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几点思索
冯秋勇山东省招远九中265400
2008年山东省全面推进高中阶段素质教育,提出了“全面培育合格学生,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这给山东的高中校园带来了一股沁人心脾的春风,让音、体、美这些高中并不重视的小学科焕发了勃勃的生机。基本能力学科纳入高考,体现了对这些学科应有的重视,但是艺术本身不应为应试而存在,当人们对艺术教育投入了足够的关注度后,淡出应试也成了音乐美术学科发展的必然。在高中阶段开展音乐教学,是对生命成长规律的一种尊重,下面我就近几年音乐教学的一些体验简单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音乐是一门有声听觉课程,如果一味地放在试卷中让学生去笔试答题,必定发挥不出它的实际影响意义。所以注定它的道路会越变越窄,进而会退出高考历史舞台。那么新形势下,我们该如何上好音乐课,让学生达到一个较好的欣赏鉴赏的目的,切切实实摆在了我们高中音乐老师的面前。
通过这几年的摸索实践,有了一定的体会:
一、领导重视艺术学科,规范艺术课堂时间
我们学校在基本能力学科退出高考之后,并没有像其他学校那样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取消了音乐课,而是更好地放手与音乐老师,给了我们很大的课堂自主权,让我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合理安排好所要学习的内容。我们学校一直坚持按照课程标准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开设音乐课程,学科制定教学教研计划,艺术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实践证明,每周拿出一节课给艺术课,不但没有对学生的文化课产生冲击,反而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有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课堂时间的保证,我们的音乐课堂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景象。有时候我们会让学生欣赏一些比较精彩的演唱节目,例如《我是歌手》、《中国好歌曲》等。有时候还会让学生欣赏一些高雅的交响音乐,开阔他们的视野。有时候我们也会播放一些感恩视频,让学生学会感恩社会、感恩父母。从另一个方面让学生全面发展,这些都是在文化课堂学不到的知识。实践证明,我们的艺术课堂不但冲击不了文化课,而且对于调节学生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育积极健康的情商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转变传统观念,正确对待流行音乐
新课改音乐中明确提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是新课标的执行者、落实者、就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流行音乐的积极作用,不能一味地反对学生接触流行音乐,更不能认为流行音乐是“洪水猛兽”一棍子打死。流行音乐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曲调清新感人,易学、易记、易传唱,更能引起人们思想情感上的交融和共鸣。
我认为:大众喜欢它、学生喜欢它,自有它存在的价值,存在即合理。我们的音乐课何不大大方方地将它引入到我们高中的音乐课堂中来呢?
四、坚持贯彻音乐课程“培养兴趣,发展音乐感受、鉴赏、表现、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情操”的总目标
要把音乐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落实到让学生喜欢音乐、爱上音乐课方面上来,把教学中的过程及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来追求,把知识技能融于学生喜爱的各种趣味性实践活动来体现,把培养学生丰富的生活情趣作为教学目标来设置。在教学中,要努力实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注重音乐实践的基本理念,并认真把它们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在教学中,积极思考面对学生教什么、谁来教、对谁教、怎么教,预见目标能否达到和实现,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原则。通过每节课的教学不断检查已成的教案,针对课堂教学的进展、学生的需求,及时加以补充、修改、完善。
五、合理利用好课间时间
通过与校领导的积极沟通,我们学校的各类兴趣活动小组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我们音乐学科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了合唱课和舞蹈课。这两个课程的开设大大丰富了同学们的课间生活,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高中的学习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五光十色的,这些课程为同学们的高中生活增添了诸多记忆中的靓丽片刻。
大课间兴趣小组诸多活动的开展,让我们发现了许多有音乐潜质的好苗子,也让许多同学在活动中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艺术课程的开设及兴趣小组的活动促使许多同学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方向,在与老师、家长沟通的过程中选择了艺术之路,为自己的将来探寻到一条适合自己梦想之路。
“用艺术涵养生命,用音乐启迪心灵”,这是我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对音乐教学的一种理解。对音乐的尊敬,对音乐的礼赞,使我们深深地理解自己肩上的责任。面对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仍然在探索、实践着适合我们学校艺术的发展之路,在另一个舞台上绽放高中教学生活的精彩。以上是本人的观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