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引起疟疾一例报告的病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1

输血引起疟疾一例报告的病案分析

张存香

张存香

青海省贵德县人民医院检验科811700

疟疾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湿热带气候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而在寒冷、干燥的高原地区比较少见,血源性疟疾就更为罕见,因而容易被误诊和延误患者的病情。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3岁,因结肠癌于2010年8月4日住院给予输血纠正贫血,后于8月20日行手术治疗,术后因肠瘘、低蛋白血症行支持治疗,给予输血及血浆,末次输血浆时间是2010年9月16日。后于2010年9月29日患者开始出现寒颤,寒颤后高烧,体温高达40℃给予对症治疗2天后,病情未缓解,寒颤次数增加,高烧不退,经科室会诊,怀疑为疟疾。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30g/L,WBC:8.3×109/L,N:0.72,L:0.22,M:0.06,薄血膜涂片用瑞氏染液染色后,显微镜检查发现血片中有大量疟原虫存在,B超检查:脾肿大。结合实验室检查临床初步诊断为疟疾。给予抗疟药物治疗,口服氯奎及伯胺奎,1天后寒颤次数减少,体温逐渐下降,2天后寒颤停止,体温正常,继续口服用药共8天后停止,身体状况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诊半年余,已恢复健康。

2、讨论:

①从本例病案可以看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流动人口的增加,疾病的“区域性”已被打破,即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疾病同样可传入高原地区,由于本地区该类疾病实属罕见,临床医生缺乏经验导致病情延误,同时说明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

②尽管血液成分分离技术日趋成熟,血液传染病筛查技术不断提高,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经输血传播的几率大大降低,但大量输血后各种病原体感染仍然影响着患者的健康,输血除能治疗患者外,也可能引起输血不良反应、并发症和输血相关的传染病(病毒、细菌感染、梅毒和疟疾等),如何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性,是当前输血医学、临床医学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在血液检测项目逐渐增加的同时,血液检测技术也不断改进,然而由于病毒感染血液后“窗口期”等相关问题的存在,血液输注仍无法达到“零风险”。通过本病案的分析,临床上为了防止血源性疟疾的发生,建议献血前的检查中应增加对疟疾的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