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张露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5.5%,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3755万人。根据北京市设计的“9064”养老新模式,到2020年将实现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的协助下通过居家养老。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慢性疾病的发展,气道异物阻塞在居家老人中时常发生。对家属而言,如何进行及时抢救至关重要。下面详细讲解这种情况的抢救及自救方法,将这些方法熟记于心,将在关键时刻挽救身边亲人的生命。
气道异物阻塞的家庭急救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吞咽功能逐渐退化,牙齿脱落,尤其是患有脑血管病的老人容易发生气道异物阻塞。气道异物阻塞可导致通气功能障碍,如不立即排出异物,严重者可迅速因窒息、缺氧而死亡。
气道异物阻塞包括完全性阻塞:不能咳嗽、呼吸,发生面色潮红,继而青紫或苍白,随即意识丧失,继而心跳停止;不完全性阻塞:当即剧烈呛咳、呼吸困难,面色先潮红后青紫或苍白、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呼吸心跳停止。而“海姆立克法”是抢救这类患者最有效的办法。
“海姆立克法”也称为海氏手技,是美国医生海姆立克先生发明的。1974年他首先应用该法成功抢救了一名因食物堵塞了呼吸道而发生窒息的患者,从此该法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拯救了无数患者,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拥抱”。
为了便于理解,可以将人的肺部设想成一个气球,气管就是气球的气嘴儿,假如气嘴儿被异物阻塞,可以用手捏挤气球,气球受压球内空气上移,从而将阻塞气嘴儿的异物冲出,这就是海氏腹部冲击法的物理学原理。当急救者突然向患者上腹部施压时,会迫使患者上腹部下陷,造成膈肌突然上升,这样就会使患者的胸腔压力骤然增加,由于胸腔是密闭的,只有气管一个开口,故胸腔(气管和肺)内的气体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自然地涌向气管,每次冲击将产生450~500毫升的气体,从而就有可能将异物排出,恢复气道的通畅。根据患者意识状态的不同可分别使用立位的上腹部冲击法/胸部冲击法和卧位的上腹部冲击法/胸部冲击法。
上腹部冲击法是通过冲击上腹部而使膈肌瞬间突然抬高,肺内压力骤然增高,造成人工咳嗽,肺内气流将气道内异物冲击出来,从而解除气道阻塞。不适合采用上腹部冲击法的患者则可以采用胸部冲击法。
立位的上腹部冲击法/胸部冲击法
适宜人群:意识清楚的患者(上腹部冲击法)、意识清楚的肥胖患者(胸部冲击法)。
急救步骤:
1.患者站立,抢救者站在患者身后,一腿在前,插入患者两腿之间呈弓步,另一腿在后伸直;
2.双臂环抱患者腰腹部,一手握拳,拳眼置于脐上两横指的上腹部,另一手固定拳头,并突然、连续、快速、用力向患者上腹部的后上方冲击,直至气道阻塞异物排出。
立位的胸部冲击法的姿势与方法同上腹部冲击法类似。但冲击部位改为胸部,一手握拳,拳眼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另一手固定拳头进行冲击。
卧位的上腹部冲击法/胸部冲击法
适宜人群:意识丧失的患者(上腹部冲击法)、意识丧失的肥胖患者(胸部冲击法)。
急救步骤:
1.抢救者骑跨于患者大腿两侧,将一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肚脐与剑突之间(或脐上两横指)的正中部位,另一手重叠于第一只手上;
2.突然、连续、快速、用力地向患者上腹部的后上方冲击,每冲击5次后检查一次口腔内是否发现异物。如发现异物,立即取出。
使用卧位的胸部冲击法时,抢救者需跪在患者身体一侧,用一手掌根部放在患者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另一手重叠其上,双手十指交叉相扣,冲击方法与卧位的上腹部冲击法相同。
自救方法
如果旁边无人施救,必须立即在两三分钟内、趁着自己意识尚清醒时进行自救。采取立位姿势,头部后仰,使气道变直,然后将上腹正中靠在椅背顶端或桌子、窗台边缘,并突然、连续、用力撞击,也可能将气道异物排出。
“海姆立克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危害,尤其对老年人,因其胸腹部组织的弹性及顺应性差,故容易导致损伤的发生,如腹部或胸腔内脏的破裂、撕裂及出血、肋骨骨折等,故发生呼吸道堵塞时,应首先采用其他方法排除异物,在其他方法无效且患者情况紧急时才能使用该法。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