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就红(华南理工大学医院南校区门诊部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据统计,在我国,医疗纠纷数量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其中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纠纷速度增加更是惊人。通过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医疗纠纷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医生服务态度及责任心差,医疗机构管理缺陷,医疗技术不过硬,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但医疗知识欠缺,个人医疗负担仍偏重等。通过成因分析,制定纠纷防范措施,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增强医疗安全防范意识,建章立制,规范医安全防范行为,互惠双赢,确保医疗安全防范效果,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等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医疗纠纷社区医疗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039-02
随着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目前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人数不断增加,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医患关系紧张,这就导致了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疗纠纷逐年上升,医疗事故争议赔偿案件不断增加,赔偿金额不断攀升。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社区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增加了社区医疗单位的经济负担,更给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成为目前困扰社区医疗机构的难题之一,严重阻碍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因此,认真研究医疗纠纷的原因,制订切实可行的防范对策,是摆在社区医疗机构面前的紧迫任务。
1现阶段导致纠纷的原因
医疗纠纷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所致,现阶段导致纠纷的原因主要有:
1.1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不满意。据统计在纠纷中有80%~90%是由于医务人员解释不到位而发生的。
1.2由于医疗机构管理缺陷,医务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造成医疗过错导致患者损害。
1.3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生命质量高度重视,但是对医疗诊治工作缺乏了解,对诊疗期望值过高。
1.4对医疗费用极为关注。目前我国医保制度尚未完善,个人医疗负担仍偏重,医疗费与期望疗效不相符,是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之一。
1.5有些舆论和媒体的报道有失公平、准确,导致社会对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及医疗工作的风险性理解不够,一旦病人的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特别是当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恶化时,病人及家属便会大吵大闹,要追究责任及要求赔偿。
1.6临床队伍不稳定。目前在社区医疗机构,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年资过低、临床经验不足,并且工作压力过大、待遇相对不高,影响了工作情绪,这也是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之一。
1.7部分医疗纠纷的产生是患者经济利益的驱动,即无理取闹。
2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纠纷发生
2.1加强职业教育,增强医疗安全防范意识
2.1.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作风,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基础。为使大家恪守职业道德,可将医务人员的有关规范、执业医师法、工作制度等整理成册,每人一本,供大家学习,检查对照。同时定期明查、暗访有无以医谋私,坑害患者等不良行为,并结合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临床医德教育,使医务人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和对社会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使命感,规范了医疗行为。
2.1.2加强服务质量教育
医疗质量是医疗服务优劣程度的主要标志。应该利用各种时机强化医护人员的质量意识。坚持把职责范围、规章制度、工作程序、技术操作规程纳入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医务人员增强“保质量就是保生命,保质量就是保安全”的意识。
2.1.3加强法制教育
现代医学发展表明,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医疗责任风险与日俱增。从患者来到医院挂号就医时起,患者与医院、医务人员就建立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利义务关系。我们可以认真总结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中,因各种医疗缺陷而引起的医疗投诉、纠纷、事故,并汇编成册,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系统学习,真正形成学法、懂法和依法执业的良好氛围,并以此规范医院医务人员的职责、工作要求和操作规程,不断提高应对和防范医疗纠纷的能力。
2.1.4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医务人员为病人看病,除了要掌握医学科学知识外,还应学一些人文知识,这恰恰是目前医学院教育所欠缺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时常能见到年轻医护人员与病人发生纠纷,而老医生、老护士往往几句话即可将纠纷平息,这其中多数不是医护质量、服务态度问题,而是欠缺处理问题的方法、技巧,可见医院应加强对年轻医护人员人际交往方面的教育,这对减少医疗纠纷是很有益的。
2.2建章立制,规范医疗安全防范行为
完善的医院制度体现了医院建设整体水平,也是依法治院的具体体现。以往的经验教训证实,许多医疗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医护人员没有按医疗护理常规办事,为此,医院坚持把规范医疗行为作为安全防范的基础性工作,从加强制度建设、优化服务措施等方面入手,使医疗行为处处有标准,时时有监督。
2.3互惠双赢,确保医疗安全防范效果。
由于医学科学水平的限制,目前还不能完全防止误诊误治、并发症、后遗症等医疗缺陷的发生,加之许多患者对专业知识了解不多,对诊治效果期望过高,造成医疗争议乃至医疗纠纷的产生。只有正确对待这一问题,并将其纳入法制的轨道进行处理,才能确保医患双方的互谅和双赢。
2.3.1坚持早介入,先预防
早期发现医疗安全隐患,早期发现纠纷的苗头,实现监控关口前移,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目前很多医院针对容易引发医疗事故的医疗质量、医疗技术、服务态度等因素,建立安全预警机制,重点落实预防措施,增强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提高对医疗纠纷前兆的观察能力,出现事故苗头时及时按程序报告,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分析成因,采取措施进行积极干预,有效降低了医疗纠纷发生率。
2.3.2坚持勤沟通
要求全体医务人员注重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要以高度的爱心、耐心和同情心,认真地倾听患者和家属的诉说,耐心介绍病情和相关医疗知识,讲解有可能发生的医疗意外和并发症,把专业的医学术语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务求解释到位、理解清楚。在沟通过程中,还要及时了解患者对疾病的期望值、心理承受能力,及时掌握他们的情绪变化,有针对性的进行交流,达到良性互动。对医疗意外或并发症所引起的纠纷,要主动沟通、细致讲解,让患者及家属通情达理地接受事实。
2.3.3坚持法为先,律为行
依法执业、依法处理是消除医疗纠纷的有效手段。在强化医务人员自律的基础上,医院首先按照有关法律及规章制度,按程序逐级召集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讨论,根据医疗过错或事故的性质、程度制订赔偿尺度,在具体执行中还应进行横向比较以及调整,使赔偿金额掌握在合适的范围内,对那些漫天要价、无理取闹者,应坚持原则。必要时,主动建议按法律程序进行鉴定,为解决纠纷提供客观依据。其次,按照相关规定向患方耐心解释治疗各环节的必要性和得失,得出科学结论,使患方心服口服。第三,对医疗事故严格依法律程序解决,避免患方在赔偿事实认定上互相攀比,使医疗纠纷处理复杂化。
2.4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
作为基层医务人员是非常辛苦的,所承受的精神压力也很大,他们要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要在短时间内对病人做出一个初步的判断及处理意见,因此很难保证对每个病人、每件事务的处理都很正确,由此所承受的压力、风险、责任也是可以想象的,故应对这一群体予以特殊的关心,包括在政治思想上关心帮助、在业务上注意培养、在政策上多向他们倾斜、在物质待遇上尽可能优厚些,使这一群体的医务人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总结
综上所述,在现在的医疗环境下,我们基层医护人员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疗质量,坚持法为先,律为行,另外,应加强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加强社区医疗设备建设的同时,也应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加强医生的继续再教育培训,特别是医学心理学、伦理学、宗教等知识的学习及社会实践,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社区医生,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才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郭伟,陈凤英.基层医疗机构85例医疗纠纷分析[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4,11(2):95-96.
[2]张月敏.浅谈医患关系危机管理[J].护理研究,2006,20(7):1765-1766.