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强(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3-0419-02
【摘要】本文从关爱农村留守妇女角度出发,运用课题组专家设制的《农村留守妇女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调查问卷表》,对600名留守妇女进行调查和为期一年的行为干预研究。旨在为国家各级卫生部门今后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和防治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农村留守妇女艾滋病健康教育行为干预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男性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特殊群体也在逐渐扩大。外出打工的男性青壮年,具有流动性大、社会约束力弱等特点,致使他们已成为中国性病艾滋病传播的重点人群[1],而留守在家的妻子被迫成了艾滋病(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的高危感染人群。为了解该人群爱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2011年12月—2011年2月,对河南省外出打工比较集中的河南省太康县600名留守妇女进行为期一年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资料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丈夫外出打工半年以上、年龄在20-50岁之间、600名已婚留守妇女。
1.2方法
运用自设问卷调查表,对600名留守妇女进行基线调查。⑴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留守妇女的社会人口学特征、10个AIDS基本知识、干预前后留守妇女对AIDS及AIDS人的态度和行为情况等,在预调查基础上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然后进村入户对留守妇女开展干预工作,每季度干预一次,一年后使用同样问卷对600名留守妇女做干预后调查;⑵干预方法:主要包括AIDS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知识宣传册的发放、专家讲座、宣传栏张贴宣传画、正确使用安全套的VCD播放、现场咨询和免费发放安全套等;⑶质量监控:从课题设计、干预资料的选择、参与人员的培训(包括现场干预人员:如作者学校在当地医院实习的学生、村干部和村卫生员等)、数据录入与分析等。
1.3统计学处理
将600份有效问卷使用EpiData软件录入计算机,经过逻辑查错形成最终数据库。对干预前后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运用SPSS18.0软件包处理分析,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双侧)。
2结果
2.1留守妇女的人口学特征
由于是入户一对一面对面的调查,600份问卷全部收回,有效率达100%。在600名留守妇女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478近80%;经济来源:靠种地收入的16.8%,靠丈夫打工收入的68.5%,靠小生意收入的7.9%,靠其他收入的占6.8%。
2.2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正确知晓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留守妇女对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血液、母婴、性行为)的知晓率在74.6%;但对日常生活接触和蚊虫叮咬传播艾滋病的概念相对比较模糊,正确了解率在40%~65%之间。在该项10个问题的调查中,除艾滋病不会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和艾滋病高发年龄两组的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问题的知晓率均显示出干预后高于干预前,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干预前后对艾滋病人的态度情况
干预前,留守妇女愿意接触艾滋病人的认同率较低,有78.0%的人对艾滋病患者歧视与恐惧心理,紧张躲避是留守妇女对于公共场所艾滋病病人的主要反应,表现出对艾滋病患者不宽容、不同情的态度。干预后的认可程度有明显提高,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干预前后的行为情况
干预前,夫妻团聚期间安全套使用率为1.1%,干预后,夫妻团聚期间安全套使用率上升到57.7%;自愿参加艾滋病咨询检测率由干预前的0.5%提高到干预后的52.3%,医疗器械安全意识效果也非常显著,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河南省艾滋病疫情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单位和血液制品企业在少数贫困农村地区设立单采血浆站,违规操作造成交叉感染,部分地区不同程度的造成艾滋病病毒经血传播而感染。河南省省委、省政府立即采取措施,在全省范围内严厉打击和取缔非法血站,实行临床供血三统一,同时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干预。经过数年的努力,使河南省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全省的防治重点是一些高危人群,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干预和宣传教育信息十分有限。从我们这次被干预的600名留守妇女中结果显示,干预前对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是55.1%,低于《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在2010年底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在全国15~49岁人口中,城市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75%以上,流动人口达到80%以上[1]。干预后该人群艾滋病知识整体知晓率达到81.4%(P<0.01),高于全国流动人口的80%以上。对艾滋病患者态度由干预前的22.0%提高到干预后的67.0%;夫妻团聚期间安全套使用率也由干预前的1.1%上升到干预后的57.7%(P<0.01)。说明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在农村留守妇女中是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但也提示我们,安全套的使用率在对外出打工比较集中的留守妇女家庭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2-4]。
通过一年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虽然留守妇女艾滋病认知及行为提高效果明显,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受许多社会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以知识的改变为前提,并且需要社会环境的改变而给予支持。还应当清醒地看到,留守妇女和外出打工的丈夫都是弱势群体[5],留守妇女这个群体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继续扩大。加强这个普通而又处于弱势地位群体艾滋病宣传教育及干预工作是关系到整个农村社会稳定、家庭和睦、民族发展的大事,因此今后的干预工作中,除加强知识和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外,还应给予社会的支持。把宣传工作做的更精细深入,人人都去关爱这一特殊人群。特别应该在防治艾滋病干预措施的落实上很下功夫,只有真正有效的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才是尽快控制艾滋病蔓延和流行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EB/OL].
[2]聂玲,常春,史宇晖,等.不同职业流动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比较[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18(1):54-55.
[3]卜永生,纪如平,赵文学.农村留守妇女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8,2(2):139-140.
[4]孙长青,王恪辉,张传排,等.河南省某3县HIV抗体阳性育龄妇女艾滋病认知行为调查[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2(3):405-408.
[5]张艳.关于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法律思考——以农村留守妇女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6):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