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扁桃体结石?

/ 1

怎样治疗扁桃体结石?

郭华

d郭华

江安县人民医院五官科644200

扁桃体结石,对患者而言很折磨、很痛苦,这种疾病对人的身体危害较大,必须要接受及时、有效治疗,若治疗不恰当、不正确或是长期不接受治疗,任其发展,病情就会越来越严重,所以选对治疗方法非常关键。那么,扁桃体结石究竟是怎样形成又该怎样治疗呢?本文会进行详细阐述:

一、扁桃体结石的致病因素

扁桃体结石常在扁桃体上隐窝中发生,主要因长期阻塞、分泌物引流不畅,致干酪样物聚集,镁、钙等不易溶解的无机盐沉积而导致,主要致病因素有以下几点:①细菌感染:因食物残渣滞留产生细菌,在细菌作用下这些残渣会逐渐变硬、腐烂,最终形成结石;②药物因素:止痛药、抗抑郁药、降压药等的处方药若长期使用,也可引起扁桃体结石的发生,主要原因为这些药物均有致患者口腔发干的副作用,这便让扁桃体无多余唾液将食物残渣、细菌及时冲走,残留的细菌、食物残渣、黏液等会失水形成结块,滞留在扁桃体凹陷处,最终形成扁桃体结石;③年龄因素:相比儿童,成年人的扁桃体更大、表明更凹凸不平,且随着扁桃体生长这些表面上的凹陷会越来越明显,食物残渣等更容易滞留,最终形成结石。

二、扁桃体结石的临床表现

咽部疼痛、张口与吞咽困难、耳痛等为扁桃体结石的常见临床症状。若结石周围有化脓感染的情况,患者便会出现反射性耳痛、咽部疼痛等症状,若病情严重,便会出现张口与吞咽困难、口涎增多、吐字不清等症状;扁桃体结石微小,但会对扁桃体隐窝、腺管进行阻塞,导致引流不畅、食物残渣聚积、细菌大量繁殖,形成口臭(有难闻的臭鸡蛋味),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自信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另外,患者的扁桃体上出现小白斑,但不容易被看到,伴有吞咽疼痛、困难等症状。

三、扁桃体结石的临床检查

就诊时会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查:①手指扪诊,这种方法容易将深部结石检查出来;②探针探查,使用探针会触及到有沙沙声的硬物;③X线片检查,可发现结石;④组织切片检查,即行扁桃体切除术后病检时发现结石。

四、扁桃体结石的保守治疗方法

1.舌头将结石去除法。患者自己用舌头接触扁桃体周围,会有很奇怪的触感,或是扁桃体有疼痛感,医生可指导患者将舌头压放在其扁桃体上,尽量尝试将结石推出、弄碎,并行吞咽动作能够帮助结石松动和排出。

2.手指将结石去除法。使用温肥皂水将手彻底洗干净后,张开嘴巴找到扁桃体,用力挤压、轻轻上推,结石很容易便会被推出,完成后再用苏打水或温水漱口,以此让残留结石松动,冲出扁桃体。

3.冲牙器将结石去除法。冲牙器多用于对牙龈处的清洁,使用冲牙器中的水对扁桃体进行冲刷,松动结石。同时,使用一支质地柔软的按摩牙刷(避免磨破口腔表面),轻轻按摩,慢慢将结石弄碎、取出。若无法取出结石,再用盐水漱口,看是否有松动迹象,再将其取出。

4.适当抗生素帮助结石排出。扁桃体结石主要因细菌聚集而导致,所以使用抗生素减轻炎症及水肿能使结石松动并脱落,但患者不可随意用药,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开据处方药。

5.外贴疗法

扁桃体结石患者的扁桃体通常呈红色,给予外贴药物治疗,扁桃体颜色会逐渐变淡,一段期间后便会完全与口腔黏膜一样,表示病灶已被彻底清除,这时便可停止用药。

6.中医治疗

若为邪热传里型扁桃体结石患者,可给予清咽润喉丸、清咽利膈丸等的中成药治疗,均为温开水服用。若有脓点,可使用珠黄散、喉科牛黄散、西瓜霜、锡类散、冰硼散等药物吹于患者的扁桃体局部治疗;若患者为风热外侵型扁桃体结石,可使用羚翘解毒丸、清咽片加以治疗,温开水服用,或是给予喉症丸、六神丸、润喉丸等药物含服,以起到消肿润喉、解毒清热之功效。若症状严重,可应用珠黄散、冰硼散吹在局部进行治疗。

五、扁桃体结石的外科治疗方法

扁桃体结石,指的是扁桃腺上粘附了隆起的细菌、食物颗粒,会对患者的咽部进行持久性刺激,引起严重口臭、咽痛等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倘若结石通过保守治疗无法去除,建议及时检查就医,让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下面介绍扁桃体结石具体的治疗方法:

(一)小结石

可用刮匙或者镊子取出,极少数可用负压吸引器取出。

(二)大结石

在表面麻醉下切开粘膜取出结石,取出时防止结石坠入呼吸道。

(三)扁桃体切除术

对顽固性扁桃体结石,以上方法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扁桃体结石的传统手术治疗方法便是将扁桃体切除,术后伤口无需缝合,让其自行愈合便可。术后,伤口处会形成一层伪膜,自周边至中心处,直至伤口完全愈合为止。但是,扁桃体属于人体免疫器官,一旦切除便会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且手术治疗患者的疼痛感强烈,术中术后部分出血量也较多,一定程度上损伤机体组织,术后恢复较慢,如非必要不建议使用。

六、扁桃体结石的预防方法

1.患扁桃体结石的患者应当作息规律,注意休息,不可过度劳累,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身体锻炼,不断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2.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以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食物为主,多饮水,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感冒,若有吸烟饮酒习惯,应当忌烟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