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启发式教学方法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3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启发式教学方法探析

龙水花

◆龙水花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广东广州510440

摘要:本文以当前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现状以及个人在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所遇的困惑为切入点,探析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本课型的有效运用。该方法具有教学主体间的情感性、教学主体间的统一性、教师启发激励性等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增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启发式教学方法探析

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一直备受关注。虽然语文课程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模式与内容,但时至今日,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依然面临诸多问题。有效运用“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一启发式教学方法将大大提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方法提出的背景

1.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现状

自2009年始,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次出现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阐述如下:“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以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如沐春风,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无一例外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或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甚至有人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把课堂中的一切都交给学生,学生蹦蹦跳跳就是活动课。教师在课堂上无须教授知识,而应由学生通过活动来学习,否认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一团糟,学生既学不到真正的知识,综合素质也没有提高。语文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位置应该如何呢?

2.个人在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困惑

在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一直困惑于“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放,尺度在哪里”这个问题。

下面通过两个教学案例来说明:

【案例一】

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寻访家族故事》时,当时市教育局听课,适逢清明节后,内容又恰巧讲授到第三单元“人文情怀”。如“单元提示”所言:人文情怀要求尊重“人”、承认“人”,突出强调人性化。根据本章要求及学生实际,确定活动理念强调学生自学、合作、分享,学生自查家族资料,搜集、分析、整理家族资料,编写家族故事,家族故事讲演比赛等活动内容。重点是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问题,也能用心挖掘发现家族的精神所在,有所感悟,重新塑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文素养得到提升。我不辞辛苦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前期准备,查阅姓氏的来历,搜集家族的感人故事等。交流展示两节课,在课堂上进行。第一节课学生基础知识检测,上课积极性极高。第二环节是小组交流学习中推荐好的“家族故事”进行讲演比赛,学生自主主持。学生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各组代表拿着稿子都勇敢地站上了讲台,但是许多同学都照着稿子念,没有演讲,气氛比较沉闷。尤其一位男生上去时还说了一句:“大家都这么闷,我来吧。”其次还有一位女孩,她的稿子是写爸爸的,她说:“我很谢谢我爸爸,他总是不想让我们累着,本来我不打算继续读书,但他坚持让我回来……”稿子我看过,是非常感人的,没有大成就,却用小事展示了爸爸对家人的付出。但这位敏感的女孩突然哽咽了,说不出话来,大家都静静地看着,幸好有位同学给这位女孩递了纸巾。还有一位是广州的男孩,说他爷爷以前怎样走路挑盐,养活他爸爸几兄弟,他们都情真意切。但我没有适时进行精辟的点拨启发,忍住了。当时我心里纠结,我是否应该插入学生的活动中?这是他们自己主持的活动,他们正在讲话!也让我想起曾经的公开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校友职场感悟采访》,一位校友激情澎湃,采访时他自述了40分钟,我像主持人那样适时插入,但听课专家说我不应该打断。这次呢?我应该及时打断插入进去吗?没有,时间就相对沉闷地过去了,最后三分钟我才匆匆作了点评。市听课老师点评曰:讲演,学生一点儿不好,目标没达到。确实,我们理工科孩子口才相对不好,这也使我们愿意想办法通过活动让他们得到锻炼。恰巧,他们的不自信给老师看见了,但听课专家又曰:教师最后的点评启发很有激情,到位,假如放在前面或许更好!课是上过去了,但一直纠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放手,尺度在哪里?

【案例二】

笔者曾听了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始是一位学生主持在上面用PPT展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旨,接下来是每一组拿着自己的大画报一起上讲台,由一位同学照着念完,一共有8组。40分钟就快过去了,最后3分钟,老师突然出现,总结一下他们的活动。这个语文实践活动课,几乎全程没有老师参与,教师做到了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展示。想法是好的,但中职学生,尤其是理科学生,大部分孩子展示能力还相对较差,确实需要引导启发。如果只是流于形式,笔者认为,锻炼的也只是少部分敢说敢表现的同学,大部分同学都是懵懂地参与着,没有收获。

笔者所在学校所订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基础模块,也孜孜探究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改革。虽时间不允许,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基础模块》教学时数160-180学时,但实际学时往往只有76学时左右,如果再减去节假日、学生的实训课,很多班级连60学时也没有达到。语文教学除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还有阅读与表达交流,但我们权衡时间,摸着石头过河,5年过去了,对于语文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位置由最初的困惑到现在拨开云雾见天明,教学效果明显,学生乐学,参与其中,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这得益于运用“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二、“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学记》中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其意思是:教师的教学,在于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向学生提出较高要求,但不要让学生灰心;提出建议问题解决的方案,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基于此,“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一启发式教学方法具有以下特征:

1.教学主体间的情感性

教学主体就是指学生与老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关爱、谅解每一个学生;不会厚此薄彼,只会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其优点给以负责任的肯定与认可。每个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也懂得尊重和理解。总之,师生之间是互教互学、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理解的。

2.教师主体间的统一性

所谓统一是指在活动中,教师的启发是建立在教师引导和学生主体和谐统一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能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是知识的引导者,同时也应扮演好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而系统的组织安排,注意观察各组学习交流的情况,帮助各学习小组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沟通各小组的联系,权衡各种因素决定主要发言的学生代表,对学习有困难的小组或学生给予鼓励和帮助,观察审视学生的全面情况,及时修正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等。

3.教师启发的激励性

教师点拨语具有激励性,充满期待、赞赏与谅解。语言恰当简练,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进步、都能取得成功,能给学生带来认识过程的积极化,其接受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即使是后进生,在激励的眼光中学习情况也会发生奇妙的转化。激励还能使师生关系由冷漠、生疏变得亲密、热切,使课堂中师生再现融洽协调的美好关系。

三、“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成效

1.课题启发,明确方向

教师启发首先体现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课题内容、项目任务的理解上。中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太自信,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弱,如果他们对活动目标不理解,难以开展下面的活动。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题内容有许多创造开拓性,如果仅仅以每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来开展,课题外延不大,学生兴趣不浓。如果结合阅读及表达交流内容还有他们的实际生活及专业进行,内容丰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内容较繁杂,这时适当地启发,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生可以立刻了解所要完成的项目,事半功倍。

例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记住父母的生日》是由第二单元“处世美德”中《我的母亲》衍生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真情告白:妈妈,我想对您说——”,一位学生说:“16岁了,与妈妈很少交流,我都不太清楚她的性格。她常年在外打工,以前过年才有几天相聚,中学我又叛逆。只是现在来了中职,周六、日可以见上面。我只记得她的衣服和鞋子总是很旧,不舍得买新的。谢谢老师,让我重新思考我跟妈妈的关系,我想回去跟她说‘谢谢你’。”同时完成以感恩为主题的手抄报,包括感恩的名言、自己与亲人之间难忘的事情、自己想对亲人说的话。我以老舍对母亲的哀叹“子欲养而亲不待”,还有他们日常的生活为切入点,启发点拨学生,当学生明白了语文活动课的要求,在老师适当启发所创造的情境中,以一节课时间完成了如下的手抄报(如下图)。学生在这次活动中能够思考自己的生活,能够理解父母的辛劳,同时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反之,如果只是把要求布置下去,对内容项目学生不了解,语文活动将难于进展,学生能力的提升也会大打折扣。

2.课外启发,促进参与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限于课堂,由于课时、空间、学校具体情况等的限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往往是在课外进行。学生搜集资料,前期准备,往往都是外人看不见的,但作为语文老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往往比其他内容要付出更多,尤其是对我们中职的学生。笔者曾对刚入学所带的四个班的中职学生做过“中职生语文学习认知”问卷调查,情况如下表:

在收回的210份有效试卷中,“简答题1”有70%的学生认为读中职是学习技术的,不清楚为什么仍需学习语文,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第一,没有真正接受语文课。“简答题2”有60%的学生希望老师上课能够联系生活,不枯燥,不要像中学教学总是分段、概括中心。

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因为它总是来源于生活的语文知识,假如引导组织好,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及素养能达到双丰收。但是基于中职学生对基础课语文缺乏兴趣,可有可无,还有学习能力方面的不自信,教师通过启发让学生明确了目标之外,还应跟踪点拨启发指导,照顾全体,在因材施教的同时,更好地做到分层教学,促使每位学生都参与。不然,一个班只有相对少数的同学能够完成任务,其他未能充分参与,能力得不到锻炼。例如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校友职场感悟采访》中,小组先列出采访提纲,教师一一批阅,与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个点拨是整个活动能否连贯、促进学生全体参与的保证。如果只是课堂临时采访,或许就是表现积极、学习能力较强、敢于发言的同学展示,其他同学没有参与其中,收获甚少。

3.展示启发,知识生成

交流展示往往是语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进行的语文活动课,是检查学生学习的一个必要环节,属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高潮部分,语文教师也比较重视。但是,在这个环节,如果点拨启发不到位,会出现几个不足:

一是没有照顾到全体,总是几位敢于表达的学生得到锻炼。

二是如果表达的学生不会控制时间,或者只是按部就班进行,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只是流于形式。

三是在交流展示中,教师觉得是学生的活动,完全没有参与,学生的质疑或其他的困惑得不到及时引导点拨,不仅活动开展不顺利,知识能力也难以生成。

笔者在实践中对此有两点体会:

一是在学生沉闷、难于进行时要适当插入点拨。例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寻访家族故事》,当学生哽咽时我应该及时插入,谈及该生的文章,为之感动,鼓励该生的勇气,肯定她的努力,为她的眼泪替她爸爸感动。相信这时不仅可以拉近师生关系,营造被家族精神所感染的氛围,也能够激发学生踊跃展示自己的家族故事,活动效果较之以前会更好,活动目标得以实现。

二是学生对问题不理解或者是看法不一致时教师要适当启发,开而弗达,从而使学生在不断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知识能力得到生成。

4.评价启发,体现成长

在“学而优则仕”的中国普适价值观里,中职学生甚至是“笨孩子、坏孩子、没有出息的孩子”。虽然活动中有多种评价方式,如有学生自评、互评等,但他们对教师评价尤其看重,他们渴望老师的肯定和赏识。因此,教师的评价能够起到点拨的作用,学生可以获得成长。体现如下:

(1)口头评价启发,创设情境。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活动中学生不自信,教师要适当评价点拨,给予鼓励赞赏,不仅能让活动开展顺利,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本学期开学初的第一节语文课,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口语交际:介绍”进行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自我介绍”,每位同学2分钟时间自我介绍,旨在让学生互相认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活动进展比较顺利,教师等每位同学讲完不仅在名册给个分数,同时当场进行点评,主要以激励为主,学生兴趣盎然。但是轮到一位男孩,他刷地站在讲台上,一句话也不说,满脸通红,班里突然静寂下来。我也微笑地看着学生,大概30秒,终于他们班长说了一句:“不会说,你就写吧。”我点点头同意,学生回头认真地写着:“我叫某某,谢谢。”他走了下去。我很震撼,他坚持了下来,我诚恳地说:“谢谢你,让我看到了你坚定的笔迹,很端正。也佩服你的勇气,以前不敢,今天你尝试了。我等着听到你如你字一样漂亮的洪亮的声音。”那孩子点点头。从此,每次我的语文课,他都认真地听着,一个学期下来,由最初的不敢讲话到最后能够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我觉得欣慰,这孩子进步成长了。

(2)书面评价启发,沟通心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除了进行中的口头评价点拨启发,对于学生在活动中所交的书面写作,教师也要一一点评,从情感态度、学习习惯、学以致用、文明素养四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不要以一个分数而打发,要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在评价中既发现他们的优点也适当提出建议,学生的信心会被激发,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也能找到努力的方向。

总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协调统一。教师在活动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有效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活动流畅自然,教师善导,学生乐学,学有所得,而且也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年。

[2]《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