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1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李在国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现状及策略探究

李在国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蒜园中学678201

摘要:近几年我校初中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我通过细致调查认真研究,发现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学生自身原因,家庭教育原因,学校教师原因,社会原因。本文笔者重点研究的是学生自身原因即学生的性格和习惯对厌学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方法对策厌学情绪不良习惯

近几年,随着政府对农村中学加大了教育投入的力度,不论是学校的校园建设,还是学校的教学设施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另一个现象也在悄悄地发生,那就是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大约60%的学生学习有厌学情绪,因此,优化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策略已迫在眉睫。

一、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现状分析

1.学习目标不明确。有的学生自身学习动机不强,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老师,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在学校混日子,又怎能快乐、又怎能爱学习,又怎能不厌学。有些学生智力低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成绩不佳,他们感受不到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快乐,对学习感到乏味,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所以厌学。

2.未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中学阶段要让孩子学会听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完善的健全的人格,必将对他今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的科目也会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无法快速地接受越来越多的学习任务,上课时不知道如何听课,课后复习也不知道怎样做。尽管他也很努力,但成绩较差。而这些学生将他们的成绩差,错误地归因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这种想法又反馈到学习行为中,如此恶性循环,就患上了厌学症。

3.从小生性娇惯,学习时害怕吃苦。由于在家中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自身比,怕苦怕累,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苦很累并且很乏味的事情。许多中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一看到书本就头痛,这一点是引起中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调查表明,在学生中大多数的学生厌学是由于懒惰引起的。

4.学习方法不当,学习适应能力差。进入中学阶段,教和学的速度加快,学科内容与小学相比,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又由于学生学习方法不当,上课时,对老师讲的内容一知半解,成绩偏低。致使他们对学习毫无信心,有些学生从而开始厌学。

5.消极对待学习,对学习缺乏认识。有些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模糊,缺乏恒心,缺乏毅力,感觉学习太累,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有些学生沉迷于互联网,兴趣发生转移,觉得学习与精彩的网上世界相比枯燥乏味,从而慢慢放弃对学习的努力,于是消极对待。

二、初中学生厌学的策略探究

1.对于学生自身如何防止厌学问题呢?首先在心理上,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当失败遇挫时不气馁,成功时不骄傲,学会自我调节内心情绪;其次在学习上,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培养自己的恒心和毅力,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还有在活动中,要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发展的文体活动,绝不做影响学习和违反道德的事情,通过活动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后要多与人交往,不要把自己孤立起来,永远保持旺盛的青春活力。

2.克服消极心理,发挥积极因素,“长善救失”。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行为不良的学生,并不是不可救药的,因为我坚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有脸,树要皮。”“人皆可感化。”不良行为习惯多是由小变大、由外及内、积少成多的,帮助他们找到坏习惯形成的因素,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及问题的表现入手。

3.积极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我任班主任期间我利用每周日的主题班会活动,留出专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我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进行教育。这样学生就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上学生能各抒己见,良好的观念逐渐深入每个学生的内心,从而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识,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言行,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4.制造机会,让学生成功,重拾自信。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厌学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多年灰暗的学习经历使之产生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我不是学习的材料。这个心理障碍不排除,他们是不会对学习有兴趣的。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制造一些机会,比如让他们怎样回答一个看似困难其实简单的问题,当众朗读他们的一段短短的文字,一阵热烈的掌声,两句赞扬的话语,几件微不足道的小奖品,就有可能让这些学生走出失望的泥潭,重新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可贵的自信。

参考文献

[1]唐红波等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1。

[2]廖建东等中学教育力量整合[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

[3]农村中学生厌学心态的成因和应对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