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尉氏县人民医院452100
关键词:血样采集新生儿
股静脉穿刺采血是住院患儿采集血标本检验和细菌培养的常用方法,我科2007年6月—2009年1月采用股静脉新穿剌部位对50例患儿进行股静脉穿剌采血,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穿剌部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6月—2009年元月我科需要进行股静脉穿剌采血的住院患儿100例,男性48例,女性52例,年龄1—35天,其中新生儿黄胆34例、新生儿吸入综合症42例、新生儿败血症3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21例、体重2.3—6.0kg,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传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性别、年龄、症种、体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传统组患儿取仰卧位,暴露右侧腹股沟区,双腿分开用小枕垫高腹股沟区。采用传统方法[1]进行穿剌,采血毕,用无菌干棉球压迫针眼处5分钟以上。②对照组患儿取仰卧位,朋腿外展,小腿屈曲,上身稍向对侧倾斜,在大腿内侧肉眼可见一个三角区,此三角区是由缝匠肌与长收肌所形成,在内侧腹股沟韧带向外1—2cm处即为进针处,术者站在采血侧,准确定位后,常规消毒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垂直进针约2/3,感到针头号有阻力时停止进针,一边回抽,一边将针芯慢慢提起,见回血后固定针头,抽足所需血量,立即拨针,用无菌干棉球压迫止血5min。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一次穿剌成功率,平均采血时间(从消毒开始计时到用棉球压迫止血结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X²检验、t检验。
2、结果(表1)
3、讨论
股静脉穿剌采血成功的关键是准确定位,传统方法采血是在腹股沟处,患儿呈屈曲位,此处皱褶较多,湿润不易干燥,细菌容易繁殖,采血时患儿均器闹不安,必须由2人操作,其股动脉搏动不如成人有力;不但费时而且不能准确摸搏动点而影响穿剌成功率,而股静脉新穿剌部位静脉走行表浅粗大,易固定进针部位直观,不用触及股动脉搏动,仅需一人操作,同时,操作者的左手一直压迫固定患儿的穿刺侧大腿,减少了其身体扭动的影响,针头不易滑出,为抢救患儿赢得时间,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综上所述,新生儿不合作,采血困难,但又必须掌握新生儿采血技术,通过实践证明股静脉新穿剌部位安全,成功率高。
参考文献
1吕式瑗,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7.165-166
作者单位:河南省尉氏县人民医院儿科靳凤香,女,1971年出生,大专,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