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毛秀聂丽萍(江西省上高县人民医院3364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5-0326-02
【摘要】输液反应可能同某种或数种因素引起,其处理应涉及医疗、药剂护理、院感、设备及管理部门等多方面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医院药物的配制是护理人员在各自病区完成。受条件所限,造成药品的污染的几率很高。因此,许多大型医院相继开展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简称AVS(即在符合GMP标准的)。依据药物特性设计洁净区域内,由受过专业训练的药学、护理等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静脉输液、肠处营养输液、细胞毒物药物和抗生素等在内的静脉滴注药的配制,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服务。
【关键词】输液反应发生原因处理
输液反应主要表现在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不良相互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化配伍禁忌
理化配伍禁忌是指输液与药物及药物与药物之间(包括连续治疗的两组药物之间)因理化性质不同而发生反应。我们发现,在临床治疗中,先输注阿洛西林(用生理盐水作溶媒)后接注奥硝唑时,输液管中无明显变化;而当先输注奥硝唑后注阿洛西林时,由于溶解度改变造成输液管中产生结晶状沉淀。因此,建议护理人员在没有药师指导的情况下,在两组输液中间加一组空白液体,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药动学方面的不良相互作用
当多种药物随输液快速进入人体后,在药物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过程,其毒性可能集中作用于某一系统或器官,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三、正确选择溶媒
溶媒选择不当,会使药物与溶媒混合发生变化而影响治疗,所以必须选择适宜的溶媒作载体。如β—内酰胺类(青霉素和头胞类)在中性溶液中较稳定,不宜选择葡萄糖溶液(PH3.2~5.5)作溶媒,宜选择生理盐水(PH4.5~7.0)作溶媒。如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酸配有专用溶媒。必须严格掌握中药注射液以葡萄糖作溶媒为好。
四、不溶性微粒的影响
药物配伍后放置时间延长,配伍浓度增加,导致不溶性微粒显著增多。氨苄西林溶液放置后致敏质会增加。输液中加入药物后不溶性微粒会增加,药物配置应现配现用。
五、选择正确的输液方法
输液速度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及治疗需要进行调整,不要该快的不快,该慢的不慢。如β—内酰胺类药物(青霉素和头胞类)的输注时间不能过长。而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输注速度必须缓慢,输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
六、输液配制时限
药物配制后稳定性与药物理化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吸湿的粉针剂,加入输液配伍后放置时间过长,不仅容易分解降效且易受环境温度、湿度、光线等影响及开放空气的污染,增加致热源,有的还会出现混浊现象,影响治疗。
七、输液环境及器具
输液本身的温度,输液环境的温度,光线及输液器具的村质等均对输液治疗有影响,与输液反应有关。硝普钠、两性霉素B,氟罗沙星等药物遇光线后可加速分解,需采取避光措施。输液器具(特别是聚氯乙烯塑料材质)对尼莫地平、硝酸甘油胺碘酮安定、胰岛素等药物有吸附作用。尤其对含量低微的药物吸附后将不再有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蔡皓东.双黄连针剂不良反应病例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1999年01期.
[2]吴民,朱春梅,宋乙平.中药注射液对输液微粒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年05期.
[3]何曙云,刘宇英.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的质量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