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承刚(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医院553001)
【摘要】探讨使用黄虎白草汤改善肛肠疾病术后排便时疼痛,大便干结难下等便秘症状,服用后减轻排便疼痛,均可顺利排便。
【关键词】中医中药辨证论治肛肠疾病术后便秘疗效。
【中图分类号】R9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280-01
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8例,女性23例,年龄23岁~61岁,其中混合痔术后13例、肛瘘术后15例、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后6例、肛裂术后7例。
2.治疗方法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针对直肠肛门疾病如痔疮,肛瘘,肛周脓肿,肛裂等术后出现的便秘,使用黄虎白草汤,方用黄柏15g、虎杖15g、白茅根20g、草决明20g、蒲公英20g、元胡15g、杏仁12g、大云15g、熟大黄9g,用法:水煎分三次口服。
3.结果
41例术后患者服药1~3剂后在不同时间内均症状缓解,顺利排便。服药后2小时排便20例;服药后8小时排便13例;服药后24小时内排便6例;服药后36小时内排便2例。
4.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便秘主要分结肠便秘和直肠便秘两种,前者系食物残渣在结肠中运行迟缓而致,后者则因食物残渣在直肠滞留过久,也称排便困难。人的排便的过程大致分为两个步骤:①粪便向直肠推进:在正常情况下肠道总蠕动每天发生3~4次,使粪便迅速进入直肠,扩张并刺激直肠粘膜,引起排便反应;②直肠的排空:当粪便充满直肠后即发生便意。排便动作受到大脑皮层和腰骶部脊髓内低级中枢的调节,通过直肠收缩、肛门括约肌松弛、腹肌及膈肌收缩而将粪便排出肛门。肠的总蠕动常常由胃-结肠反射引起,故排便常发生于进食之后。便秘的因素有许多,其中重要的有:进食过少、食品过于精细缺乏残渣、幽门或肠道梗阻、结肠张力过低、乙状结肠过度的和不规则的痉挛性收缩、以及腹肌、膈肌、肛提肌及(或)肠壁平滑肌收缩力减弱,直肠肛门疾病如痔疮,肛瘘,肛周脓肿,肛裂等术后引起的便秘。
中医学对便秘的治疗历来强调需从整体出发,针对病因,调节饮食、情志,遵照“保胃气、存津液”原则,合理用药。反对滥用泻剂,伤气耗液。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反复强调,阳明病有大病,并非都可寒下,若肠中津液亏耗,此时大便虽硬亦不可攻,只宜外导或润下通便,设“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以训后人。但仍有不少医者治病不求甚解,见便秘之症便处以承气汤攻之,殊不知“承气本为逐邪,非专为结粪而设”。只有体内滞留有害物质如热邪,宿食、瘀血、痰饮、食物或药物中毒时,为宜因势利导,通过泻下驱邪而出。而慢性便秘是津液亏、气机郁、脾肾虚的结果,因此,断无攻下必要。
本文讨论由直肠肛门病变痔疮,肛瘘,肛周脓肿、肛裂等疾病术后引起的便秘,属有器质性病变的急性或慢性便秘。患者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常见的伴发症状为腹胀、腹痛、口渴、恶心、会阴胀痛。多数患者均有心情烦躁,部分患者还有口苦、头痛、皮疹等。少数患者表现为神经质,治疗上西医方面使用胃肠动力剂及导泻剂,可使排便不规律,并有药物依赖的可能,加之药物本身的副作用,导致多数患者不愿采用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慢性便秘的最大特点,就是反对“见秘便泻”的单纯处理,这样才能灵活治疗,无后遗诸症。贵州地区气候多湿,故而便秘多为湿热或兼气虚、或兼气滞;阳虚或阴虚、热结或血虚使气血运行不畅,肠络瘀阻,大肠传导功能失调所致;合并肛肠疾患时,局部瘀血、肿痛,尤其是手术病人惧痛而控制排便,致宿便日久而致便秘,大便干结难下,努挣又波及伤口,加重疼痛,如此恶性循环,加重便秘。患者则更加恐惧,惧食,影响伤口愈合。本方中黄柏苦寒沉降,长于清下焦湿热,泻火解毒,散结消肿,元胡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白茅根有助于黄柏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之作用,大云润肠通便,杏仁引药入大肠经,并有润肠通便之效。诸药为伍,有较强的清热解毒、除湿活血、止血止痛、利尿通便,兼有消肿镇痛,清热生肌的作用。本方广泛用于痔、瘘、裂、肛周脓肿等肛肠病术后,是抗炎、镇痛、润肠通便的较好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