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在肝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在肝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陈春晖

黑龙江省加格达奇区人民医院165000

【摘要】目的探究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在肝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进行PT测定的肝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60例患者PT测定报告作为依据,针对性给药进行抗凝血治疗后,显效3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结论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是临床抗凝治疗的重要监测指标,规范化操作,可为肝病临床抗凝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正确指导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加以重视。

【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肝病;临床治疗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是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因子后,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导致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1]。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活性的指标[2]。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是检查机体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是否存在障碍的过筛试验。现抽选我院收治的60例进行PT测定的肝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在肝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进行PT测定的肝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58.3±2.4)岁。

2检验流程

2.1检验要求

2.1.1空腹取静脉血2.7ml,0.109mol/l枸橼酸钠抗凝,抗凝剂与全血比例1:9[3]。

2.1.2血浆标本4℃冰箱可保存不超过4小时。避免标本在采集及处理过程中发生溶血。

2.1.3血细胞比容(HCT)>55%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须按公式:抗凝剂(m1)一(100%一HCT)×血液(m1)×0.00185调整。

3.2方法及原理

3.2.1方法:凝固法(散射比浊法)。

3.2.2原理:标本中加入试剂后,起始的散射光强度定为0,凝血过程完成时的散射光强度定为100%,凝血时间定义为:在凝血过程实时曲线(凝血时间一散射光强度)上,50%的散射光强度所对应的时间[4]。

3.3参数设置

3.3.1标本体积:50μl。

3.3.2试剂体积:l00μl。

3.3.3标本预温时间:180秒。

3.3.4波长:660nm。

3.3.5反应类型:凝固法。

3.3.6检测器灵敏度:低灵敏度。

3.4操作步骤

3.4.1检查所取标本是否合格,是否出现凝血、血少(血量少于应抽血量的90%)的情况,不合格的需要重抽。

3.4.2打开仪器电源,预热,当仪器右上角的“Start”键由灰色变为黑色时,仪器准备完毕。同时开启终端电脑、进入“检验科信息管理系统”,并适时完成患者信息录入。检查数据传输是否在线。

3.4.3检查蒸馏水和废液桶。

3.4.4在比色杯池中倒人新比色杯,不要超过池子边缘的红线。

3.4.5清空垃圾盒中的废弃比色杯。

3.4.6按左下角的“SetReagents”键,在仪器设定的位置放人相应的试剂和清洗液,并按位置键输入试剂的量,该位置键由红变绿。

3.4.7标本3000转/分钟离心l0分钟,观察标本是否有溶血、严重脂血和血细胞比容异常的标本。溶血标本应重抽;严重脂血标本应在10000转/分钟离心15分钟后,取试管下层清亮血浆测定;血细胞比容大于55%时,应重新计算标本量或抗凝剂量,重新抽血[5]。按顺序将标本插入标本架中,标本架置于标本入口处。

3.4.8按“Worklist”键,再按“IDNumber”键输入标本号,按测定项目键(PT),再按“Enter”键确定。如需连续测校准本,可用上下箭头键将光标移至第一个标本,再按“Repeat”键,然后输入需要重复的标本个数,按“Enter”键确认。

3.4.9将仪器盖盖好,按屏幕右上角“Start”键,开始实验。

3.4.10实验完成后,按“Proberinse”键冲洗两次,将试剂取出后即可关机。

3.4.11签发报告在信息管理系统相应界面,核对结果及患者信息,对于与临床诊断不符合的应重复测定,必要时还应与既往结果对照,并结合病情判断结果是否合理[6]。

3观察指标及结果

60例肝病患者实施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后,根据检验报告予以恰当药物,对其进行抗凝治疗,50例患者获得较好效果。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见表1.

4讨论

获得性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肝脏疾病,可见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不仅适用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先天性凝血疾病及获得性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同时对诊断重症肝炎及早期肝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临床上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监控的首选指标。

本研究中,以60例肝病患者PT测定报告作为依据,针对性给药进行抗凝血治疗后,显效3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治疗显效率为61.7%,总有效率为96.7%。

综上所述,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是临床抗凝治疗的重要监测指标,规范化操作,可为肝病临床抗凝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正确指导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向小红.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4).

[2]刘君.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的检验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3).

[3]和景霞.凝血功能测定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治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1):565-566.

[4]侯会香.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6).

[5]廖艳辉.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肝硬化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12).

[6]胡岩.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检测在肝硬化中的价值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