陈述完发生的事情后,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他显得异常开心。让孩子用自己的事例强化自己的行为准则,说服力一定会远远超过老师的苦口婆心,所以活动评价时,我再一次请他们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又再一次表扬了嘉明,同时也表扬了磊磊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磊磊很开心。教师的适度点评和肯定,让孩子们的成功感、自信心加剧,让这种行为有了延伸的机会。

二反思

1.用心观察,品味孩子的行为

所谓“观察在先,行动在后”,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心声,才能最大限度地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孩子们在交往中总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而这些问题常常会化为“障碍”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困难,为了尽快解决这些困难,我们的方法一般是直接,很少去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这很容易导致我们在解决孩子间的“纠纷”时发生偏颇。试想,如果我没有及时分析孩子的心理,不分环节的进入其中,而孩子们也会因为我的介入而停止自己的思考,良好的机会因此就被我剥夺。

2.大胆放手,成就孩子的发展

我们一直都在倡导给孩子自由,同时也经常会埋怨当今的独生子女交往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我们通常会把问题的症结放在家庭教育上。细细体味,我们包办的做法还是太多,总是担心孩子们自己解决不了,会受到伤害,并为他们扫清障碍、化解矛盾,殊不知,这也剥夺了他们前进的机会。这个事件中如果我“及时”介入,我的解决方法肯定是劝说一人放弃,或引导他们一起玩,但他们会心服吗?这样,即使他们在一起玩一定也没有自己协商后开心,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交往技能、情感体验的机会,这等于抑制了他们的发展。当然在放手过程中,教师必须经过严密地思考,把握好放手的时机,张弛有度,这样的放手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