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通法”治疗郁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宣通法”治疗郁证

袁艳

(天津市东丽区中医医院天津300300)

摘要:郁证是中医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机复杂,症状变化多端,临证时往往无从下手,笔者通过“宣通法”来宣气机,通郁结,诸脏并治,使气机升降出入正常,阴平阳秘而郁开。

关键词:郁证;宣通;治法

[中图分类号]R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郁证是临床常见病,在难治病、慢性病中尤为多见。中医认为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肝失条达,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为“郁证”的病机。《证治汇补·七情郁证》言“七情不快,郁久成病,或为虚怯,或为噎膈,或为痞满,或为腹胀,或为胁痛,女子则经闭堕胎,带下崩中,可见百病兼有郁如此。”《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指出“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化多端。”从临床中观察本病的发生多为郁怒不畅,使肝失条达,气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则兼见肝火的证候;气郁日久,又可致血滞不行,则气滞血瘀;肝郁及脾,脾失健运,蕴湿生痰,则导致气滞痰郁;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则肝胃不和;久郁伤脾,饮食减少,生化无源,则气血不足,心失所养,神失所藏,心脾两虚;郁久化火,易伤阴血,累及于肾,则阴虚火旺,并由此发展成各种虚损之证。

郁证病机复杂,症状变化多端,对郁的治疗正如任应秋先生在《病机临证分析》中所指出的:“治郁之法,不能偏重在攻补,而在乎用苦泄热而不损胃,用辛理气而不伤中,用滑润而不滋腻气机,用宣通而不揠苗助长,最是不二法门”,笔者临床采用宣通之法,调畅气机,诸脏并治,使气机升降出入正常,阴平阳秘而郁开.

1.宣通气机,调和肝脾(胃)

情志不舒而肝郁,肝郁症状主要包括4类[1]:第一类肝气不舒:表现为肝经循行部位的气机不畅,如胸胁胀痛(闷)、脉弦、女性月经失调、情志抑郁和善太息,痰气郁结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第二类肝气犯胃,兼见胃肠不适:表现为胃失和降,如呕吐、嗳气、吞酸、食欲不振、脘痞等;第三类肝脾不和,兼见脾气虚:表现为脾失健运,如腹胀(痛)、泄泻、乏力、便溏等;第四类肝郁化热兼见热象:如身热、口苦等。

肝脏其性刚强,喜条达而恶抑郁,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用药忌滋腻阻碍气机之品,故治疗肝郁用药务在宣通,在临床中笔者选用明代名医薛铠之名方抑肝散加减治疗,以求疏肝解郁,宣气机,通郁结,养血柔肝,健脾和胃,泄热安神。方中柴胡疏肝化郁;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柔肝;钩藤、栀子清热平肝,泄肝内相火;茯苓、白术健脾和胃,防木病及土而生痰湿,诸药合用,使肝气得舒,脾升胃降,痰火得消,则诸症自愈。

2.清宣解郁,调养心脾

忧思太过,郁火上逆扰心,营血暗耗,心脾失养,而见心悸胆怯、失眠、健忘、多愁善疑、头晕神疲,当选养心汤及归脾汤调养心脾加丹皮、栀子清宣解郁等。若焦烦过度,离宫内燃,夜寐不安则用补心丹及酸枣仁汤,补心养血安神,清宣除烦解郁。若心脾营损,木火偏盛,须先以清泄少阳相火之品清宣郁热,药用金石斛、连翘心、牡丹皮、霜桑叶、川贝母、茯苓,切勿以厚味滋腻气机;继以养心脾少佐苦降之品,如人参、黄连、牡丹皮、生白芍、小麦、茯神等。若情志内郁,形瘦液枯而致心痛如绞者,佐桃仁、柏子仁、延胡索、牡丹皮、钩藤等清肝活血通络,宣畅解郁,不可以气燥热药更伤阴液[2]。3.宣降阴火,滋水涵木

情志久郁化火,耗阴伤液,致肝肾阴虚,阴火上炎而见心悸,心烦易怒,少寐,头晕、腰酸、男子遗精腰酸,妇人则月经不调等,治以咸苦补泄,滋水宣降法,药以鸡子黄、阿胶、生地、知母、黄连、黄柏等滋阴宣降虚火。或以生地、阿胶、天冬、女贞子、旱莲草、白芍等滋水涵木[2],而不揠苗助长。

4.药之先,宜畅怀开导之力[3]然治郁大法,实不全在药饵功夫,还需病者能移情易性,怡悦开怀[2],叶天士云“草木之药不能令其欢悦,必得开爽,冀有向安”,医生要用诚心、关心、耐心去对待郁证患者,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相应的疏导,使病人在服用药物的同时进行情绪的自我调整,使患者在了解疾病的同时建立起充分的信心,更好的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并解除情志致病的病因,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

参考文献:

[1]薛飞飞,梁媛,陈家旭.基于数据挖掘肝郁证证候及用药特点文献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7):735-737.

[2]朱慧萍.叶天士郁证治法探微[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2):5-6

[3]高雅,颜红.颜红教授治疗抑郁症经验[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57-58.

作者简介:姓名:袁艳(出生年-1982),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江苏沭阳,现供职单位:天津市东丽区中医医院,职称:医师,学位:学士,研究方向:心身

收稿日期:2015-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