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洋地黄中毒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心力衰竭洋地黄中毒护理

张所珍

张所珍(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医院163712)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315-01

【摘要】目的讨论心力衰竭洋地黄中毒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遵医嘱正确给予洋地黄类药物。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洋地黄中毒反应的发生。一旦发生洋地黄中毒,及时处理洋地黄制剂的毒性反应。

【关键词】心力衰竭洋地黄中毒护理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叉称充血性心力衰竭。近年来,很多学者将心力衰竭按危险因素和终末等级进行了分类,并指出新的治疗与护理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相关因素

与洋地黄类药物使用过量、低血钾等因素有关。

2.临床表现

(1)胃肠道反应:一般较轻,常见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2)心律失常;服用洋地黄过程中,心律突然转变,是诊断洋地黄中毒的重要依据。如心率突然显著减慢或加速油不规则转为规则,或由规则转为有特殊规律的不规则。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心律失常有: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特别是发生在心房颤动基础上;心房颤动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与房室结性心律;心房颤动伴加速的交接性自主心律呈干扰性房室分离;心房颤动频发交界性逸搏或短阵交界性心律;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双向性交界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和双重性心动过速。洋地黄引起的不同程度的窦房和房室传导阻滞也颇常见。应用洋地黄过程中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是洋地黄中毒的特征性表现。

(3)神经系统表现:可有头痛、失眠、忧郁、眩晕,甚至神志错乱。

(4)视觉改变:可出现黄视或绿视以及复视。

(5)血清地高辛浓度>2.0ng/ml。

3.护理措施

(1)遵医嘱正确给予洋地黄类药物。

(2)熟悉洋地黄药物使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和中毒反应,若用药前心率<60/min,禁止给药。

用药适应证:心功能Ⅱ级以上各种心衰,除非有禁忌证,心功能Ⅲ、Ⅳ级收缩性心力衰竭,窦性心律的心力衰竭。

用药禁忌证:预激综合征并心房颤动,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无起搏器保护者,低血钾。

洋地黄中毒敏感人群: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炎、肺心病、重度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低钾血症、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使地高辛浓度升高的药物:奎尼丁、胺碘酮、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3)了解静脉使用毛花苷C的注意事项:需稀释后才能使用,成人静脉注射毛花苷C洋地黄化负荷剂量为0.8mg,首次给药0.2mg或0.4mg稀释后静脉推注,每隔2~4h可追加0.2mg,24h内总剂量不宜超过0.8~1.2mg。对于易于发生洋地黄中毒者及24h内用过洋地黄类药物者应根据情况酌情减量或减半量给药。推注时间一般般15~20min,推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心律和心率的变化,一旦心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长间歇.心率<60/min,均应立即停止给药,并通知医生。

(4)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洋地黄中毒反应的发生。

(5)一旦发生洋地黄中毒,及时处理洋地黄制剂的毒性反应。①临床中毒患煮立即停药,同时停用排钾性利尿药,重者内服不久时立即用温水、浓茶或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用硫酸镁导泻。②内服通用解毒药或鞣酸蛋白3~5g。③发生少量期前收缩或短阵二联律时可口服l0%氯化钾液10~20ml,每日3~4次,片剂有发生小肠炎、出血或肠梗阻的可能,故不宜用。如中毒较重,出现频发的异位搏动,伴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时,可静脉滴注氯化钾,注意用钾安全。④如有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心室率缓慢的心房颤动及交界性逸搏心律等,根据病情轻重酌情采用硫酸阿托品静脉滴注、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⑤当出现洋地黄引起的各种快速心律失常时如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期前收缩等病人,苯妥英钠可称为安全有效的良好药物,可用250mg稀释于20ml的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中(因为强碱性,不宜用葡萄糖液稀释),于5~15min内注射完,待转为窦性心律后,用口服法维持,每次0.1g,每日3~4次。⑥出现急性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及心室颤动等,可用利多卡因50~100mg溶于10%葡萄槽溶液20ml,在5min内缓慢静脉注入,若无效可取低限剂量重复数次,间隔20min,总量不超过300m9,心律失常控制后,继以1~3mg/min静脉滴注维持。

除上述方法外,电起搏对洋地黄中毒诱发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引起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且伴有阿斯综合征者是有效而适宜的方法。前者利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发出的电脉冲频率,超过或接近心脏的异位频率,通过超速抑制而控制异位心律;后者是采用按需型人工心脏起搏器进行暂时性右室起搏。为避免起搏电极刺激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应同时合用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

参考文献

[1]杨新春,那开宪,陈瑾.心力衰竭临床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

[2]孟繁超,张瑞英.难治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7):66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