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可可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河南洛阳47100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12-0000-01
摘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要建设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把全班学生有序地组织起来,并结合班级具体情况,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教育,着力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并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同时,还要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使全班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德育;个性;情感;融合
有人说,21世纪人类最大的危险不在于核云密布,而在于人类心灵的残缺,在于道德的堕落。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刻地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由于少年儿童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初期阶段,迫切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因此,我始终将德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下面谈谈我对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榜样示范,潜移默化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得体的语言、文明的举止、高尚的情操、默默的奉献精神、积极的人生态度,都会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榜样的示范是无穷的”,对学生的说服力是极大的,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有着重大的作用和影响。一个好的榜样胜过千言万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规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要以严肃的生活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以此来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要注重形象,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响前,教师就要站到教室门口;黑板没来及擦,教师自己动手擦一擦;地上有纸,教师随手捡起;地没有扫干净,教师带头拿起笤帚……用良好的师德感染学生,用默默的奉献精神去鼓舞学生,是班主任人格魅力的体现。我曾经为班上学生卫生习惯不好伤脑筋,而当我拿起工具动手做起来时,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立刻跟着干起来,真是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做做看。无形的教育效果远大于有形的教育,正如春雨的滋润比暴雨的冲刷更有益于万物的生长一样,教师要把自己的日常行为作为学生的样板和标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质的影响和感染。
二、“粗细”管理,发展个性
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宜提出整体要求,不宜太多、太细,这叫做粗。一方面这种粗是集体中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的基本要求,它有益于形成班集体的正气。另一方面也给全体学生在形成良好班集体过程中留有创造与发挥的余地,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养成。正如英国斯宾赛在《教育论》中指出的:“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把班集体当作他们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外的培养各种能力的实验场所。但“粗”并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抽出更多的精力,细心地观察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思想和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对某一方面活动的兴趣,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细,正是在粗的框架下对粗的完善与丰富,也是因材施教、造就个性化不可缺少的。
高年级的孩子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但是他们的盲目性、从众性还是很强烈,这就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班会上,结合本班学生出现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明辨是非,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少走弯路。教师要细心地观察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思想、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对某一方面活动的兴趣,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三、情感激励,形成信念
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励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条。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自然它应成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背名家格言,讲爱国主义故事等,进而引导学生选一条最有针对性的名言作为座右铭,经常带在身上,坚持每日“三省吾身”,让它激励自己不断进步;选一位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伟人或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前进。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和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四、加强各学科与德育大融合
所有的学科都应与思想品德课进行学科整合,因为每科学习内容都有德育教育的体现。如,在英语课上,学习“I‘msorry!”一句话时,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平时一定要使用礼貌用语,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在语文课上学习《董存瑞》一课时,可向学生渗透我们应热爱祖国、珍惜生活;体育课上,我们可以学习奥运健儿刻苦训练的拼搏精神;自然课上,我们可教育学生提升环保意识;军训活动中可让学生体会集体的力量和集体荣誉感……
利用第二课堂参观革命遗址,在班级中开展爱国主义知识竞赛、书画比赛、广播操比赛、文艺会演等。这样不但展示了学生的个人风采,也大大陶冶其爱国主义情操,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注重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是一个有生命的独立主体,独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为特征。教育者必须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在德育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独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教师可以把开展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诱导而不包办。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锻炼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而不代替,在活动中逐渐磨练自己的意志,并形成有理想、有志气、有追求的个性特质。
班主任只要在思想上对德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工作中恰当选择德育方法,并且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我们的德育工作就会如沐春风、如鱼得水,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