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主题的预设、生成与反思——从平行四边形第一课教学谈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1

课堂教学主题的预设、生成与反思——从平行四边形第一课教学谈起

刘俊山

如东县实验中学刘俊山

一、关于问题情境的预设

设计理念:

创设问题情境,应具有鲜明的目标指向和数学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不仅能架设新旧知识间的桥梁,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能增强学生思维活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设计实践:

教师出示全等三角形模型,并引导学生回顾“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内容与思路,随后在问题串的导引下,通过拼接活动揭示课题。

问题1:四边形是几何中的基础图形,你能利用手中的全等三角形拼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吗?能拼出几种?

问题2:你能将所拼出的四边形合理地进行分类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成反思:

1.本课实施的前提是每个学生必须自备好全等三角形的模具,在探讨分类的过程中,从边角的位置关系分类引出课题。

2.实施情况:由全等三角形自然过渡到平行四边形,在以旧引新的同时,给学生指明研究的方向和思路,通过拼接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步渗透了转化思想,从而为性质的探索埋下了伏笔。

二、关于自主探究主问题的预设

设计理念:

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论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有意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设计实践: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本课的重点,如何让学生主动探究并发现性质?如何让学生在主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此我设计的问题串是:

(1)类比三角形的研究,引导学生关注平行四边形的结构要素:边、角、对角线。

(2)提出问题、明确方向:平行四边形的研究应从边、角、对角线着手。

(3)通过将平行四边形作平行线剖析,引导学生从平行线的角度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结构,从而解决对角相等的问题。

(4)通过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形的变化,使学生自然、合理地想到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其他图形——全等三角形,进而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几何性质的认识。

(5)在学生根据观察和图形分割得出性质猜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演绎推理证明平行四边形边、角的性质,并进一步明确证明步骤。

生成反思:

自主探究、动手实践是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为理性概括提供感性基础,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本质的理解,因此设计探究活动必须具有实效性。

三、关于自主练习主问题的预设

设计理念: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的基本途径,经过精心选取、科学编排的练习将会使这一功用得到更充分体现,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设计实践:

1.议一议: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根据已学知识,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变一变:课本第84页例1,变式为一组邻边比为1:2时,如何求各边长?

3.算一算:第84页练习1、2。

4.想一想:第84页练习3。

5.证一证:在四边形ABCD中,BD平分∠ABC,点E在边BC上,且AD∥BC,AE∥CD。

(1)图中有哪些线段是相等的?为什么?

(2)求证:AB=CE。

生成反思:

例题及变式训练通过议一议、想一想、变一变、算一算、证一证的形式层层递进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训练,将知识巩固、能力的提升及思想方法的渗透落到实处。

归纳小结,反思提升则应侧重于引导学生归纳知识要点、应用规律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自主评价的意识,以促进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和谐地发展。

总之,让学生在探索中求知,在思索中求智,在品味中求美,是我们数学教师永远的追求。课堂教学将会因主题的“预设”而有序,因充满灵动的“生成”而鲜活,因我们的不断探索“改进”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