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的风险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的风险分析

潘伟健

温州市华夏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摘要:工程量清单招标使得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从传统的以定额为依据的定价模式向公平竞争、市场定价的方向转变。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为追求工程进度,减少财务成本,又衍生出一种在初步设计阶段就编制模拟工程量清单进而进行招标的方式,并得到广泛采用。但在实际工程承发包过程当中,工程发包方对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方式的适用性及不确定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希望通过对风险的分析为发包方采用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方式提供参考,权衡利弊合理配置承发包双方的风险,真正发挥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的优势。

关键词: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风险规避

一、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定义

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是国内工程量清单招标衍生出来的一种招标方式,在工程处于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纸没有设计完成,而建设方为缩短工程开发周期提高资金利用率将施工图设计时间、工程量清单编制时间、招投标时间、基础施工时间进行穿插搭接,根据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文本,参照以往类似工程以其为蓝本结合拟建工程的技术指标要求编制工程量清单,在虚拟工程量的情况下组织价格竞争,确定中标单位及单价,工程实施中按实际施工图进行重新计量的方式确定结算造价。

二、采用模拟工程量清单后遇到的问题

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方式近年来在国内建筑业被广泛应用,特别是有些地方政府为加快城市建设速度,在许多公共建筑中如大型办公综合楼、医院、大型体育场馆等工程项目中采用。然而其应用状况及其效果差别较大,与建设单位最初的设想有较大的差距,效果并不理想,虽然工程开工时间大大提前,然而工程实施中出现问题多多,造成甲乙双方在工程实施中对工程造价的难确定分歧较大,争议索赔多,投资难以控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模拟工程量编制的参照工程的选择是否合理,与拟建的工程是否具有可参照性。比如住宅类工程因其功能单一,相似度较高,主要的差别在于装饰的定位与档次。而公共建筑功能复杂且各有特点,体现在设计上本身就要求有多样性与独特性。由于建设周期较长,随着设计的进一步深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发包方的要求也会不断得丰富或改变,进一步拉大了其之间的差异性。使得模拟工程量清单的子目很难覆盖实际工程的清单子目,招标确定的单价参照率低。因为设计的变化许多措施项目的内容在招标清单中没有体现,而这些措施费用往往与投标单位的施工组织及企业实力有密切的关系,在实际操作中一般计量与定价较难,大都是通过招标竞价的方式确定,而发包方与承包方合同签订后再通过协商定价,由于没有竞价的压力下往往出现讨价还价,分歧会较大难以确定。

三、模拟工程量清单的风险分析

1.监管风险

现行的工程量清单招标管理模式,有审定备案的施工图,完整的项目审批手续,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管理办法。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方式只是国内工程量清单招标衍生出来的一种招标方式,目前还没有一整套单独的与之配套的监管模式。往往都是现行的审批模式下,通过走绿色通道先招标后补资料再行审批。这样有可能会出现边设计、边施工、边审批的现象。出现有些项目已实施但审查中通不过需返工整改,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工程计价的风险

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工程采用“量价分离”固定单价的计价方式,建设单位承担量的风险,投标单位承担价的风险。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要想达到预想的效果,必须要做到与招标文件、评标办法、拟定合同条款等相互协同,才能有效控制工程成本,优选出有竞争力的承包单位。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由于设计深度不够,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主要归类以下几点:

①.清单漏项

由于模拟清单是参照类似工程的工程量清单,清单漏项在所难免,一般会在招标文件中约定工程变更计价规则,漏项可按新增清单子目由甲乙双方协商确定价格,有定额可以套用的子目相对好处理。对于无定额套用或参照的子目,需对非竞争的投标价格定价,由于是在总包单位已经确定的情况下的协商定价,无法达到招标竞价的效果,如果漏项较多会造成投资成本失控。

②.项目特征描述的变化

由于建筑工程的特殊性,没有一个建筑工程的设计是一模一样的,模拟工程量清单是参照类似工程编制的,其中列出的项目会有一部分与工程实际不符,随着设计的深化,初步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得到细化,造成清单描述的特征发生局部变化,使得投标单位的报价不可用,新增项目还要重新核定清单单价,部分价格风险又转移给了建设单位。

③.不平衡报价

模拟工程量清单编制时设计处在初设阶段,还没有正式的施工图,清单的工程量都是根据初步设计文本预估的。有经验的投标施工单位会根据提供的清单工程量,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对其作出预判,采取不平衡报价。预计工程量要减少的清单项目压低报价,预计不发生的项目或者今后变更修改取消概率很大的项目报非常低的价格,预计今后变更增加工程量概率较大的清单项目则采取抬高报价,投标时采取低价中标的策略,重计量时又可以通过变更退还报低价的项目,变更后的项目如果没有报价又可与发包方协商定价,获得一个较高的合同总价,从而取得很好的利润。所以对模拟工程量清单的编制的质量要求是非常高的,它需要有经验的造价工程师对拟建项目有深入的了解,对清单项目的设置与工程量要有全面考虑,工程量清单不能有明显的漏项和多余项,特别是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清单工程量,其数据指标不能偏离正常值太大,才能降低不平衡报价带来的风险。

3.风险转嫁的博弈

模拟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建立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它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对发包方和承包方同样都无法预测。因此承发包双方就会在招标及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利用自身的优势去采用各种手段来规避风险。出现争议往往是这种风险转嫁行为造成的风险不对等。从发包方的角度,主要是利用自己在招标阶段的主导地位,通过招标文件中的评标办法采取低价中标,通过合同条款把可能发生的风险叫承包方竞价包干,从而实现把风险转嫁给承包人。这样承包方在投标时就会面临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如果承包方如果按照发包方的思路把预期可能发生的风险均考虑在报价中,那么报价就会很高,但这样很难中标。如果有幸中标了,从发包方的角度看不管风险实际是否发生,发包方都要承担这部分的风险费用。这样有可能支付了本来未发生的成本。这与发包方通过招投标转移风险、降低造价的初衷相背离。另一种选择:承包人为了招标,尽可能不考虑或考虑少部分的风险,以降低报价来增加中标的概率。中标签订合同后,寄希望施工中风险费用没有预期的大。如果一旦实际发生的风险超过预期,承包人面临利润大幅损失甚至导致亏损,承包人就会以各种理由或者变更要求与发包人进行协商希望调整合同价款。

建设工程领域的特点决定了发包方在招标阶段是处于主动的主导地位,但工程开始实施后其主动性随之发生变化。建设工程的场地是固定的地点,不能变换和移动,另外发包方的建设资金投入到工程项目中,在未竣工前都还是个半成品,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更无法中途变现。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发生纠纷往往会处于变动不利的地位。万一出现无法继续合作需替换承包方,与原承包方的清算的谈判、协商、重新招标等过程时间比较长。并且原承包方掌握着很多项目的基础信息,如果原承包方不配合,这些信息无法完整、准确移交给新承包方。新承包人因对原工程项目的前期建设的相关情况掌握不全,在续建工程中增加事故风险。并且新承包方进场施工相当于二次进场施工,所需的相关费用增加发包方的成本。由于建设工程基础部分的利润相对较高,新承包人续建的部分往往利润较低,新承包人在报价时考虑到他与正常施工工程风险及所得利润的对比,以及修复原承包方的缺陷增加的费用,一般会比原承包方的报价高出很多。

从承包方的角度出发,承包方支出施工的费用组成包括人工、材料、机械费用。人工工资,施工机械的租赁费用按月支付,材料款方面由于承包方与材料供应商一般有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材料款的支付方面占有主动地位,会要一定延期支付时间。万一出现无法与发包方继续合作而中止合同,承包方面对的风险主要是已投入的包括人工、材料、机械等建设费用及后续的处置费用。前面已实施的建设费用一般由发包方按月支付的工程进度款支付,现行的惯例工程进度款一般支付到已完工程的85%,有的工程还有预付款。由于建设工程桩基、基坑支护、地下室部分的利润相对较高,加上工程款按时支付承包方承担的风险较小。另一方面承包方的工人大都是临时组建的,一些基础的设备是租用的,一旦发生纠纷导致停工、终止合同,承包方可以将工人解散,设备停租,材料款一般是根据发包方的按月支付的工程进度款进行安排支付的,不存在超付的情况。

发包方与承包方都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可能的风险,从表面上看似发包人掌握着主动权。但从上述分析结果看,在风险不确定性很高时不论承包方采用报高价还是报低价,一旦风险损失超过预期造成争议,往往发包方受损失的程度比承包人大。承包方如果高价中标相当于清单中罗列的风险是否发生,风险的费用都转嫁给了发包方。如果高价中标风险费用超出承包方的承受能力,承包方就会提出增加费用。如果接受承包方的要求相当于自己承担了风险。如果更换承包方不但增加了重新招标发生的交易费用;相关的诉讼费用;新承包方修复原承包方的缺陷所增加的费用,还导致了工期的延长,资金占用成本增加。这些都有违采用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初衷。

四、结束语

发包方应谨慎使用模拟工程量清单招标的方式,应结合发包工程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它的利弊及其风险。发包方通过招标对风险采取规避的措施本无可厚非,但要对承包方的风险承受能力有个客观的评估,而不是把所有的风险都强加给承包方,当风险损失大于承包方的其结果承受能力时,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

[2]赵颖慧高平模拟建筑工程量清单的应用分析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