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立哲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石超军程航
摘要:竖向弹性地基梁法(即局部弹簧弹性地基梁法)在围护结构设计中被应用的最多。墙体变位方向与全弹簧弹性地基梁法是常用方法,本文结合非线性土压力渐变理论,试图得出非线性土压力全弹簧的弹性地基梁法,证明该方法与墙体变位方向及大小均有关,旨在说明该法的合理性。
关键词:弹性地基梁法;围护结构;合理性
一、局部弹簧地基梁法
局部弹簧地基梁法(简称1法)建立在散粒体极限土压力理论基础上。
土压力状态的有限性。土压力有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与静止土压力3种状态,常在其间跳跃性变化(规范中也增加了一种可能,对主动土压力进行增加,如乘以(K0+Ka)Π2系数,或对被动土压力进行折减,如乘以(K0+Kp)Π2的系数)。土压力具分区性。围护墙迎土侧受主动土压力,开挖面以下围护墙前承受被动土压力。
在被动区,部分m弹簧代替被动土压力作用。计算土压力状态有限,主动区与被动区基本不能转化。当围护结构的某些梁元位移方向与假设反向(通常向坑外)时,往往因为约束土压力仍为主动土压力而约束不足,导致位移过大,造成与实际不符的情况,这种缺点,在空间计算中表现尤为明显。
二、常用局部弹簧弹性地基梁法
全弹簧弹性地基梁法全弹簧的弹性地基梁法(简称2法)针对上述问题做了改进,允许墙前、墙后的土压力状态随墙体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相对于平衡位置而言,围护墙的水平变形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方向常有可能变化(向坑内或向坑外)。比如多道支撑的板式围护,有时加了较大的预加轴力及连续梁的位移连续条件,造成在开挖面以上某些迎土区出现墙体向坑外变形的情况。这时该区应当代以被动土压力。所以,虽然按朗金土压力理论设计,但墙前墙后的土压力也要视实际发生的位移的情况而改变性质。开挖面以下,墙前、墙后都可以同时出现主、被动区,开挖面以上,墙后则可能出现被动区。
由于土体是不抗拉的,弹簧作用(实际上代表被动土压力)与主动土压不可兼得,即当弹簧出现拉力时,土抗力比例系数m为0,相应位置作用主动土压;当出现抗压时,则主动土压力为0,采用相应的规范或地区经验规定的m值,以代表被动土压的作用。由弹性地基梁[K+Ks]{s}={F}可知,随着各种工况的进行,对于某一定点,左端弹簧系数[Ks]与右端{F}均在变化,该点上的土压力状态也在变化。这样,显然比1法更好地模拟了实际情况。该方法求解过程:1)假设墙前(向坑内面为墙前)为被动土压力,墙后(向土侧)为主动土压力;2)墙前墙后均设弹簧,墙后初始弹簧的m=0,土压力≠0,而墙前初始弹簧的m≠0,土压力=0,建立刚度方程;3)求解,出现正位移(偏离平衡位置压向临土面为正)时,恢复弹簧系数,并取消相应范围内的主动土压力;出现负位移时,弹簧置0,恢复主动土压力,再次求解;4)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均满足要求。由此过程可以看出,地基梁的方程求解已经有一定的自调适功能。本法虽然比局部弹簧地基梁法合理,但对围护结构位移的利用还不够,只是利用位移方向判断土压力的主、被动状态,直接代以极限土压力,还不能利用位移大小来考虑土压力随位移变化的多种中间状态,因而调适能力还是有限的。
三、非线性土压力全弹簧弹性地基梁法
非线性土压力理论基础上的全弹簧弹性地基梁法简称3法。2法虽然较1法有所改进,但还有不足,原因在于采用固定的土压力极限值及比较固定的m值。实际上:①土压力状态无穷多。土压在极限主动土压力与被动极限土压力间有无穷多的状态,实际土压力的大小不仅与墙体位移方向有关,还与墙体位移的大小相关,比如在一些逆做法的地铁车站基坑工程中,实测的墙体水平位移非常小,挖深到地下17m左右位移只有9mm左右;可以想象,这种状况下的土压力是非常接近静止土压力的。②环境控制要求高,限制土压力达到极限。城市建设中的环境控制越来越严,尤其是墙体位移使土压力很难发展到极限值。
土压力实测也表明,围护墙的土压力随墙体的位移变化而改变。当墙体向基坑内变形时,静止土压力随位移变化逐渐减少,并趋向一个极限值,而后基本上不随位移增大而变化;此极限值可考虑为主动土压力。反之,如果墙体向基坑外变形,则土压力随之变化,静止土压力逐渐增大,趋于另一个极限值,而后逐渐稳定下来;此极限值可考虑为被动土压力。作用在开挖面以下的墙前土压力变化与墙后的土压力变化类似。上述土压力与位移一般呈非线性关系,近似于双曲线。计算这类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应考虑土压力随位移的非线性变化。当挡土墙上部向基坑外变形时,墙后的土体一部分处于被动区,而墙前开挖面以下的土体处于被动区还是处于主动区,不能预先设定。为此,建议采用非线性土压力代替极限土压力。其基点是:最大主动土压力采用朗金主动土压力强度,而最大被动土压力采用朗金被动土压力强度,中间土压力则随着土体位移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往往要根据各地的土质情况进行实验与统计分析确定。以采用类双曲线变化的土压力-位移关系为例。
uΕ0时,Δp-u曲线称为被动曲线;uΦ0时,Δp-u曲线称为主动曲线。ka、kp分别为主动曲线与被动曲线起始时的土的水平抗力系数;ma、mp分别为主动曲线与被动曲线起始时的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当位移向坑外且很大时,墙后土压力趋向被动土压力强度pp,并以此为限;当位移向坑内且很大时,墙后土压力趋向主动土压力强度pa并以此为限。墙前土压力与墙后土压力类似。
非线性土压力理论,反映了土压力随土体位移成非线性变化,且当位移较大时,土压力变化速率变小,体现了土的水平抗力系数k随位移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在计算中,不必判断土压力是否小于主动土压力或大于被动土压力。将非线性土压力理论与2法结合,就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非线性土压力的全弹簧弹性地基梁法。由于采用了非线性土压力,在土压力描述中出现了位移,地基梁方程的左、右端项中将都有位移出现,因此需要采用迭代求解。建立在非线性土压力基础上的全弹簧弹性地基梁法比2法更加合理。非线性变化的特点体现了土压力与结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的相关性,自调适能力大大增强。
四、应用
根据1法和3法,编制了相应的空间计算分析程序。下面通过一实例说明后者的优越性。新上海国际大厦基坑支护工程位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该基坑工程采用地下连续墙与钢筋砼支撑形式,基坑开挖深度为13.4m,平面尺寸为75m×77m,支护结构墙顶标高为±0.00m,地下水标高-0.8m,地面超载10kPa,地下墙与圈梁砼强度为C30,弹性模量为3×104MPa分3道工况支撑开挖:工况一,浇顶圈梁及内支撑,支撑标高-0.400m,挖到-5.2m;工况二,浇第二道圈梁及内支撑,支撑标高-4.800m,挖到-9.400m;工况三,浇第三道圈梁及内支撑,支撑标高-9.000m,挖到-13.400m。采用1法进行计算分析。可以看出,在受力比较集中的东北隅角区,变位相当之大。这是由于隅角本身是受力集中区,而该法假设隅角承受极限主动土压力,当出现向坑外的位移时虽然实际会形成被动土压力,但该法仍然使用主动极限土压力作为约束,必然使得约束偏小,变形偏大。
采用3法(土压力采用双曲线变化关系)进行空间计算分析,可以看出,空间形状比较和缓,在隅角部分,位移也比较平缓,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
将两种方法的位移包络图与实测比较,从中可以看出3法的墙体位移包络图实测变形包络图与3法算出的变形包络图非常相似,而与1法的结果差别较大。这是因为,3法的非线性土压力更加接近土体、结构的工作机理,而全弹簧工作的方法动态描述土压力的主动与被动,反映了土压力与位移间的相互关联与互动性,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结果也就更加接近实际。
目前基坑设计中还普遍采用1法,虽然操作简便,但与实际出入较大。本文中的3法,采用更接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真实状况的非线性全弹簧土压地基梁模型,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计算一样方便,值得在设计计算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