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土木工程建设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试论土木工程建设发展

王晓丹

王晓丹(辽宁省凤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辽宁丹东118100)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渊2015冤03-060-02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迅猛发展,随着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城市人口随之急剧膨胀,越来越多的发达城市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土地资源紧张、生存空间不足、交通堵塞、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和环境逐步恶化、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这些称之为“城市病”,严重影响了人类居住的舒适度,对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形成制约,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障碍。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使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发展相协调,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现状分析首先,近年来土木土程取得的成就。随着社会科学的突飞猛进,建筑行业的技术也随之逐步换代。近几年,我国的高层建筑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而且高度越来越高。我国的民用建筑大部分都向百米高度发展,对于综合性的大楼,更是达到五、六百米,由此可见,土木工程的发展势头之猛。

据报道,我国正筹建位列世界第二、第三的超高层建筑。同时,道路、桥梁事业也发展迅速,早在2007年,我国的高速公路已经以七千公里的里程位居世界第一。桥梁方面,目前,有约32万多座各类桥梁横跨在187万公里的公路上,其中有717座长度超过千米,属于特大型桥梁。值得一提的是,我国6座有斜拉桥在跨径前十位的世界各类桥型中占一席之地,悬索桥我国内地占了两座,充分展示了我国在桥梁领域的先进水平。在05年,润扬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这是一座全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并且采用建筑材料和绝大部分设备也由我国自行制造或生产的。润扬大桥被国际桥梁专家称为"中国奇迹",其建设条件之复杂,技术含量之高,施工难度之大由此可见。铁路方面,我国也已建成了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的青藏铁路,其有相当一部分地段穿越高原常年冻土地带,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二发展趋势我国人口众多、城市拥挤、环境污染严重、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因此开发其它可利用空间势在必行。

第一,向高空延伸。这一思路的由来是高层建筑的发展,随着建筑材料以及施工工艺的发展,我国已经有建造超过500米的摩天大楼,这样能很大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这种方法也是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解决人均土地占有率少的方法。现在世界各国都在考略建造超级高层建筑来解决本国的土地资源稀缺的问题。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高的人工建筑为波兰227Hz长波台钢塔。

第二,向地下发展。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已初具规模,继北京、上海、广州等六大城市之后,越来越多的城市也步入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行列。地铁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对于构建城市现代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竞争力,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目前对大多数城市而言,城市交通处于饱和状态,公交车辆平均运营时速不足20公里,上下班高峰期时速不足15公里,市民越来越感觉到出行不便。地铁的筹建就显得尤其重要。

第三,防震抗风与减灾。大多情况下荷载和地震荷载制约着结构设计,随着超高层建筑、超大跨度结构的兴建,因此大型复杂结构体系抗风抗震的设计理论及其相关问题大跨度将被进一步关注。

第四,地下空间可持续开发的研究。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过度的开发地下空间,将不可避免的破坏地下原有植物的生态平衡。这主要是因为地下空间结构的建造改变了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表现为地下水的流向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到地下植被的生长状况。同时,开发地下空间,会破坏原有地层应力的分布,会对地上建筑产生不可补救的影响。因此地下空间生态环境与其对地上建筑的影响将是个很大的研究课题。

第五,大力发展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被权威专家定义为具有易灌实、易密实,不离析,能长期保持优良力学性质,早期强度高、韧性好,体积稳定在恶劣环境下使用寿命长等所要求性能的混凝土。最新研究机构指明,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采用对环境没有危害、可持续发展的的混凝土技术,那么我们不仅要研制各种外加剂和胶凝材料,同时更应大力研究利用废弃材料(骨料替代、水泥替代和矿物掺料)来改良混凝土的性能,使其持续耐久。

三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公害问题及对策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对城市所造成的环境公害也逐渐暴露出来。正如其他的工业生产一样,土木工程施工也给城市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诸如粉尘、有害气体、噪声、强光、固体和液体废弃物、杂乱的施工现场、高空坠落物、地震以及其他偶然事故等,都不同程度地对城市居民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造成了伤害。从我国现行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来看,均对城市中的土木工程施工的公害问题有不同程度的涉及。这些法律法规主要有《: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年)、《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89年)、《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991年)、《噪声污染防治条例》(1989年)、《环境保护法》(1989年)和《建筑法》(1998年)等。对于城市土木工程建设的承包商来讲,遵守这些法律法规是至关重要的。应对或减少城市土木工程施工造成的环境公害,主要有以下五类对策:①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这类对策能够有效地减少粉尘、有害气体、噪声、地震、废弃物、高空坠物和其他类型的施工公害,其作用是十分全面的。②加强施工管理。这类对策能够有效地减少粉尘、噪声、废弃物、高空坠物和其他类型的公害。③采用预制装配施工方案。这类对策能够有效地减少粉尘、噪声、废弃物、部分高空坠物和其他类型的公害。④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这类对策能够有效地减少有害气体、噪声、地震和其他类型的公害。⑤采用优质的工程材料。这类对策能够有效地减少施工隐患,保证施工的安全、有效的进行。

四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于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全过程所涉及的环节多、部门多、程序复杂,所以找出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管理是非常重要。合同违约现象严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为了临时需要随意修改合同条款,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市场秩序;缺少合同的规范管理,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增加了企业的法律风险。工程监理面窄,且素质低下;工程监理的范围狭隘,监理应贯穿于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的始终,并且根据其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从而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但目前工程监理仅限于施工阶段;工程监理市场不规范,施工单位随意压价,工程监理为了能够得项目而勉强接受,抑制了工程监理的积极性,不但难以起到工程监理的作用,也使监理市场十分混乱,限制了监理事业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施工者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可采取以下对策:①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首先,强化施工企业管理者的质量意识。思想指导行动,只有建立起质量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的质量,同时要将提高工程质量意识贯彻到整个企业,使其成为全体工程人员的自觉行为。其次,把好原材料质量关。从源头抓起,采购的钢材、木材、砂及其他重要原材料要符合相关的行业标准。再次,严控施工检验程序。在施工过程中,质检员要严格按照施工程序,逐个逐项检查,有质量标准依据的要根据标准核对,能够实际测量的要实际测量。只有这样,才能全力保障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②完善建设合同管理体制,规范建设工程市场秩序。首先,增强施工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承发包双方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制定合同条款,这不但有利于施工过程中合同的履行情况,更是工程质量的最终保证。其次,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合同的签订、审查、授权、公证、监督的程序来执行,进而提高合同的管理水平。再次,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③完善建筑工程监理制度,充分发挥监理的积极作用。首先,提高工程监理人员的素质。借鉴发达国家提高工程监理人员素质上的先进经验,对监理工程师的认定。其次,扩大监理人员的监理范围。将监理法范围扩大到工程项目设计、生产设备招标、工程进度和质量控制等重要环节。再次,规范监理市场。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费用标准,提高工程监理的积极性,促进监理市场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