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山区人民医院155100)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妇产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3-0324-02
1生命体征
呼吸:新生儿呼吸浅表,节律不均,而频率较快,呼吸次数40~45次/分。持续性的呼吸过快,见于呼吸窘迫综合征、膈疝等。心率:新生儿的心率较快,波动范围较大,120~140次/分,若心率持续≥160次/分或≤120次/分为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常见呼吸窘迫综合征;心动过缓考虑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疾病。体温: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故体温不恒定,波动在36~37.2℃。体温低于36℃可见于室温较低、早产儿;超过37.5℃可见于室温高、保暖过度或脱水等。体重:新生儿沐浴后测裸体体重。足月新生儿体重通常≥2500g,不足4000g;体重<2500g见于足月小样儿或早产儿;体重≥4000g见于多胎经产妇、过期妊娠或妊娠合并糖尿病等。身高:头顶最高点至脚跟的距离,正常约45~55cm,与遗传等因素有关。皮肤粘膜:新生儿出生时皮肤有胎脂覆盖,皮肤呈粉红色。皮肤苍白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心血管疾病等。大小便:正常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可见排尿,24小时内排胎粪。若24小时后仍无大便,应排除是否有消化道畸形如肛门闭锁。脊柱和四肢:检查脊柱、四肢发育是否正常,活动及四肢肌张力有无异常,有无骨折及髋关节脱臼等。肌张力及活动情况:正常新生儿出生后肌张力正常,反应灵敏,哭声响亮。若哭声异常考虑颅脑损伤或其他异常。各种反射:评估各种反射了解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先天性持久存在的如觅食、吸吮、吞咽反射等,而拥抱反射、握持反射随着新生儿发育而减退。若各种反射出现异常考虑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2护理措施
2.1提供良好的环境
2.1.1母婴同室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保持环境温度适宜。正常足月新生儿在穿衣盖被的情况下,室内的温度为24~25℃,相对湿度在55%~65%,这样能维持新生儿正常体温,且能量消耗减少。床单元(一张母亲床加一张婴儿床)所占面积不应少于6m2。
2.1.2新生儿出生后,病历印上其脚印和母亲拇指印,手腕带上正确书写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住院号。做有关操作时要认真核对。
2.1.3母婴同室要定期全面清扫和消毒,宜用湿式法进行,每天室内紫外线照射30~60分钟。医护人员如患有呼吸道、皮肤黏膜、胃肠道传染性疾病,在接触新生儿前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若新生儿患脓疱疹、脐部感染时,应采取相应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2.2帮助新生儿适应母体外环境
2.2.1维持正堂的体温新生儿因体表面积大,皮下脂肪薄,其散热率较成人大4倍,新生儿娩出后及时擦干表面的水分,并做好保暖。在冬季,对刚人室的新生儿要加强局部环境温度,定时测量体温,体温过高可采取更换包被、松解衣服、多饮水等措施;体温过低应加强保暖。
2.2.2维持呼吸道畅通新生儿娩出后首先清理呼吸道。入室后应继续观察呼吸道通畅情况,及时除去口腔或鼻腔的羊水及黏液,尤其是哺乳后,容易发生窒息,嘱其取侧卧位。
2.3帮助家属做好新生儿护理
由于家属缺乏护理新生儿的知识和经验,再加上产后母亲需生理上的恢复,因此护士应承担新生儿护理和指导家长的责任,指导出院后家庭自我护理。
2.3.1喂养新生儿喂养方法有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半小时可开始哺乳,尽快哺乳可防止新生儿低血糖发生,刺激母乳的分泌,促进母子感情交流,故提倡母乳喂养(详见第五章产褥期妇女的护理)。喂奶前可试喂糖水,排除消化道畸形。喂奶后应竖抱新生儿轻拍背部,然后取侧卧位,防止溢乳和呕吐引起窒息。若无法母乳喂养,也可选择人工喂养,给予良好配方乳,每3~4小时喂哺1次,喂哺前奶温不要过热过冷,奶量根据所需热量逐渐增加。
2.3.2沐浴沐浴可以清洁皮肤,促进舒适。在医院以淋浴为主,在家里以盆浴为主。但沐浴时应注意室温26~28℃,水温38~42℃;沐浴前不要喂奶;沐浴过程中始终用手接触和保护婴儿,动作轻柔而敏捷,防止婴儿受凉及损伤;在医院内沐浴防止交叉感染,用消毒液浸泡沐浴池和沐浴垫。
2.3.3脐部护理每次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脐带残端和脐轮周围,保持脐部清洁干燥。若脐部有分泌物则用酒精消毒后再用干燥棉签使其干燥。也应避免大小便污染脐部。
2.3.4臀部护理定时更换尿布,大便后可温水清洗臀部,揩干后涂上软膏,避免发生红臀、溃疡及皮疹等。若发生红臀,可用红外线照射。若发生皮肤溃烂,用消毒植物油涂于患处。
2.3.5皮肤护理出生后用无菌纱布沾温水将头皮、耳后、面、颈、腋下及其他皮肤皱褶处的血渍和胎脂拭去,剪去过长指甲,以防抓破面部皮肤。
2.3.6心理护理观察母亲、父亲与孩子间的相互反应,鼓励父母与新生儿交流,解释孩子的情感反应,促进父母亲与孩子感情。
2.4预防接种
2.4.1卡介苗:出生后12~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0.1ml,但早产儿、低体重儿、体温在37.5℃以上及严重呕吐、腹泻、湿疹、脓疱疹等患儿不能接种。
2.4.2乙肝疫苗:正常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1个月及6个月各注射一次乙肝疫苗10μg。
3体会
从胎盘娩出至产妇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为6周。产褥期内,产妇的全身各系统特别是生殖系统发生了较大的生理变化,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南于新生儿的出生,产妇及其家庭也经历着心理与社会的适应过程。孕龄达到37周至不足42周,体重>2500g出生的新生儿,称为足月新生儿。从胎儿出生后断脐到满28天前的时期称为新生儿期,它是新生儿逐渐适应子宫外生活的过渡时期,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时期。
参考文献
[1]彭田红;;浅谈新生儿护理的体会[J];华章;2013年02期.
[2]张甦婷;;新生儿395例舒适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