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自主反思数学思考的过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1

引领学生自主反思数学思考的过程

罗成平

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小学266700

新课标指出:“数学思考是指运用‘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进行的思考,它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从数学角度去分析问题的素养,会使学生终生受益,而无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而引领学生学会自主反思是实现数学思考这一课程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学生反思数学思考过程,就是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从而有利于数学认知活动的开展。正如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所指出的:“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平日教学中,我从以下两方面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反思:

一、在学习活动后的反思

如果说课堂是以“知识”为起点,那么课后的反思就是以“思想方法”为核心,从而会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活化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巩固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等起到十分有益的作用。

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一课,教学后,我抛问:实际生活中没有圆规,你怎样画圆?学生感受到了挑战,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可以找一木条,现做一个大圆规;有的说,可以把一根长绳拴在我们的标枪上,一个同学固定住长绳的一段,另一个同学用标枪拉紧长绳,然后画一个圆;有的说,可以多找几个人,像做“丢手绢”的游戏那样,围成一个圈,再让一个同学沿这个圈画就可以出一个圆了……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接下来,我就有意识地带领学生来到操场上画圆:你们能用刚才的方法试一试,画出一个圆吗?学生结合刚才的思考很快就画出了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圆。接着请学生回顾刚才画圆的过程,思考练习题中“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由此进一步引领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得出因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所以车轴装在圆心上,便于运动,从而解释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达到了新课标“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目标。

二、在问题解决后的反思

很多学生认为课堂上做完题就是完成了任务,而不会主动去考虑解题过程中所反映出的数学思考作再认识,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后进行及时反思:你是怎么想的?回忆一下你的思考过程。这个问题你是怎样一步一步解决的?为什么这么做?不这么做行吗?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如果有,哪种办法更好?想想是否能变换成另一种形式?有时候这种反思会比做题本身更为重要。

如教学“5的认识”,这是小学一年级第5节数学课,对于刚入学几天的孩子来说,理解“数的组成”这个概念多难啊!我想了一个办法,找来个空易拉罐,请学生闭上眼睛,听一听老师往里面投了几枚硬币。随着清脆的五声“当、当、当……”,学生会马上说出“5”。接着再让学生拿出学具表示“5”,学生的摆法真可谓

0000

百花争艳,有00000,有000,0……

00

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其中孕育着许多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这是学生思维的一个飞跃。这时,老师再继续讲“5的组成”,要求学生动手摆一摆,先把5根棒任意分成两堆,学生的分法有4种,教师让学生叙述,边板书:

4321

1234

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很快发现了规律:上边的数越来越小,下边的数越来越大。老师插讲:“这样写不仅好记,而且不会少一组。”教师此时追问:小朋友,刚才我们是怎么分的?通过老师的提问,进一步激起了学生的思考,最终通过观察以上的分法,发现了规律,也为后面学习“6-10的组成”打下了基础。就这样,伴随着学生每学习一个知识,老师就指导学生反思总结一定的学习方法,日积月累便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而,每堂数学课要引领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把数学思考方式、方法整合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数学化的过程之中,也才能真正抓住数学思考的内在本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改进自己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及解读。

[2]华应龙主编个性化备课·数学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赵国宏主编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杨九俊主编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