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县古山子镇中心小学122644
摘要:探究性学习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学习方式之一,就要求教师们从改变自己开始,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旨在通过创设情境、质疑问难、激励评价等相关策略,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由此可见,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注重情境创设,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形成强大自主探究的动力。所谓情境,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营造一种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动学生的内驱力,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之火,让每个学生主动、积极、自主地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学习。
1.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因素,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2.教学中创设悬念情境,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如果说问题是探究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究的动力,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置于情境之中,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产生自主探究的需求。在新知的导入时,如果教师能恰到好处地设置悬念,就能迅速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二、鼓励质疑问难,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
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小学生生性好动,求知欲强,在自由探究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这样疑问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和新知识结构的建立,而且有新意的疑问是学生积级探索的内部动力,是学生信知水平的体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诱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读课文从课题质疑,学生指出:“明明整篇课文都是叙述诸葛亮是如何从曹操那里骗箭的,课题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顿时,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举手发言。“我觉得是‘借’,因为后来在火烧赤壁时,周与诸葛亮把箭还给了曹操。”“从书上写的‘谢谢曹的箭!’也可以看出是‘借’,借是要求对方情愿给你的,才叫‘借’。”“我认为作者用‘借箭’的目的是为了赞扬诸葛亮的才干,说诸葛亮能神机妙算。”……这不能不说是创造性思维所带来的奇迹。由此可见,课堂上让学生质疑问难多争辩,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了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三、重视激励评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四、适时巧拨妙引,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点拨,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主探究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围绕矛盾大胆质疑,是寻找探究切入点的方法之一。如《奇异的琥珀》中,学生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是漫长的,为什么又一转眼就过去了呢?围绕这个问题,教师可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
思维定势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形成的潜在障碍。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定势点,反向思考,拓展空间,引发创造。如讲授寓言故事《滥竽充数》在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都是南郭先生的错呢?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明白:如果齐宣王深入实际,了解实情;如果其他人出于善意,给予指出……南郭先生就不会落到如此下场。所以,可以引导学生从逆向的角度来分析课文,提高其自主探究的能力。
总之,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是很多的,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每个老师都应创造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顾萍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开展有效对话[J].基础教育研究,2014,(17)。
[2]雷巧灵浅议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