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新伦供配电服务有限公司313000)
摘要:配电网是保证供电质量、提高运行效率的关键环节。目前电力用户95%以上的停电时间,是由配电系统原因造成的,同时配电环节造成的电能损耗约占电力系统中损耗的一半。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作为客户的主要需求,也是电力系统服务的终极目标之一,应作为配电网运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供电企业要转变观念,从缓解到适应再到超前,依据电力供应的特点,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运行管理,需分别从规划建设、技术革新、管理理念上来探讨如何提升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关键字:配网;供电;可靠性
1、湖州市区中压配网现状:
1.1配网线路统计分析
截止2009年底,湖州市区范围共有10kV公用线路530条,线路总长度4723km,市区范围530回10kV线路中496条线路之间有不同形式的联络,联络率为93.6%,电缆线路长度为1068km,电缆化率为22.6%。
1.2配网挂接配变容量及负载分析
湖州市区范围10kV线路挂接配变容量以5000~10000kVA之间为最多共计218条(占比为41%),其次是2000~5000kVA之间共计164条(占比为31%),挂接配变容量超过10000kVA线路共计76回,占线路总数的14.3%。10kV线路年正常运行方式下最大电流超过300A线路22回,超过250A线路42回,其分别占线路总数的4.3%和8.1%。
2.配网改造原则:
2.1配电网规划建设技术的优化
2.1.1配电网络规划优化
做好规划是保障配电网优化的基础。为了正确编制配电网规划,一方面要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建立配网基础数据的大数据库,然后通过云计算等先进手段进行全面分析来进行规划,所以必须对不同类别的负荷特性进行研究,正确统计配电设备停电率、故障率等技术数据,分区一般负荷特性与特殊负荷特性的区别、分析点负荷与面负荷关系、历史负荷变化发展、气象要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化等重要数据,为建设真实、可靠、完善的大数据库做准备,为运用云计算等先进手段做好准备。
2.1.2线路联络构架的优化
架空配电线路宜采取“三分段四联络”每条10kV线路宜分为三段,互相邻近的四条线路应进行联络,保证每段线路对外至少有一个联络通道,每段的联络通道不宜设置在同一线路上。
电缆线路的机构主要有单环网、双环网、混合环网、双辐射等不同的分段与连接方式。运用电缆线路的地区一般具有负荷密度高,重要性的程度高,回路构成数量多等特点。目前环网方式是城区较为常用的,环网连接在一条电缆线路内宜分为五到七段。环网连接不宜过于复杂,虽然复杂的环网接线使得运行方式安排特别灵活,但同时也增加了大量管理和日常运行工作,增加了操作难度,同时可能造成接点有重复性。“注重实效、简化接线”是进行城市电缆网络梳理的指导方针。一般区域采用1对1联络方式为主,部分地区可以采用3条线路相互联络的方式,城市核心华地段、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区域可采用1对1联络和H型接线相结合方式。
2.1.3配电设备的容载比的优化
配电设备的容载比主要是指变电容载比和线路容载比。变电容载比主要用于衡量电源的容量配置情况,配电线路的容载比由于其复杂性和网络的多变性,考虑较少,对这两个容载比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配电设备结构的优化。
(1)变电容载比:
在配电负荷发展比较快的地区,考虑到负荷的发展,宜采用较高的容载比,从而提高发展时期的储备系数和电源的适应性与可靠性。故快速发展期,容载比的数字取2.25到2.38是较为合适的。
(2)线路设备的容载比:
线路设备的容载比是指配电线路的设备容量与输送的配电负荷的比值,计算较少,故没有详细的数值上的规定。配电线路的输送容量实际是由变电站的出口容量决定,通常由于线路间负荷分配不均衡,导致负荷的利用率偏低,考虑到配电网应具备N—1的水平,有在网络上进行负荷转移的能力,在此的情况下,容载比最低应大于等于2.35。所以在建设过程中,设置一个恰当的数值有利于保障配电网络适应城市的发展。
2.1.4配电智能化改造
1)配电网络的故障判别、测量技术是保证智能化正确运行的前提
为了提高配电网智能化的实用性,在实施智能化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测量环节,否则我们获取的基础数据就可能偏离实际,不利于我们的进一步分析、决策,应合理运用先进、适合的测量技术。
2)通信技术的多元化是提高配电智能化发展的基础
目前的通信,主要是以光缆为依托,但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范围的实际要求应有不同的方式,今后通信方式的多元化是配电智能化发展的方向,要进一步研究不同的通信方式、与智能化的结合模式、通信数据的优化技术等。另外,目前配电智能化的设备特别是馈线智能化设备的总集成度相当低,电缆线路的总集成度略高于架空线路。所以馈线智能化的实施带来的难题是杆上的设备装置数量多,相互协调性差,现场调试方法因运行单位的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所以需要在总集成度技术上有突破。
2.2.配电网的管理优化
2.2.1管理的手段优化
将配电GIS平台与智能化配电设备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完成配电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配网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使配网在规划、设计、检修、运行等环节以及配网供电的可靠性、电能质量的稳定性等多方面管理工作进一步向高效率、准确性、先进性方向发展,使配网的管理水平随着设备与技术的基本不断提高。
2.2.2强调配电设施“强网架、精设备”管理思想理念
减少设备在使用周期内的维修次数提高网架可靠性是“强网架、精设备”理念重要体现,把免维护产品作为设备选取的重要技术标准。要对免维护产品从技术层面进行详细阐述,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对新设备新产品的应用既要大胆试用又要谨慎推广,要充分考虑产品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要建立完善的试运行产品信息反馈机制。先进行充分试点,再决定是否广泛应用,同时建立应用产品质量跟踪机制。加大力度,争取使配电线路都能以“网络”的形式存在。
3、总结
通过以上优化手段使湖州地区配网达到以下目标:
1)更高的安全性,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与外力破坏的影响。
2)自愈能力。能及时检测出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故障并进行相应的纠正性操作,使其不影响用户的正常供电或将影响降至最小。
3)更高的电能质量。提供电压有效值和波形符合用户要求的电能。
4)通过优化潮流分布,减少线损,提高运行效率。在线监测并诊断设备运行状态,实施状态检修,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5)对配电网及其设备进行可视化管理。实时采集配电网及其设备运行数据以及电能质量、故障停电等数据,为运行人员提供高级的电网监控界面。
6)配电管理与用电管理的信息化。将配电网实时运行与离线管理数据高度融合、深度集成,实现设备管理、检修管理、停电管理以及用电管理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韩安荣,通用变频器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肖世杰,构建中国智能电网技术思考.电力系统智能化,2009
[3]李天友,金文龙,徐丙垠.配电技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4]李强,浅谈智能配电网建设的方案研究.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5]王京,刘宝贵.连山区农电局配电网智能化方案的可行性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6
[6]王峰渊,配电网不停电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0
[7]刘晨,配网智能化系统的通信方案设计[J].电力系统通信,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