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如芳(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新区人民医院222500)
【中图分类号】R72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9-0181-02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测量胆红素浓度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治疗的实用性。方法对100例黄疸新生儿进行经皮测量胆红素等相关检测及给与对应治疗。结论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有无创性、方便、有使用性。
【关键词】胆红素浓度新生儿黄疸诊断和治疗的实用性
1、资料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科常见病,临床上把出生后至28天血清胆红素浓度异常升高导致肉眼可见的皮肤、粘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称新生儿黄疸。众所周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除与围产因素有关外,很大程度上存在地区、种族性差异。因此国内外学者提出,不同地区、不同种族新生儿应制定不同的按时间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来区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2004年美国儿科学会推荐评估新生儿黄疸要使用按小时胆红素百分位值。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在地理、遗传、气候、生活习惯等方面由于新均有较大区别,因此不同地区、因此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出生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水平有显著差异,从北到南胆红素的水平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二、三季度出生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上升水平明显高于一、四季度出生的新生儿[1]。由生儿毛细血管丰富,血清总胆红素需超过5-7mg/dl才出现黄疸,且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新生儿黄疸占住院新生儿的30%-40%,尤其是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升高往往更明显、持续时间也更长比足月儿更容易发生神经系统损害,若不积极治疗和处理不当可造成永久的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正确干预治疗可减少高胆红素血症不良预后的发生。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简单、准确、无创伤的检测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的方法,动态观察建立以预测发生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
2、对象与方法
对象: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将我科新生儿室随机抽取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了经皮测量总胆红素100例高胆红素新生儿:胎龄35-42周体重2000-4500g,日龄1-7天,测试经皮胆红素浓度。
方法:采用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咨询开发公司生产的JH20-IC经皮黄疸仪对生后6小时至28天的肉眼可见的皮肤黄染的新生儿每天测量2次,每次检测前额、前胸及面部3次取其平均值,若达到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①生后24小时内经皮测胆红素≥103μmol/L;②48小时内以皮测量胆红素≥154μmol/L;③72小时内≥205μmol/L;④72小时以≥257μmol/L上⑤每小时上升幅度>8.5μmol/L;⑥早产儿>255μmol/L,约间隔20分钟抽取静脉血测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257μmol/L为轻度高胆红素血症257-342μmol/L为中度高胆红素血症>342μmol/L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血清直接胆红素>34μmol/L,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μmol/L,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4周,并进行性加重[2]。对上述所有新生儿入院后均暂停母乳喂养,给予新生儿配方奶喂养,对症治疗、光疗、药物治疗。对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50例为轻度高胆红素血症,31例为中度高胆红素血症,19例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其中2例达到换血指征,予转上级医院换血治疗。达到光疗指征参照“新生儿黄症干预推荐方案”采用双面蓝光照射,同时结合病因对因治疗,如抗感染、纠正酸中毒,防止体温过低、缺氧、低血糖等,对确诊为ABO溶血者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给予静脉输入白蛋白,每天监测经皮胆红素测量胆红素浓度2次,并及时记录,对于未达到光疗指征的轻度黄疸患儿给予茵桅黄口服液和培菲康口服治疗,最终有89例患儿治愈出院、9例好转出院、2例转院、无死亡及胆红素脑病发生。
3、分析
本研究中,当新生儿血清胆红素<257μmol/L时,经皮测量胆红素与血清总胆红素有很高的相关性,且不受胎龄、日龄、出生体重影响,当血清总胆红素<257μmol/L时,经皮测量总胆红素与血清总胆红素无论在早发型母乳性黄疸、ABO溶血病还是感染所致的新生儿黄疸检测的结果均无明显差异,当血清总胆红素>257μmol/L时经皮测量总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差距稍增大,故可将血清总胆红素257μmol/L作为一个临界点,在此值以下,用经皮测量总胆红素代替血清总胆红素检测出生后7天内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是安全有效的,经皮测量胆红素的方法与传统血清胆红素的方法相比有无痛苦、无创伤、减少感染的风险、经济操作方便,重复性强,得结果快,家长易接受等优点。对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有较好的推广性和实用性且不受患儿的胎龄、日龄、体重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丁国芳,张苏平,姚丹,等.我国部分地区正常新生儿黄疸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0):624-627.
[2]金汉珍,黄德珉,关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