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可吸收材料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进展和研究

/ 2

聚乳酸可吸收材料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进展和研究

闫立强1张占玺2李振起1李宏伟1侯伟1

闫立强1张占玺2李振起1李宏伟1侯伟1

(1.邢台县中心医院外科河北邢台054001)

(2.邢台市南和县卫生局河北邢台054400)

【摘要】目的:了解并探究聚乳酸可吸收材料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骨折患者共13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采用金属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聚乳酸可吸收材料,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聚乳酸可吸收材料治疗骨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由于骨折造成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骨折部位更快恢复,适合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聚乳酸;可吸收材料;骨折;临床进展

【中图分类号】R318.0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574-02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ectandexplorepolylacticacidabsorbablematerialsinthefracturetreatment.Methods:inourhospitalfrom2013December-2014yearinDecemberadmittedduringtheperiodoffractureinpatientswithatotalof136cases,accordingtothedifferenttreatmentmethods,thepatientswerepidedintotwogroups,thecontrolgroup(68cases)andobservationgroup(68cases),controlgroupwithmetallicfixationtreatment,observationgroupwithpolylacticacidabsorbablematerial.Observationoftwogroupsofpatientswiththerapeuticeffect.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ofthecontrolgroupwas82.35%,totaleffectiverateofobservationgroupwas97.06%,significantdifferences(P<0.05),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polylacticacidabsorbablematerialsforthetreatmentoffractureisanidealtreatmentmethod,caneffectivelyreducethefracturecauseofpain,improveclinicalsymptoms,promotethefracturesitefasterrecovery,issuitableforclinicalpromotionandapplication.

【Keywords】polylacticacid;biodegradablematerial;fracture;clinicalprogress

内固定是临床上治疗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传统医学内固定主要采用金属内固定,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与进步,生物技术与医学技术很好地结合,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医学,近年来一种可吸收材料在骨折内固定上得到了很好地应用,比较常用的为聚乳酸可吸收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很好地相溶性[1],对人体没有毒害性,不需要进行再次手术,既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与生理负担[2],这已经成为骨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里为了进一步探讨聚乳酸可吸收材料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在这里以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6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共136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40例;患者年龄在8-65岁之间,平均年龄(7.6±1.1)岁;骨折类型:横型骨折28例,斜型骨折20例,螺旋型骨折16例,粉碎型骨折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聚乳酸可吸收材料内固定治疗

所有患者均例行常规麻醉,取常规切口,骨折处充分显露,骨折处血肿及坏死组织清理,清理明确患者的骨折面积以及走行方向,根据患者骨折的位置、范围,选择聚乳酸可吸收螺钉,在骨片的适当部位以配套钻头垂直骨折面或与关节面方向平行钻孔、攻丝,逐一拧入可吸收螺钉,交替拧紧加压。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饮食均保持相似,避免患者家属提供食物,饮食由营养师制定完成后每餐送至患者病房。同时治疗期间严禁患者使用任何影响骨折愈合药物,避免由于其自我护理不当对骨折治疗产生不良影响。

1.3疗效评定标准[4]

本次研究将药物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程度,各程度评判标准如下:

显效——患者股骨干骨折部位肿胀、疼痛等临床不适感明显减轻,瘀斑消失;有效——患者股骨干骨折部位不良症状有所改善但仍影响到正常生活;无效——患者骨折部位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并不明显,骨折部位疼痛。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研究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对比结果见下表:

表一:治疗效果对比表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68)26301228(82.35)

观察组(68)4224233(97.06)

p<0.05

由上表不难看出,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呈显著性差异(p<0.05)

2.2症状体征计分下降幅度研究

通常骨折会表现出疼痛、肿胀、瘀斑以及局部按压痛这四项,本次研究以这四项为对比项,统计了在治疗1周与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计分下降幅度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研究结果见下表:

表二:症状体征下降幅度对比表

检查项目1周2周

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

疼痛2.21±1.113.76±0.791.33±0.222.58±0.41

肿胀1.80±0.363.51±0.450.90±0.242.39±0.78

瘀斑1.69±0.783.52±0.680.89±0.561.89±0.58

局部按压痛1.83±0.254.24±0.290.39±0.192.16±0.19

由上表可看出,在治疗1周时,观察组中各项检查项目计分下降幅度已经明显小于对照组平均计分(p<0.05),在治疗2周时差异更明显(p<0.05)。可见在中药汤药帮助下患者由于股骨干骨折产生的不良症状可明显减轻,降低治疗期间不适感。

3讨论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便加大了对聚乳酸可吸收材料的研究,然而目前的PLA技术已经完全达到了医学治疗要求,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传统金属内固定物的刚度较大,应力遮挡作用明显,弹性模量小,不利于患者的骨折愈合,且其长期植入人体,产生的电解反应,对患者MRI、CT检查易产生影响[3],在患者愈合后需要再进行手术,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而聚乳酸可吸收材料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由于其具有很好的相融性,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生理、同时随着骨折的愈合该种材料会发生降解剖排除体外,治疗费用比较低廉因此患者不必担心经济压力以及心理负担[4],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次实验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说明聚乳酸可吸收材料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这也与吴志刚,谭俊铭,薛必永等在可吸收材料与金属材料在踝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研究结果保持一致。本由此可知在治疗踝部骨折时采用聚乳酸可吸收材料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但是聚乳酸可吸收材料同样存在明显的缺陷,比如抗扭转力较差,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偶有出现骨折端固定后出现断裂的情况,另外可吸收材料不具备骨诱导作用,其降解的过程是不可控的,因此也会影响到骨骼的愈合速度,最重要的一点是会导致骨折端发生非特异性炎症,所以聚乳酸可吸收材料优缺点同在,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尽量的避免缺点带来的危害,帮助患者早日获得健康。

总而言之,聚乳酸可吸收材料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不适感,同时促进骨折部位经络恢复,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因此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孙万驹,倪明,王予斌.聚乳酸可吸收材料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22:1877-1879.

[2]王勇平,刘小荣,蒋垚.可吸收材料在骨折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04:712-719.

[3]厉国定,胡晓亮,倪明,秦惠敏,丁菊红,沈燕国,邱永敏.生物可吸收材料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研究[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1,01:34-35+38.

[4]吴志刚,谭俊铭,薛必永.可吸收材料与金属材料在踝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4,16:7-8.

[5]刘建峰,李开南.骨科生物降解可吸收材料的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04,15(06):45-46.

[6]宋杰,闫玉华,贺建华,李世普.生物可吸收材料PDLLA的聚合条件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2,24(07):37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