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霞(河北省河间市米各庄镇1中河北河间062400)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适当的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扬起自信的风帆。尤其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可是赞赏也应该有“度”,千万不可滥用。
一、避免表扬泛化
课堂上,很多教师经常会给予学生“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说的真好!”这类表扬词语,学生从中只是了解到的终极结果。究竟好在哪,聪明在什么地方,棒在何处,学生从不知道,这种空洞模糊地表扬,除了给学生不真实的感觉之外,没有什么益处。所以,课堂表扬要有指向性,使学生不仅能从中得到前进的动力,更能找到努力的方向。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许多教师学会了以欣赏赞美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老师对学生优点的赞赏,这无疑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张扬,有利于教师的成长,这是一种进步。但是课堂中表扬的泛化倾向和以表扬代替鼓励,这种消极作用不可忽视。
在课堂上,有的老师为了激活课堂气氛,对学生表达不清的观点,甚至明显错误的主张,都不加分析,一律叫好。虽然,老师的意愿是对学生积极发言的“行为和态度”加以肯定,可是学生却把老师的表扬误认为是对发表内容的认同。
这是一种典型的表扬泛化,危害很大,容易造成学生认知错误,学到错误知识;容易产生导向错误,使学生认为敢说就行,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失去对严谨治学态度的追求。
二、不能搞形式主义
有的老师过于流于形式,“你真棒!”“拍拍拍,拍拍拍!”拍手表扬响彻整个课堂,课堂似乎热热闹闹的。但是,这种方式占去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师生的注意力也集中在这热闹的氛围中,独立的有价值的思考却化为乌有了。此外,“虚假的繁华”还可导致教师忽视对部分学习困难、性格内向的学生长期充当旁听群众的关注,背离了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教学原则。
例如,小甲回答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后,老师就让学生给这个学生鼓掌,还说这个学生回答的很好,这明显就是过于搞形式,只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三、避免泛化激励
与形式主义相对应,又往往形成激励泛化的特点。不管是否值得表扬,一概都给予激励。试想,经常处于被表扬环境中的人,表扬还能带来多少激动?还能够激发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发展的潜能吗?事实上,如果总是对少数优秀学生进行表扬和肯定,那么,激励就在这部分优秀学生面前失去了意义,而大多数的学生未能得到表现的机会,不能得到鼓励,所以说,泛化评价是有害的。
例如,在讲《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时,有两个学生配合老师做了照镜子对称试验后老师就非常兴奋地说:“你们两个表现得太好了!”这样的赞赏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惰性,长此以往,就会让学生迷失自己,这是不可取的。
四、不能过分注重结果
由于旧的观念的惯性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还是看重学生的答案,而不太注重过程。表现为对学生的答案往往给予表扬、激励,而对学生错误答案却轻描淡写,“继续努力吧!”就完事了。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肯定和否定。应更加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的正确答案是怎么得出来的?得出这一答案是否还可以有其它的过程和方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的错误答案,更应该做出做出具体的分析。因为学生的错误往往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教师作出了具体分析,就可以使学生突破思维的阻塞点,进入科学的思维领域;而且印象深刻,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于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应给与肯定和鼓励。
五、讲究语言技巧在不少老师看来,鼓励和批评是相对的,强调激励就不能批评,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事实上,批评在个体的社会化进程中不可缺少。在教育过程中不能没有批评。做错了就应该给与批评,有时甚至是严肃的批评,使个体在心里上有一种强化,对错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当然,批评必须注意方式和方法,更应运用技巧性的批评,注意语言艺术,最终达到警戒顿悟、催人奋进的目的。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正确回答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基础差的学生甚至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成绩好的同学也不一定都能够百分之百准确的回答课堂上的问题。在遇到学生回答不正确的时候,我们教师除了表扬、鼓励学生,更应该善用技巧性的批评。既能够指出学生不正确的地方,又不伤害学生的积极性。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因此,教师应尊重孩子,赏识孩子,要抓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运用赏识性语言,使他们的心灵在赏识性中得到发展。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心理。在学生的表现有明显进步时,应及时运用肯定性、激励性用语,并适当给与方法上指导。
六、讲究表扬方式
实施教学改革,我们应该坚决摒弃这些形式上的旧框框。我们对学生表扬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有时用语言激励,有时用点头表示肯定,有时甚至是亲切的抚摸着学生的头以示激励------要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切忌教条主义、形式主义。
总之,根本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改进教学。帮助与鼓励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参与品质,致使不断获得进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