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疑误数据分析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疑误数据分析处理

宋文锦陈杰宫诏健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气象局辽宁营口115009

摘要:在实际的地面气象测报工作中,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气象观测报表中经常会有疑误数据出现,观测人员应始终遵循尊重原始记录、正确修改或订正异常记录原则,找出有针对性的处理对策,以提升地面测报质量。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疑误数据;分析处理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气象观测仪器设备在台站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观测人员要熟练掌握气象观测知识、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工作原理、日常维护等方面的内容,确保气象资料的准确性水平。在外界各种因素影响下,地面气象观测报表中经常会有疑误数据出现,严重阻碍地面测报工作顺利进行。基于此,本文重点对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疑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升气象测报报表中数据规范性水平。

1A、Z文件数据不一致分析处理

造成A、Z文件数据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就是逐日数据维护不正确。在《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规定观测人员应在每天的20:00后做好当日观测数据的维护。如果B、Z文件不一致,应判断是否需要替换,之后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处理,否则很容易导致转换后的B文件生成的A文件数据与Z文件不一致。如果Z文件中的数据出现异常或者缺测,而这些又包含有人工替代、内插、缺测处理的记录,此时不需要替代,应在备注栏中详细说明,可以在20:00逐日数据维护选项上点击“不选”按钮,之后直接返回即可;如果是由于B文件维护不当使得A、Z文件内的数据不一致,应重新对B文件中数据进行维护,并将B文件中的数据用Z文件中的数据替代,可以用鼠标点击需要替换的气象要素,在出现“√”时说明选中,之后点击“替换”按钮返回,点击“存盘”按钮保存。

2、A、J文件首行参数标识符问题处理

2.1A文件首行参数

台站参数由12组数据构成,具有固定的排列顺序,每组数据之间的间隔符是一位空格。业务人员很容易将积雪、雨量传感器以及电线积冰这三种的首行参数理解错。积雪和电线积冰属于常年观测项目,只不过在夏季没有出现,所以在参数中这两个仍旧出现,标识码为0;进入冬季后有些雨量传感器会停用,启用雨量传感器的标识码为1,停用时的标识码则用0表示。

2.2J文件首行参数

J文件台站参数由11组数据构成,其排列顺序与A文件台站参数的排列方式大致相同,每个文件数据之间都用一个空格符隔开。其中要素项目标识选项主要由五个字符组成,可以代表J文件中5个气象要素全月分钟观测数据情况。例如气压数据,y1=0,表示部分观测数据没有分钟气压观测数据,y1=1,表示部分观测数据分钟气压观测数据。

3、上下跨降水量的录入

台站内的个别业务人员不知道上下跨降水量从哪里录入,总单纯的认为测报软件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自动提取。在报表文件夹内包含有上个月的报表文件信息,且在每月的1日08:00后才能生成上个月的报表文件,测报软件自动提取上下跨降水量数据的前提是在08:00必须输入人工观测的定时降水量,否则很难自动提取。录入上下跨降水量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点击月末最后一天逐日数据维护窗口,利用手工方法将月末最后一天20时到下月1日08时的降水量、最长连续(无)降水开始日日期、上月末连续降水量数据逐一录入进去。如果没有上下跨降水量数据,该栏应为空白,但要注意填写最长连续(无)降水开始日期,之后用鼠标点击“存盘”按钮保存;其二是直接在OSSMO2004软件的A文件维护中输入,将月末最后一天20时0到下月1日08时的降水量、最长连续(无)降水开始日日期、上月末连续降水量数据使用手工的方法录入进去。如果没有上下跨降水量数据,该栏应为空白,但要注意填写最长连续(无)降水开始日期,之后用鼠标点击“存盘”按钮保存。

4、A、J文件数据的处理

4.1A、J文件降水量不一致

若A文件和J文件中的降水量不一致,应查看R文件中的分钟降水量数据信息,如果R文件中降水量数据与A文件中降水量一致,在修改J文件中的数据信息时应参考R文件中的降水量数据。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三种原因:①在对B文件中的数据信息进行维护的过程中没有做好降水量数据的维护,只需要对B文件中的数据进行重新维护即可;②正点00分出现的降水量数据,在跨正点的过程中,采集器和计算机上的时间不一致产生了重复统计或者是漏统计;③采集器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不管是何种情况造成A、J文件中的降水量数据不一致,应综合判断A、J、Z、R文件何种文件出现问题,之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4.2A、J文件温度、气压、湿度数据不一致

在对A文件的数据信息进行审核的过程中,会出现最低值、最低值出现的时间与J文件分钟值不一致的问题,查看正点分钟数据和J文件中的数据信息一致,确定是A文件中的数据信息错误,需要及时对A文件中的疑误信息进行修改。

4.3滞后降水量的处理

如果没有降水现象,因其它原因或者自动站故障造成的降水记录,应将该时间段内的所有分钟和小时降水量删除,并在值班日记中详细标明;若降水天气结束后,仍旧有降水量记录,如果出现滞后降水的原因是在传感器翻斗内还有剩余雨水存在,进而出现0.1~0.3mm少量的降水记录。在守班期间,如果在降水结束后的2h内仍旧有少量的降水记录,应将滞后的降水量前移到降水停止的那一分钟;如果在降水停止超过2h出现有滞后降水记录,不需要对降水进行累积,只需要将滞后降水删除即可。如果滞后降水出现在夜间不守班期间,由于不能正确判断降水结束的时间,这种情况下出现的滞后降水应根据正常记录处理,维持原来的降水数据不变。

若漏斗出现堵塞或者是固态降水融化,而台站记录的降水总量与人工雨量筒观测差值百分率与正常时间一致,应根据正常情况处理;若台站内观测到的降水数据比实际值偏小或者严重滞后,应将该事件内的分钟和小时降水量数据按照缺测处理,并在备注栏中详细说明。

5、A、J文件处理后的备注

5.1人工修改A文件后需备注

若因原始Z文件中的数据异常使得A文件中的数据异常,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挑取的要素极值与J文件不一致,应在J文件中对极值进行重新挑选并在备注栏中详细说明。

5.2积雪覆盖传感器的备注

积雪将地温覆盖、草温传感器在雪面上观测应在备注栏中说明详细标明时间。台站内的部分业务人员会将草温传感器置于雪面上观测的规定,错误的认为只要出现积雪,就将草温传感器放置在雪面上进行观测。正确的做法就是以草温传感器所在的位置为准,一旦草温传感器被积雪覆盖,应第一时间将草温传感器放置在雪面上开始观测,当草温传感器露出雪面上时,需要将草温支架安上。

5.3固体降水时的雨量传感器操作

当出现固体降水时,观测人员应注意查看降水量的变化,若降水出现边降边化的情况,此时可以使用雨量传感器,否则就要在雨量传感器上加盖。对加盖时间段的降水应根据缺测进行处理,而A、J文件数据对应时间段的降水也应根据缺测处理。

6结论

综上所述,在处理地面气象报表疑误记录的过程中,应结合正确的观测方法获取数据信息,均可以替代缺测或者异常数据,不断提升数据资料的可用性和正确性。

参考文献:

[1]信志国.浅谈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疑误记录的处理办法[J].农业与技术,2015,35(22).

[2]戴云.地面气象观测报表疑误记录的处理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