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董莉解锡华陈艳华赵琳琳(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158100)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8-0347-02
摘要】目的讨论股骨干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尤其对于股骨下1/3骨折的患者,应注意有无刺伤或压迫腘动脉、静脉和神经征象。伤后1~2周内应练习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同时被动活动髌骨(左右推动髌骨);还应练习踝关节和足部其他小关节乃至全身其他关节活动。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护理
股骨干骨折(fractureofshaftofthefemur)是指转子下2~5cm的股骨骨折。青壮年和儿童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多由强大的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造成,直接暴力包括车辆撞击、机器挤压、重物击伤及火器伤等,引起股骨横断或粉碎骨折;间接暴力多是高处跌下,产伤等所产生的杠杆作用及扭曲作用所致,常引起股骨的斜形或螺旋骨折。下面将股骨干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病因及发病机制
股骨干是全身最粗管状骨,强度最高。多由于高能量直接暴力造成骨折,以粉碎形及横形骨折常见。交通事故是主要致伤原因,工农业外伤,生活外伤和运动外伤次之。坠落伤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斜骨折或螺旋骨折常见,少年儿童可发生嵌插骨折或不全骨折。直接暴力打击或火器伤所致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重,出血多,闭合骨折的内出血量即可达到500~1000ml,可并发休克。如有头、胸、腹部复合伤和(或)多发骨折则更易发生休克。
1.1股骨干上1/3骨折近位骨折片因髂腰肌、臀中肌及外旋肌牵拉而屈曲、外展、外旋。远位骨折片因内收肌群,股四头肌群后侧肌群作用而内收并向后上方移位。
1.2股骨干中1/3骨折近位骨折片由于同时受部分内收肌群作用,除前屈外旋外无其他方向特殊移位,远位骨折片由于内外及后侧肌群牵拉而往往有较明显重叠移位,并易向外成角。
1.3股骨干中下1/3骨折远位骨折片受腓肠肌牵拉向后倾斜移位,可损伤腘窝部血管和神经。非手术治疗难以复位固定。上述移位并非固定不变,骨折片因受各种外力的作用,肌群收缩和肢体重量及搬运等因素影响可发生各种不同方向的移位。
2临床特点
2.1临床表现
成人股骨干骨折多由强大暴力引起,内出血可达500~1000ml,出血多时,可引起休克,应注意及时诊治。患肢剧烈疼痛、肿胀、成角、短缩、旋转畸形,髋及膝关节活动障碍,可出现假关节活动和骨擦音。股骨干下1/3骨折时,骨折无端因受到腓肠肌的牵拉而向后移位,有压迫或损伤腘动脉、腘静脉和腓神经、腓总神经的危险。
2.2辅助检查
2.2.1X线片包括髋、膝关节的股骨全长正、侧位X线片可明确诊断并排除股骨颈骨折。
2.2.2血管造影如末梢循环障碍,应考虑血管损伤的可能,必要时做血管造影。
3护理问题
3.1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创伤后出血有关。
3.2疼痛与损伤、牵引有关。
3.3有周围组织灌注异常的危险与神经血管损伤有关。
3.4有感染的危险与损伤有关。
3.5躯体移动障碍与骨折脱位、制动、固定有关。
3.6潜在并发症脂肪栓塞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关节僵硬等。
3.7知识缺乏缺乏康复锻炼知识。
3.8焦虑与担忧骨折预后有关。
4护理目标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患者疼痛缓解或减轻,舒适感增加。能维持有效的组织灌注。未发生感染或感染得到控制。保证骨折固定效果,患者在允许的限度内保持最大的活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或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患者了解功能锻炼知识。患者焦虑程度减轻。
5护理措施
5.1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
5.1.1心理护理由于股骨干骨折多由强大的暴力所致,骨折时常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内脏损伤、颅脑损伤等可危及生命安全,患者多恐惧不安,应稳定患者的情绪,配合医生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
5.1.2饮食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饮食,需急诊手术者则禁食。
5.1.3体位抬高患肢。
5.1.4保持牵引有效效能不能随意增、减牵引重量,以免导致过度牵引或达不到牵引效果。小儿悬吊牵引时,牵引重量以能使臀部稍稍悬离床面为宜,且应适当约束躯干,防止牵引装置滑脱至膝下而压迫腓总神经。在牵引过程中,要定时测量肢体长度和进行床旁X线检查,了解牵引重量是否合适。
5.1.5病情观察
(1)全身情况:包括神志、瞳孔、脉搏、呼吸、腹部情况以及失血征象。创伤初期应警惕颅脑、内脏损伤及休克发生。
(2)肢体情况: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尤其对于股骨下1/3骨折的患者,应注意有无刺伤或压迫腘动脉、静脉和神经征象。
5.1.6指导、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伤后1~2周内应练习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同时被动活动髌骨(左右推动髌骨);还应练习踝关节和足部其他小关节乃至全身其他关节活动。
(2)第3周健足踩床,双手撑床或吊架抬臀练习髋、膝关节活动,防止股间肌和膝关节粘连。
5.2术后护理
5.2.1饮食鼓励进食促进骨折愈合的饮食,如排骨汤、牛奶、鸡蛋等。
5.2.2体位抬高患肢。
5.2.3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患肢及伤口局部情况。
5.2.4功能锻炼
5.3出院指导
5.3.1体位股骨中段以上骨折患者下床活动时,应始终保持患肢的外展位,以免因负重和内收肌的作用而发生继发性向外成角突起畸形。
5.3.2扶拐锻炼由于股骨干骨折后的愈合及重塑时间延长,因此需较长时间扶拐锻炼。扶拐方法的正确与否与发生继发性畸形、再损伤,甚至臂丛神经损伤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应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双拐。
5.3.3拐杖是辅助步行的一种工具,常用的有前臂拐和腋拐。前臂拐轻便,使用方便,拐的把手位置可依患者上肢长短调节;腋拐靠腋下支撑,应用普遍。用拐注意事项:①拐杖下端必须安装橡皮头,以免拐杖压在地上滑动而致不稳;拐杖上端的横梁上须垫软垫,以免使用时压迫腋下软组织;②腋拐高度:以患者直立时,拐从腋窝到地面并向身体两侧分开,橡皮头距足20cm为宜。过高,行走时拐杖将撑至腋下,引起疼痛不适,甚至难以行走;过低,则可发生驼背,感到疲劳;③单拐与双拐的选择与使用:腋拐可用单拐也可用双拐。单拐适用于因手术后恢复期、患肢不能完全负重,而需借助单拐来增加健侧对整个身体重量的支撑,大部分置于健侧。当一侧下肢完全不能负重时,必须使用双拐,这样可增加行走时的平衡,且省力。双腋拐使用方法:先将两拐同时稳放在两腿前方,然后提起健肢移到两拐的前方,再将两拐同时向前方移到健肢前方,如此反复,保持两拐及一健肢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④防跌倒:患者初次下地时,应有护理人员在旁扶助,并及时给予帮助与鼓励,指导用拐,防止患者因不习惯而失去重心而跌倒及出现情绪低落。初次下地时间不可过长,以后逐逝延长下地时间。2~3个月后行X线片复查。若骨折已骨性愈合,可酌情使用单拐而后弃拐行走。
参考文献
[1]陈丽艳,庞蔚,林惠云,朱冬梅,张福玲,于潇潇.粉碎性股骨干骨折术后早期功能训练的护理60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06期.
[2]郭同芳,周桂香,吴少梅.小儿股骨干骨折的护理[J].中国骨伤,1996,9(1):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