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与经验特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与经验特色研究

陈思韵阮晓枫胡泽涛

陈思韵阮晓枫胡泽涛(广州中医药大学510405)

【摘要】通过研究岭南罗氏妇科学术流派的传承脉络,总结岭南罗氏妇科的主要学术思想和用药特色,为临床中医妇科辩证、诊断、治疗用药方面提供经验。

【关键词】岭南;罗氏妇科【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6-0219-01

岭南医学发展历史悠久,世代名医辈出,医学流派纷呈,对中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其形成与岭南中医药文化息息相关,见证了南越文化、中原文化等多个文化体系的相互融合,充分体现创新性、开放性和实用性。岭南中医妇科便是在此背景下蓬勃发展。现在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构成主体主要是蔡氏妇科、罗氏妇科两大妇科派系,以及部分专治和兼治妇科病的医家。本文通过浅析岭南妇科体系较为成熟的罗氏妇科的传承脉络,为岭南中医妇科辩证诊断、治疗用药提供经验。

1罗氏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罗氏中医妇科起源于罗棣华,盛于罗元恺,对现代中医妇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与其顺应社会的变迁,将家系传承、师承教育、院校教育三者有机结合的特点密切相关。

罗元恺出生于南海书香之家,其父罗棣华是晚清儒士,以儒通医,悬壶于南海、广州等地。罗元恺幼承庭训,在父亲的医学启蒙下奠定了扎实的中医药文化根底。1930年罗元恺考入广州中医药专门学校,1935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成为广东中医院医师,并留校任教,以传播和振兴中医药为己任。在院校教育的传入和医药兴教的背景下,罗元恺意识到中医药的发展与壮大必须依靠院校教育来培养大批优秀人才[1]。

1956年,罗元恺在广州中医学院建校之初便开设了中医妇科学学科,成立妇科教研室,成为建国后第一代中医妇科学术带头人,培养了欧阳惠卿、张玉珍和罗颂平等第二、三代学科带头人和众多优秀学子。此外,罗元恺还通过编书立著传播学术经验与思想,自此院校教育成为罗氏中医妇科传承的主要方式。罗元恺之独女罗颂平,更是集家传、师承、院校教育与出国研修之优势,学贯中西,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是罗氏妇科第三代传人。

经过几代罗氏中医妇科人的开拓创新,逐渐形成独特的妇科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建立起医疗、教育、科研相结合的优秀团队,将罗氏妇科进一步发扬光大。

2罗氏妇科理论特色2.1重视肾脾,固护本源。

中医经典理论卷帙浩繁,对罗氏妇科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脏腑理论联系妇女月经和生理特点,紧密联系临床,罗氏认为女子应以肾为先天,提出了“肾气—天癸—冲任—子宫轴”的概念。罗老强调肾气盛衰是直接关系到女性生长发育和生殖盛衰的根本,其为冲任之本,胞脉之系。肾之精、气以及肾中蕴含之真阴元阳的盛衰,对子宫的生理和病理改变起到重要的影响。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妇女一生经孕产乳功能均以血为用,故脾胃与妇科关系亦很密切。罗老极其推崇景岳之说:“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滋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故临床重视肾脾以调经、种子、安胎。

2.2扶正驱邪,复杂病机审时势。

在岭南地区,由于地卑土湿,长夏多雨,阳燠之气常泄,阴湿之气常蒸,故岭南人普遍体质羸弱。妇科疾病在病机上也趋于复杂,故在辨证上多综合考虑,对于妇科症瘕之辨治,理论上应多用行气活血,化瘀消瘕之剂,该法适合于邪盛而体质壮实者,但是在岭南患该病者却往往是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故罗氏治疗症瘕,依据个体的差异性,常兼顾扶助正气,用药平和,少用峻烈攻下之剂。所以凡及病史必详闻,判断疾病虚实,分清疾病的主次矛盾,才能对病情有准确的把握。

2.3医治法多,病证结合疗效奇。

罗氏在治疗妇科疾病时,注重病证结合,在治疗月经不调,着重补肾,兼理肝脾气血,调理月经周期,并提出:滋益肾阴,乃调治闭经之要着;针对助孕,提出补肾健脾,固气养血;治疗黄体不健和高催乳素血症以温肾为主而兼滋阴促排卵;安胎上亦提出补肾健脾,固气养血。

并在此理论指导下发展出助孕1号、2号丸,调经种子丸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成方,在后续的方药研究中也显现了其理论的科学性[2]。

3岭南罗氏妇科的方药特色3.1善用经方,在原方基础上创新。

岭南医家善于使用并发掘古人经方时方,结合自身理论特点和临床使用情况,加以改良整理出自己一套更为实用的辨证论治思路,在遣方用药上体现了较大的灵活性。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的妇科名方众多,如当归芍药散治妊娠腹痛,小柴胡汤治产后郁冒,甘麦大枣汤治妇人脏躁等,在陈伯坛的《读过金匮》等岭南医家医著中多有论及与应用。岭南医家在时方的应用更是推陈出新,如滋养肾阴的左归饮、左归丸;滋阴清热的保阴煎;补益肾气的归肾丸和补肾益气血的毓麟珠等都是岭南地区临床应用广泛之方药。如罗元恺创制的“二稔汤”是从张锡纯的固冲汤加减化裁而来的[3]。组成:岗梅根、地稔根、续断、制首乌、党参、白术、熟地、棕榈炭、炙甘草、桑寄生、赤石脂。

功以补气摄血,药性平和,适用于崩漏出血较多阶段,切合岭南实际。

3.2用药平和,临床用药细分度大。

由于岭南地区温暖潮湿,其人体质多脾虚湿热兼有气虚阴虚,所以在用药上应以平为期。如在《金匮要略》妊娠病篇之胶艾汤证,罗元恺认为在运用此方治疗虚寒证之胎动不安时,方中川芍、当归虽有补血之功,但其性辛温,易走窜动血,岭南地区体属阴虚或兼有血热者不宜用,否则足以助长其出血。故罗老在临床上治疗出血期间的患者多选用熟地、何首乌、黄精等守而不走的药物。这里也体现了岭南医家在妇科用药方面重视药物性味的特色。补气之药也是以平为期,不宜过于升散:如人参能固本止血,可救危固脱,但如兼有湿重者,岭南常用五爪龙代之,其性味甘平,扶正不碍邪,尤适宜岭南炎热多湿的气候特点。

3.3善用南药,效用独到。

岭南地处亚热带,植物生长茂盛,种类繁多,于是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岭南中草药。如五指毛桃、救必应、新会陈皮、化州橘红、地稔等均为岭南特有的“南药”。灵活运用道地药材,也是岭南医学的一大特色。在罗老经验方中也可窥见一斑,如二稔汤中以岗稔根、地稔根为主药,此二味为华南地区常用草药,性味甘、涩、平,具有补血摄血功效。桔荔散结片以橘核、荔枝核为主药,此二味善治妇人血气刺痛,为软坚散结的良药。另外,救必应行气止痛治其标,清热利湿治其本,可治湿热痛经。南药妙在新鲜,疗效佳,且价廉,副作用少,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岭南罗氏妇科学术流派在长期的传承发展、开拓创新中不断的完善,逐渐形成自己独到的专科特色,具有很强的可用性、鲜活性,系统整理归纳其学术流派发展脉络以及提炼学术特色,对于推进岭南妇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廖雅琪,王燕.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学特色研究(下)[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3.[2]张玉珍,罗颂平.罗元恺教授调经、助孕、安胎的思路与方法[J].2004,(21):352-355.[3]罗颂平,岭南医学之妇科学术与临证特色[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